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开始了,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推迟了一个月,往年的这个时候已经落下帷幕了。我们经常把各省高考第一名的学生称为“高考状元”,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唐代“高考状元”们的修炼手册吧!

唐代科举考试,大致分常科和制举两类。
常科,即“常贡之科”,亦称常举、贡举,是面向社会、常年定期、分科进行的考试。考上常科,也就是只取得入仕的身份,所谓“进士及第”、“明经及第”。“及第”之后还要通过拴选考试,才能授予官职。
在常科中,进士科尤为科举士子所推重,明经科次之。
制举,亦称制科,则由天子临时下诏分科举行,同样面向社会。但是,制举举选合一,登科即得宫,无须再应锉选。
吏部科目选,是锉选的重要补充形式,只允许有出身人和前资官应选。旨在打破选格年限,选拔学有所长的人才。
接下来,主要介绍唐代科举常科之中的进士科和明经科的考试内容。
唐代常科中的进士科考试,历来认为主要考试杂文诗赋,强调其文学取士的功用,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的能力的考察。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改试小经为大经,增加难度,是对进士科三场试的完善。此后,进士科帖经、杂文、时务策的三场试格局基本定型。

帖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帖《老子》,10个问题中能答上4个即可合格。杂文要求诗赋各一。策问也就是时务策,要写五篇。内容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
进士科一般取中很难,录取率只有1%-2%,因此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唐前期每科进士只取十几人,后期也只取三十几人。孟郊当时考中后,欣喜若狂,作《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见其难。
唐代常科中的明经科主要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唐初设明经科,一般仅设二经,如封演所说:"国初,明经取通两经。"其后,由于学馆和州县学的发展,对生徒提出了科目要求、考试标准和习业年限。

与唐代常举诸科不同,明经科随各个时期现实的需要,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细目,自成系统,其中的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后来还成了吏部科目选的科目。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考试内容包括必考科目(《孝经》《论语》)和其他经科,主要有“中经”(《周礼》《仪礼》)和“小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考试科目由考生自选:
自选一: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
自选二: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
自选三: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
另外,有时还加试《老子》《尔雅》。
学馆和州县学以习经为主的科目设置和考试标准,也就是明经科的应试科目和标准,乡贡举子应明经试自然与此相适应。三礼、三传、史科,皆始设于唐中叶以后,进一步扩大了明经系列的科目。
唐代常科应试科目的设置,极为复杂,前后长短不一,及第标准掌握也时有变化。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常科众多科目的设置,不仅有利于选拔统治者所需的各种人才,而且为才学之士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及第标准的不断完善,则大致确立了社会价值体系,使才学之士能够参与相对公正的入仕竞争,这也许就是唐代科举制度带给社会的活力。看过这些名目繁多的考试内容之后,你还羡慕古代没有高考吗?其实,古代的科举制度难度分分钟甩当今高考几十条街,录取率也远远低于当今高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代多少埋头苦读的文人们梦寐之喜事啊!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常被冠以“明君”之名。他前期任用贤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唐朝达到鼎盛。然而,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1-04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唐睿宗李旦:隐忍与智慧的帝王人生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作为唐朝第五位皇帝,其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见证了武周政权的兴衰,又为开元盛世的到来铺就了道路。他...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2025-11-04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梅妃:才情与气节交织的宫廷悲歌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31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权力棋局中的理性克制:武则天不杀李治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政治框架中,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登上权力巅峰的历程充满血腥与算计。然而,面对身患重疾却仍居帝位的丈夫李治,这位以狠辣著称的女皇却始终未动杀机。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