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到末代皇帝崇祯止,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因此科举考试(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高考)从未间断过。在明朝进行“高考”的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许多轶事。现辑录如下,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
开国皇帝朱元璋马上得天下,选拔人才注重全才。规定乡试、会试的第三场进行面试,主要考骑马、射箭和书法。骑马和射箭都属于体育的范畴。骑马,观其策马扬鞭,飞驰奔跑的敏捷性;射箭,观其有的放矢的准确程度。加试“体育”,使书生们普遍重视锻炼身体,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死读书,也有利于今后从政工作效率的提高。
在明朝,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因此考试的保密制度甚为严格。考生黎明进入考场,每人派兵一人守着他。试卷上不准自叙门阀、地位和出身。试卷的命题、保管、密封、誊录、批改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人担任。特别是誊录的环节,誊录的官员用朱笔把考生的试卷重新誊写一遍,以防止批改卷子的人根据笔迹和卷上做的记号来做弊。这是近现代的人们也做不到的。
永乐七年,翰林院侍讲邹缉、左春坊徐善述为考试官。御史弹劾他们出题过偏,邹缉等人竟然被下狱治罪。这可能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永乐十三年,开始在北京举行会试。翰林院修撰梁潜、王洪为考试官。初次拆卷,得知陈循是第一名。梁潜因为陈循是自己的老乡,怕人家议论,就把他改为了第二名,让另一个人得了第一名。陈循岂不冤哉?
永乐十六年,经过殿试,李马名列榜首,考中状元。永乐皇帝却嫌李马的名字太俗,亲自给他改为了李骐。你别说,永乐皇帝这名字改得还真不错。
永乐二十二年,经过殿试,邢宽、梁湮、孙曰恭三人考中了前三名。其实应该是孙曰恭为一甲第一,但那时的文字书写是竖行写的,皇帝在看名单时,误将“曰恭”二字看成一个“暴”字,很是不爽,便将邢宽列为第一。因为名字,丢了状元,孙曰恭可够倒霉的。
正统三年,顺天府乡试时,第一场时考场发生了火灾,试卷烧毁了一部分。皇帝下诏,又让重新考试了一次。景泰二年进行殿试的时候,考生王越的试卷竟让大风给刮跑了,最后也让他补考了一次。按现在时髦的话说,这也叫人文关怀吧。
唐寅就是唐伯虎,于弘治十二年参加会试和殿试。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是考试官之一。有个叫徐经的江阴人,重金从程敏政家人处探到题目,并告诉了好朋友唐寅。唐寅是个爱多嘴的人,事先就夸口说必能考中上等。有人举报,经过调查属实,朝廷将程敏政撤职,徐经和唐寅都被发充去地方上当了小吏,断送了大好前程。唐寅的多嘴,于他个人来说,是不幸;于中国的书画艺术来说,又是幸事。很难想象,做了翰林的唐寅,还会去画他的虎、写他打油诗。
嘉靖十一年,又是会试和殿试之年。事前,礼部尚书夏言上疏,要正文体,皇帝也同意了。殿试那天,考前仪制司约束申明,传达皇帝的意思。考生林大钦迟到了,没听到,起承转合仍不用规定的对偶句。吏部尚书汪鋐看到他的考卷与众不同,感到奇怪,给大学士张孚敬看,定为了第三名。上报给皇帝,皇帝也非常喜欢,忘掉了正文体的事儿,把林大钦定为第一名。因迟到而捡了一名状元,实在是旷古未闻。
嘉靖二十三年,礼部尚书张潮担任主考。他老人家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最后竟病死在考场上,可算是为科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还是嘉靖二十三年那次考试,少傅翟銮的儿子汝孝、汝俭也参加了考试。翟銮是阅卷人,为了避嫌,提出换人阅卷。皇帝不允许。拆封后,果然汝孝的名字很靠前。皇帝有些不乐意,正好做梦听见雷声,就把后面的秦鸣雷提到了前面,让他当了状元。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
在明朝政治史上,"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开创的台阁盛世余韵未消,正德至嘉靖年间,以杨一清、杨廷和、杨慎为核心的新一代政...
杨荣 杨廷和 2025-04-30 徐有贞:功过交织的历史棱镜在明朝天顺年间的政治风暴中,徐有贞(1407-1472)如同一颗流星划过权力夜空,其人生轨迹折射出封建官场最复杂的道德光谱。这位身高不足五尺的苏州才子,既是治水...
徐有贞 2025-04-30 袁崇焕:历史天平上的双面砝码在明末风云激荡的舞台上,袁崇焕始终是争议的漩涡中心。这位以"五年复辽"誓言打动崇祯帝的将领,既在宁远城头以红夷大炮击退努尔哈...
袁崇焕 2025-04-30 只有马皇后敢叫朱重八吗:帝后情深背后的权力与温情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其中,“只有马皇后敢叫朱重八”这一说法,更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背后蕴含着帝后之...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4-29 唐伯虎与唐俭:跨越八百年的血脉溯源与文化隐喻在江南烟雨浸润的文人叙事中,唐伯虎与唐俭这两位相隔八百年的历史人物,因姓氏与功名被反复勾连。一方是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以诗画名动天下;一方是唐朝开国功臣,...
唐伯虎 2025-04-28 汉字起源之谜:从神话传说到文明积淀的考古解码汉字作为全球唯一延续使用六千余年的象形文字体系,其起源始终笼罩在神话与考古的迷雾之中。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贾湖刻符的实证,从结绳记事的原始符号到甲骨文的成熟体系,...
仓颉 2025-04-28 范蠡西施之子谜团:历史褶皱中的家庭叙事在吴越争霸的宏大叙事中,西施与范蠡的情感羁绊始终是民间津津乐道的谜题。尽管正史对这段关系讳莫如深,但通过出土文物、野史笔记与后世演绎的多重印证,可勾勒出这对传奇...
西施 范蠡 2025-04-27 靖难迷雾中的身份谜题:李景隆与朱棣关系再审视在明初"靖难之役"的历史漩涡中,李景隆作为建文帝钦点的北伐统帅,却因屡战屡败及最终开城迎降的戏剧性转折,长期被后世冠以&am...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李景隆 2025-04-27 浣纱江畔的迷雾:郑旦其人真实性的多维考辨在吴越争霸的烽烟中,郑旦的名字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位与西施并称"浣纱双姝"的越国女子,其真实存在性成为横亘在历史与传说...
西施 郑旦 2025-04-27 东厂:明朝皇权阴影下的特务利刃在明代紫禁城的阴影中,东缉事厂(简称东厂)如同一柄淬毒的匕首,以宦官之躯执掌监察大权,其存在深刻改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设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