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张全义:以宽简之政重筑洛阳繁华

张全义:以宽简之政重筑洛阳繁华

时间:2025-08-01 17:05:19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唐末五代,天下分崩离析,战火焚毁了洛阳的繁华,昔日“山河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帝都沦为断壁残垣。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张全义以“为政宽简”的治国理念,用二十年时间将洛阳从“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的废墟,重塑为“桑麻蔚然,野无旷土”的富庶之地。他的执政智慧,不仅为乱世中的百姓开辟出生存空间,更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下“宽简治民”的典范。

一、乱世中的宽简之治:从废墟到沃土的蜕变

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张全义初任河南尹时,洛阳正经历黄巢之乱与军阀混战的双重摧残。史载“井邑穷民,不满百户”,城郊“荆棘弥望,无复人迹”。面对如此绝境,张全义摒弃严刑峻法,以“宽简”为核心推行三项改革:

其一,轻赋税以安民心。 他废除苛捐杂税,仅保留必要田赋,并规定“除杀人者死,余皆从轻”。对荒废土地的农户,非但不加惩处,反而召集邻里协助开垦,形成“邻里有无相助”的互助机制。这种“无严刑,无租税”的政策,使流民“归之如市”,短短三年便招抚流民数万户。

其二,奖耕织以兴农事。 张全义亲自巡视田间,对精耕细作者“召田主劳以酒食,赐衣料茶绢”,对荒芜田地者则“集众杖之”。这种“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催生出独特的农业景观:洛阳周边三十里内,百姓“见好蚕麦则眉开眼笑,见声伎则未尝笑”。至文德元年(888年),洛阳已“编户五六万”,仓储殷实到可支撑朱温军队长期作战。

其三,屯田制以强军备。 他从部下中选拔屯将,分赴十八县组织流民开荒,规定“所得归己,不收租税”,但需“农闲练兵”。这种“且耕且战”的模式,既解决了军粮问题,又培育出两千余人的民兵队伍。当李罕之围攻河阳时,正是这支屯田军坚守城池,为朱温援军争取到宝贵时间。

二、宽简背后的政治智慧:在权谋中守护民生

张全义的“宽简”并非无原则的妥协,而是深谙乱世生存法则的权变之道。面对朱温、李存勖等强势君主,他以“柔”克“刚”,在保全自身的同时守护百姓利益:

对朱温:以财货换和平。 朱温晚年猜忌成性,曾强占张全义府中女眷。面对奇耻大辱,张全义却告诫儿子:“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时,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梁兵出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他通过持续输送钱粮、主动避让权位,甚至在朱温篡唐时全力协助,最终换得河南尹职位的稳固。这种“以财货换生存”的策略,使洛阳避免成为军阀混战的牺牲品。

对李存勖:以曲迎求发展。 后唐建立后,张全义“泥首待罪”,主动献上梁末帝的祀天用品,并厚赂刘皇后。当刘皇后认其为义父后,他顺势成为后唐皇室的“自己人”。这种看似谄媚的行为,实则为洛阳争取到“郊祀洛阳”的殊荣,使这座城市在政权更迭中保持繁荣。正如《旧五代史》所评:“全义一逢乱世,十领名藩,而能免梁祖之雄猜,受庄宗之厚遇,虽由恭顺,亦系货财。”

对百姓:以仁政聚人心。 尽管在权谋中周旋,张全义始终坚守“保民”底线。他规定“百姓词讼,以先诉者为得理”,虽被批评“人多枉滥”,却极大减少了官府盘剥;他严禁部下欺凌百姓,甚至因士兵骚扰民女而斩首示众。这种“外圆内方”的执政风格,使洛阳成为五代时期少有的“避乱桃源”。

三、历史回响:宽简之治的现代启示

张全义的“为政宽简”,在当代治理中仍具借鉴意义:

其一,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 他将“恢复农业生产”置于首位,通过减赋税、奖耕织、兴水利等措施,使洛阳人口从“不满百户”增至“五六万户”。这种“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践,印证了“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古老智慧。

其二,灵活务实的治理艺术。 面对军阀割据的复杂局面,张全义既不盲目对抗强权,也不彻底妥协投降,而是通过“经济合作+政治表忠”的组合策略,在夹缝中为百姓争取生存空间。这种“以柔克刚”的智慧,对处理复杂社会矛盾具有启示价值。

其三,德法兼治的平衡之道。 他虽主张“宽简”,却非放任自流。对杀人者严惩不贷,对荒废田地者杖责督促,对贪腐官员绝不姑息。这种“宽中有严、简中有法”的治理模式,避免了“一宽就乱”的弊端,实现了社会秩序与民生发展的双赢。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珍·西摩王后:都铎王朝中温柔与坚韧交织的传奇女性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