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典故就不在重复,今天我们来探讨赤壁之战里的万千木船,到底是谁烧的?真烧还是假烧?为什么要烧?烧了多久?
古代造船是木头做的,然而木头是易燃物品,现代科学技术鉴别下,木头可在200摄氏度燃烧,400摄氏度可自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演义中赤壁之战把诸葛亮几乎神化了,他三次智取周瑜,草船皆兵借箭满载而归,洞悉天文地理向天借东风。这些都是事实吗?我们所了解的这些,几乎大多人都信以为真,因为各大影视媒体都是这么拍的,各种渠道获取来的信息也都是八九不离十,可是,大家都知道这些典故的出处吗?
当然很多人都知道,出自《三国演义》,这个可是本小说啊,而小说主要是要把故事情节写得更精彩,把对手戏写得更好,这样才有更多的粉丝。基于《三国演义》 里的这些情节典故,作者都是根据民间传说来写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里描述,诸葛亮只是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他促成了结盟,把孙刘联盟起来一起对砍抗曹操。在当时,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只是负责粮草,也就是现在说的后勤部队,专门为前线部队装备战略资源,古语云: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而战后,诸葛亮还是继续做着他本质的后勤工作。
在历史上,周瑜的名声比诸葛亮高,诸葛亮知识谋士,也就是政治人物,而周瑜不仅能文,还能武,能文能武,就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诸葛亮会治国,管理军 队,可是他不会用兵,这个就是诸葛亮的短板。当然说到这点上面,诸葛亮就与赤壁之战毫无关系了,他不会三气周瑜,不会谋划草船借箭,更不会借东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诸葛亮没有这么神通广大,但是历史上的火烧赤壁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孙刘联军和曹操之间的对弈。在兵力上,其实双方兵力并不悬殊,当时是黄盖提出火烧赤壁的。
根据一些历史文献,在历史学界一致认为黄盖要火攻曹操的战船,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战船用铁索木板连着,一艘链接着一 艘,停靠在岸边,试想下,如果这些船一旦着火,那不是多壮观,跑都跑不掉,只能任由其烧得火光漫天。也就是说,火烧赤壁上万千战船,是黄盖的功劳,或者说是周瑜的功劳,孙权的功劳,甚至说是孙刘联军的功劳都可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火烧赤壁,这么多木船,真实是黄盖烧的吗?当然不是,当黄盖的火船点燃了曹操的锁链连船,一艘艘燃烧起来,对士气的打击可是致命的。虽然没文献可追踪,可我们可以想象,这么多船,一下子肯定点不着全部的,士兵溃逃,剩下最多的就是战略物资,所以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曹操肯定命手下,去把一些多余的战略物资给烧了,宁可烧掉也不能留给对手。
历史总是有疑问的,因为遗留问题,因为时间问题,多多少少的事实湮灭在时间里,我们后人只能一点点挖掘,一点点研究,尽量还原历史,还原真相!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人才争夺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刘备以“仁德”著称,凭借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然而,在人才济济的东汉末年,刘备也曾因种种原因...
诸葛亮 刘备 2025-07-31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 正史揭秘:文丑究竟命丧谁手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文丑作为袁绍麾下的一员猛将,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在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他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剧色彩,最终命丧沙场。那么,...
文丑 袁绍 2025-07-30 历史草船借箭的真实主角:从演义到史实的探寻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广为流传,诸葛亮凭借其超凡的智慧和胆识,在三天内“借”得十万支箭,令周瑜惊叹不已,也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然而,当...
诸葛亮 周瑜 2025-07-30 三国为何有两个马忠:历史重名现象下的英雄群像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但重名现象也屡见不鲜。其中,“马忠”这一名字便同时出现在东吴与蜀汉两大阵营中,一位因擒杀关羽而声名狼藉,另一位则因平定南中而备受赞...
关羽 2025-07-30 王异之恨:乱世烽火中一位女性的血泪复仇在汉末三国那段英雄辈出、战乱频仍的历史中,王异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却常被忽视的女性。她以坚贞、智谋与复仇的执念著称,而其对马超的深切仇恨,更是贯穿了她跌宕起伏的一...
马超 2025-07-30 曹丕:从权谋之巅到壮志未酬的终章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曹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复杂多面的性格,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承继父业,终结汉朝四百余年统治,建立曹魏政权,成...
曹丕 2025-07-30 乱世枭雄的道德悖论:袁绍的善恶之辨与历史定位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袁绍以“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崛起,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然而,后世对他的评价却陷入两极:有人称其为“鹰扬河朔”的乱世雄杰,也有人斥其为“志...
袁绍 2025-07-30 蔡琰非建安七子成员考辨:历史定位与文学史的双重审视东汉末年,建安文学以“三曹”“七子”为核心形成创作高峰,但后世对“建安七子”成员的界定常存争议,其中蔡琰(蔡文姬)是否位列七子之列,成为文学史研究中一个典型案例...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 2025-07-30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