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英雄辈出,能在万军丛中取敌首级、以一敌百的猛将,既是战场上的定海神针,也是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传奇。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关羽、张辽、甘宁、张飞四位将领,凭借超凡武勇与战术智慧,在真实战场上创造了“以一敌百”的壮举,他们的故事远比小说更震撼人心。
一、关羽:万军丛中斩颜良,一战封神定乾坤
建安五年(200年)的白马坡之战,是关羽军事生涯的巅峰。袁绍派大将颜良率军围攻白马,曹操命张辽与关羽为先锋迎敌。两军对峙之际,关羽单骑突阵,直冲颜良麾盖。《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此战中,颜良作为主帅,身边至少有数百亲卫护持,但关羽如入无人之境,精准斩杀敌方主将后全身而退。这一壮举不仅解了白马之围,更让关羽成为三国唯一被正史明确记载“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
关羽的勇猛,源于其冷静的战术判断与超凡的武艺。他选择颜良指挥中枢为突破口,利用冷兵器时代主帅位置亲卫虽多但中间地带空旷的特点,以雷霆之势完成斩首行动。此战后,曹操上表汉献帝,称关羽“勇冠三军”,郭嘉、刘晔等谋士亦评价其“万人之敌”,奠定了关羽“武圣”的历史地位。

二、张辽:八百勇士破十万,威震逍遥津
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是张辽军事生涯的封神之战。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而守城曹军仅七千余人。张辽连夜挑选八百名敢死之士,次日清晨直冲吴军大营。《三国志·张辽传》记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一路冲至孙权麾下。孙权惊惧,退至高处以长戟自卫,张辽“呼名挑战”,吴军“士气皆夺”。此战从清晨战至中午,张辽率八百人杀得十万吴军“人马皆披靡”,最终全身而退。
张辽的胜利,是战术智慧与心理战的完美结合。他利用孙权远征疲惫、士气未稳的弱点,以主动出击打乱敌方节奏。吴军猝不及防,连退数重营垒,甚至出现“人相蹈藉,死者万余”的混乱。此战后,“张辽止啼”成为典故,江东孩童啼哭时,父母只需说“张辽来了”,孩子便立即止哭。张辽以一己之力,让东吴“畏威如虎”,堪称三国最经典的“以少胜多”案例。
三、甘宁:百骑劫曹营,夜袭震敌胆
建安二十年(215年)的濡须口之战,甘宁以百骑夜袭曹营,创造了三国最惊险的特种作战。孙权与曹操对峙于濡须口,甘宁主动请缨:“愿以百骑突曹营,挫其锐气。”是夜,他率百余精锐潜入曹营,“斩数十级,拔鹿角,逾垒入营”,在曹军大营中纵横穿插,如入无人之境。待曹军反应过来时,甘宁已率部全身而退,己方“无一人亡失”。
此战中,甘宁的勇猛与胆识令人惊叹。他利用夜色掩护,选择曹军防御松懈的时段发动突袭,以精准的情报与出色的夜战能力,完成了“零伤亡”的壮举。孙权得报后大喜,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以相敌也”。甘宁的百骑劫营,不仅展现了东吴将士的悍勇,更成为三国历史上“以奇制胜”的经典战例。
四、张飞:当阳桥断喝,二十骑退雄兵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长坂坡之战,张飞以二十骑断后,上演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传奇。刘备被曹操追击至当阳长坂坡,身边仅剩数十骑。张飞率二十人拆断当阳桥,横矛立马于桥上,瞋目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军追至桥边,见张飞“声如巨雷”,且桥后烟尘滚滚(张飞令骑兵扬尘制造伏兵假象),竟无一人敢上前交锋。
张飞的胜利,是心理战与地形利用的典范。他利用断桥压缩曹军攻击面,以威猛气势与“伏兵”假象震慑敌军。曹军主力“虎豹骑”虽为精锐,但面对张飞“万人敌”的威名与未知的伏兵,最终选择撤退。此战中,张飞不仅为刘备争取了逃亡时间,更以二十骑退敌的壮举,成为三国“以智取胜”的经典案例。
 人物:
                                            关羽
                                            张辽
                                        
                
                上一篇: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篇: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真的很愚蠢吗?
人物:
                                            关羽
                                            张辽
                                        
                
                上一篇: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篇: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真的很愚蠢吗?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能在万军丛中取敌首级、以一敌百的猛将,既是战场上的定海神针,也是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传奇。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关羽、张辽、甘宁、张飞四...
关羽 张辽 2025-10-31 孙权杀关羽的深层动因:战略抉择与政治博弈下的必然之举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却在后方遭孙权偷袭,最终败走麦城身死。这一历史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三国格局,更引发后世对孙权决策的长期争议:他为何执意斩杀关羽?...
关羽 孙权 2025-10-31 忠义孤城:罗宪与白帝城的生死守望在三国末年的历史长卷中,罗宪的名字或许不如关羽、张飞般如雷贯耳,但他以两千孤军死守白帝城两年、击退东吴三万精锐的壮举,却成为蜀汉灭亡后最悲壮的注脚。这位被《晋书...
关羽 张飞 2025-10-31 忠义之剑与权谋之网:关羽拒绝扣押诸葛瑾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麦城,寒风裹挟着血腥气,关羽率领三百残兵困守孤城。此时东吴使者诸葛瑾手持劝降书叩响城门,这个场景成为后世史家反复推敲的权力博弈样本。关...
关羽 诸葛瑾 2025-10-30 江夏铁闸:被低估的三国守城宗师文聘的传奇人生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中,文聘的名字常被关羽、张飞等传奇名将掩盖。这位出身荆州宛县的将领,以江夏太守之职镇守曹魏东南门户三十余载,其军事生涯堪称一部&...
关羽 张飞 2025-10-30 忠义双全的终章:关羽家族覆灭与张飞家族存续的深层逻辑公元263年冬,魏将邓艾兵临成都城下,蜀汉后主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这场看似平静的权力交接背后,却暗藏着两个家族截然不同的命运:关羽满门被灭,而张飞家族却得以...
关羽 刘禅 2025-10-30 襄樊之困:孟达拒援关羽背后的权力博弈与人性抉择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樊之战爆发,关羽以荆州之兵北伐曹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在关键时刻因后方失守、盟友背刺而功败垂成。这场战役中,驻守上庸的孟达拒...
关羽 2025-10-29 荆州之殇:关羽失守背后的多重困局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的战鼓尚未停歇,荆州城防已悄然瓦解。这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失利,既非单纯因关羽“大意”所致,也非单一因素促成,而是多重矛盾交织、内外势力博...
关羽 2025-10-29 魏武双璧:张郃与张辽的军事能力与历史成就比较三国时期,曹魏阵营中张郃与张辽同为"五子良将",但二人的军事风格与历史定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比战场指挥艺术、战略影响力及历...
张郃 张辽 2025-10-29 荆州之守:若魏延辅关羽,历史能否改写?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在孙权与曹操的联合夹击下败走麦城,最终身死荆州失守。这场战役不仅成为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更引发后世对“若...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10-2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