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太和四年(230年),魏人隐蕃假意叛魏降吴,成功潜伏到孙权身边当了细作。那隐蕃的成果如何,对东吴的统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一,少有口才
建安十四年(209年),隐蕃出生于青州的一个大户家庭,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欢读纵横家的书籍,逐渐成长为一个能言善辩、才思敏捷的人。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子曹叡即位。随后吴蜀结盟,共同对抗曹魏。蜀相诸葛亮趁机北伐,一度夺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威震关中;吴帝孙权则施展反间计,派人假作魏振威将军吴质降吴的书信,以此离间曹叡与吴质的君臣关系,但没有成功。
曹叡决定反击吴蜀,以显示自己并非软弱可欺。随后曹叡认为蜀汉君臣互信且内部稳定,而东吴君臣互疑且内部不稳,决定派间谍到东吴做内应,离间其君臣关系,使得东吴无法配合蜀汉攻魏。然后曹叡就苦思合适的间谍人选而挑中了隐蕃,决定派他到孙权身边当内应。
隐蕃与曹叡是如何认识的史书并未记载,不过曹叡当过平原王,封地在冀州平原郡。而平原郡与青州相邻,隐蕃又以辩才出名,应该在本郡很有名声,所以领郡的曹叡听说过他。本身挑选间谍就是十分隐秘的工作,而此次潜伏又是到吴帝孙权身边,所以曹叡应该与小自己三岁的隐蕃在少时见过几面,对他的口才留有深刻印象,才选中了他。
二,假投孙权
隐姓是一个很罕见的中文姓氏,而隐蕃又是隐姓在历史上少有的名人代表,可见隐蕃出身不高,不是世家大族,而是身份较低的寒门子弟。当时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高低,隐蕃身为寒门子弟,自然很难成为高官,所以他才愿意到孙权那里做间谍,好为国立功。
曹叡找到隐蕃,想让他到孙权那里谋求廷尉一职。廷尉为九卿之一,主管刑狱,为最高司法长官。隐蕃的任务就是在孙吴制造大案,借机牵连东吴群臣,好激化孙权与江东世族间的君臣矛盾,瓦解孙吴在江东的统治。
太和四年(230年),隐蕃假意叛魏,投降东吴。为了引起孙权的重视,隐蕃故意向他上书,称赞孙权是明主,而自己是抛弃昏君前来投靠的贤才。孙权见隐蕃写的很有文采,便立即召他入宫。隐蕃于是随机应变,同孙权讨论时局与政务,讲的头头是道,还多次提到刑狱之事,显示自己是专业的司法人才。
当时右领军胡综就在孙权身边陪他召见隐蕃,于是孙权问他这个人如何。胡综回答说:“隐蕃能言善辩,与东方朔和祢衡类似,但是才能远不及二人。”
孙权又问胡综,隐蕃能当什么官?胡综回答说::“隐蕃的才能不足以治理百姓,不如让他试一下担任小官。”
然后孙权想到隐蕃擅长刑狱,便让他担任廷尉监。廷尉监为廷尉的高级属官,秩千石,职责为辅助廷尉,权力仅在廷尉之下。隐蕃能由一个默默无名的曹魏降人一下就成为东吴高官,可见隐蕃口才之高超。同时说明孙权对江东世族并不信任,所以重用淮泗集团的北来之人打压他们,这才给了曹叡用间的可乘之机。
三,事泄被杀
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三国志·胡综传)
廷尉监隐蕃担积极结交东吴高官,不仅与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卫将军全琮等人成为好友,还受到他们的高度称赞,被誉为“王佐之才”。
全琮、朱据都是孙权的女婿,也是受其拉拢的江东世族,所以位高权重。东吴群臣见二人都与隐蕃结交,便也前去拜访隐蕃并与之结交。
郝普原是蜀汉官员,后来投降东吴,所以受到一部分吴人的轻视。隐蕃见郝普正是自己想要取代的上司,还是东吴内部的受排挤人士,尤其对他刻意讨好。郝普则见隐蕃与自己出身相似,都是投降东吴的降人,便没有怀疑隐蕃对他阿谀逢迎的意图,还经常向他报怨自己受到的不公。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派中郎将孙布向镇守淮南的魏将王凌诈降,请他前来接应,意在诱敌深入而重创魏军。王凌贪功心切,对此信以为真,便决定迎接孙布。此时隐蕃已在东吴潜伏一年,成功结交了大批东吴权贵,正考虑如何瓦解东吴统治集团。
如果隐蕃不救王凌,那淮南魏军就要受到重大损失;如果去救王凌,那自己就要暴露,潜伏计划也会功亏一篑。然而隐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给王凌报信。虽然隐蕃逃走失败而为吴军捉获,可王凌却发觉孙布是诈降而逃过一劫。
及至事觉,蕃亡走,捕得,考问党与,蕃无所言。吴主使将入,谓曰:“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蕃曰:“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遂闭口而死。(吴录)
孙权派人对隐蕃严刑拷打,让他交待还有哪些同党,但隐蕃宁死不屈,始终没有回答。孙权于是派人劝隐蕃,叫他早些交待,不要白白替人受罪。可隐蕃来吴时就抱着必死之心,所以一直不肯说,最后被孙权手下折磨至死。
虽然隐蕃潜伏失败被杀,但他一个人也不肯招供,成功使得孙权对江东世族猜忌更深,怀疑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隐蕃的同党。然后孙权就逼死郝普,囚禁朱据,还重用酷吏吕壹,打压了不少东吴老臣。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孙策传位之谜:为何舍子而立弟?公元200年,江东之主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遭刺客暗算,重伤不治,年仅二十六岁。临终前,他将象征江东统治权的印绶交予弟弟孙权,而非长子孙绍。这一选择看似违背“父死...
孙权 孙策 2025-09-28 陆逊:智勇双全的栋梁,为何陨落于权力漩涡?在三国乱世中,东吴名将陆逊以“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石亭之战大破曹休”的辉煌战绩,成为孙权麾下最耀眼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自203年入孙权幕府...
孙权 2025-09-26 借荆州:孙权的战略棋局与利益权衡三国鼎立前夕,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冲,成为曹、孙、刘三方争夺的焦点。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借荆州”为名实际控制南郡、武陵、零陵等地,而孙权虽表面“出借”,实则...
孙权 刘备 2025-09-25 孙权:乱世枭雄的隐秘光芒——从权力继承到历史遮蔽的双重叙事公元229年,武昌城头旌旗招展,孙权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中登基称帝,国号“吴”。这位十五岁临危受命、统御江东五十余年的统治者,用一场盛大的加冕仪式向天下宣告:三国鼎...
孙权 2025-09-25 三国养子风云:刘备、孙权、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抉择在三国乱世,收养义子不仅是宗法制度的延续,更是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刘备、孙权、曹操三位枭雄在权力扩张过程中,均通过收养义子巩固统治根基,但三位义子的命运轨迹却折...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5 孙霸之死:一场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元250年,东吴宫廷爆发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储位之争。吴大帝孙权第四子鲁王孙霸,因“图谋危害太子”被赐死,其党羽全寄、吴安、孙奇等尽数伏诛,连支持他的重臣步骘、吕...
孙权 2025-09-25 张昭在东吴:从开国元勋到政治平衡者的地位沉浮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政权在乱世中崛起。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张昭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元勋,其地位与影响力贯穿了孙策开拓、孙权巩固江东基业的全过程。他既是...
孙权 孙策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