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蒋琬担任辅政大臣十年之久,使蜀汉面对曹魏和东吴两大国不落下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病病故,临终前他对下属李福说道:我病故之后,丞相之位由蒋琬继任,蒋琬必定能继承先帝遗志,恢复大汉江山!事后,后主刘禅遵从诸葛亮遗愿,册封蒋琬为蜀汉丞相,但蒋琬却选择了婉拒:臣实在难堪大任,请陛下选择合适的人选!
蒋琬的婉拒,震惊蜀汉朝野,诸葛丞相尸骨未寒,难不成蒋琬要违心抗命?其实,这是蒋琬欲擒故纵之计!
蒋琬,出生于荆州零陵,年少聪慧,远近闻名,刘备挥军攻破益州之后,成为益州新主,便开始招贤纳士,蒋琬便投在刘备的麾下,被刘备认命为广都县令,但蒋琬年少轻狂,并没有一门心思放在治县理政上,反而一门心思用在了饮酒娱乐上。
刘备听闻蒋琬当县令这么懈怠,便派人要将其处死,诸葛亮听闻此消息之后,便找到刘备求情:蒋琬是一个处理江山社稷的能手,我们把他放在县令这个位置上,确实有点屈才了,并且在担任县令的时候,他并没有什么大的过失,因此请主公网开一面,宽恕蒋琬!
刘备一看诸葛亮求情,死罪可免,当必须对蒋琬予以惩戒,便将蒋琬去官,贬为平民!
恃才傲物的蒋琬经此一役,便开始收敛起自己的玩世不恭,专心地读书学习!
公元219年,在马超文臣武将的簇拥之下,刘备进位汉中王,而作为军师的诸葛亮便开始为刘备储备后备人才,他重新启用了蒋琬,推举他出任尚书郎,上任之后,蒋琬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厚望,勤勉为政,出色的完成了本质工作。
诸葛亮看到蒋琬在不断的我显露才华,非常的欣慰,便开始栽培和提携蒋琬。
公元223年,刘禅继承帝位,诸葛亮便不及待的让蒋琬东曹掾,让他开始逐渐接触蜀汉的内政。
蒋琬靠着他的聪明才智逐渐在蜀汉朝廷中崭露头角,他也逐渐在蜀汉官场上平步青云,从丞相参军升到了抚军将军。
在后续的北伐战中,蒋琬出任后勤官,为蜀汉大军筹备粮草和统筹运输兵员,在蒋琬亲力亲为之下,这些工作完成得非常好!使得蜀汉大军多次北伐可以顺利进行!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大军最后一次北伐,在出征前,诸葛亮已经感知自己大限将至,便对蜀汉皇帝刘禅说道:陛下,臣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军国大事可以全部交给蒋琬!
后续,正如诸葛亮所感知的那样,他果然在北伐时病逝,而蜀汉后主刘禅也遵从诸葛亮的遗愿,任命蒋琬为蜀汉新一任丞相!
但是面对蜀汉后主的任命,蒋琬却选择了婉拒,那么蒋琬为什么要婉拒呢?
其实这是蒋琬的欲擒故纵,他想看看蜀汉后主刘禅到底有几分诚意!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贤人都是自命不凡的,而蒋琬作为一个贤臣了,自然也不例外,他个人想要依据自己的实力来出任蜀汉的丞相,而不是依靠诸葛亮的推举。
如果说后主刘禅心中的合适人选不是蒋琬,蒋琬推辞之下,后主刘禅必定会选择别人,但如果说后主刘禅心中丞相人选就是蒋琬的话,任凭蒋琬再怎么推辞,蜀汉后主始终都不会更改蒋琬这个唯一的丞相候选人。
事情按照蒋琬的想法进行着,蜀汉后主刘禅多次下旨劝说蒋琬担任丞相一职,蒋琬最终只愿意担任尚书令,行辅助之责,不愿意出任丞相一职。
面对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蒋琬在施政方面,可谓是游刃有余,虽然说蒋琬的军事指挥能力不如诸葛亮,但他治理国家的能力,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蒋琬的治理之下,蜀汉国内一片欣欣向荣,老百姓安居乐业!对此,蜀汉的文武百官无不感叹诸葛亮真是慧眼识人!
蒋琬担任辅政大臣十年之久,使得蜀汉能够在国力和军力上面对曹魏和东吴两大国不落下风,始终都能够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的事件,并且在这期间,蒋琬多次派遣蜀汉大将开辟疆土,兴复汉室!
公元238年,刘禅下诏令给执政的蒋琬,让他统率军队,进驻汉中,与东吴联合,形成掎角之势,共同北伐曹魏,实际上蒋琬这个时候并没有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只是偶尔派出姜维到西羌作战,同时蒋琬也一改诸葛亮北伐从汉中进军关中的传统路线,提出了一条北伐全新的方案:
公元238年,蜀汉后主刘禅下诏令给蒋琬,命他统帅蜀汉大军,进驻汉中,与东吴联合,共同伐魏,为此,蒋琬专门制定了一个伐魏的全新方案,由陆路进攻魏国,改为水路进攻魏国,这个方案上报给蜀汉朝廷之后,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群臣认为水路进攻魏国,将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整不好就会全军覆灭。
因此蒋琬的进攻方案遭到了否定,这使得蒋琬感到非常失落和惆怅,没过几日,就忧郁成疾,患病不起,他本人后续也因为病情加重,将职务让给了费祎!
公元246年,蒋琬在家中病逝,死后葬于涪城,谥号恭候。
蒋琬,一位出色的三国政治家,作为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他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使得蜀汉政权能够后诸葛亮时代屹立不倒,与两大对手魏国和吴国相互依存,虽然说他在军事上没有取得成绩微乎其微,但是他作为一个守成之臣,做的还是相当出色的!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