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甘肃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众说纷纭。
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
位置境域
敦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千米,仅占总面积的4.5%。
地形地貌
敦煌市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139米。市境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塔克拉玛干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气候特征
敦煌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发量2505毫米,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41.7℃,最低气温-30.5℃。年平均无霜期152天。
水文概况
敦煌市境内有党河、西水沟、东水沟、南湖泉水区,年径流量0.62亿立方米。党河发源于祁连山,全长390千米,流域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02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2014年4月23日,受新疆强冷空气和地面冷风过境的共同影响,甘肃省敦煌市出现了大风特强沙尘暴天气,最小能见度小于20米,极大风速18.5米/秒。
矿产资源
敦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银矿、钒矿、铁矿、磷矿、硫矿、石棉、芒硝等4大类(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26个品种,品位高、贮量大、易开采。已探明钒资源储量153.86万吨,占中国总量的5%,位居中国第四,主要分布在方山口地区,平均品位0.86%,最高达3%;钨矿初步探明的金属储量15.2万吨,白云岩资源储量约2亿吨,花岗岩(大理岩)资源储量约为360亿立方米,石灰石资源储量约5亿吨以上。
光热资源
敦煌是中国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时数3257.9小时,日照百分率达75%,年太阳辐射量6882.57兆焦耳/平方米,发展光电产业潜力巨大。2010年,敦煌市被确定为中国首个百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基地,2011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新能源示范城市。
风能资源
敦煌四季多风,风能资源丰富,北湖地区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6.91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79.92瓦/平方米,主导风向西北风,风速平衡,是风力发电的理想区域。2012年,25万千瓦风电项目落户敦煌北湖风电产业园区。
东汉末年,荆州作为汉十三州中幅员最广、战略地位最险要的州域,其治所的变迁折射出乱世中权力博弈的深层逻辑。初平二年(191年),荆州刺史刘表将治所从汉寿(今湖南汉...
2025-07-16 两税法“丁额不废”释义:制度变革中的历史权衡中唐时期,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推行的两税法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核心原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标志着征税标准从“以丁为...
2025-07-16 主父偃名字的由来:一段跨越战国与西汉的姓氏传奇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复姓“主父”犹如一颗独特的星辰,虽不常见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而西汉时期的政治家主父偃,便是这一姓氏中最耀眼的存在。他的名字不仅与战国...
2025-07-16 张择端:以画笔镌刻时代的艺术巨匠北宋末年,一位来自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的画家,以两幅传世杰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刻下永恒印记。张择端(约1085—1145年)的《清明上河图》与《金明池争标图》,不...
2025-07-16 中华三祖为何包含蚩尤:从历史重构到文明认同的深层逻辑在传统认知中,中华民族常以“炎黄子孙”自居,黄帝与炎帝被视为华夏文明的共同奠基者。然而,自1992年历史学家任昌华提出“三祖文化”概念以来,蚩尤作为中华人文始祖...
黄帝 炎帝 2025-07-16 君士坦丁七世的外交政策:在困境中寻求平衡与复兴君士坦丁七世(905年9月2日—959年11月9日)作为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913—959年)的外交政策深刻反映了帝国在内外交困中的战略...
2025-07-16 蒙田的教育学观点:批判中构建的人文主义教育图景蒙田(1533—1592)作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巨匠,其教育思想以深刻的批判性与人文关怀为底色,在反对中世纪经院教育桎梏的过程中,构建起一套以“培养完全的人...
2025-07-16 吴质不眠倚桂树:从神话人物到文学意象的跨越“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唐代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以奇崛瑰丽的笔触,将月宫伐桂的吴刚与箜篌乐声交织成一幅超现实画卷。然而,诗句中的“吴质”实为神...
2025-07-16 赛珍珠:跨越国籍的文化纽带——中国人还是美国人?1892年6月26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希尔斯伯勒镇的清晨,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这个被命名为珀尔·康福特·赛登斯特里克(Pearl Comfort Sydenstr...
2025-07-16 印度河流域文明成就:青铜时代的璀璨明珠印度河流域文明,亦称哈拉帕文明或印度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并称“世界三大原生文明”。其鼎盛期覆盖今巴基斯坦、印度西北...
2025-07-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