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我国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姜姓部落联盟的首领,号神农氏,他和同时代的另外一位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一样,以各自的伟大历史功绩,均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我们先祖自古就喜欢自称是“炎黄子孙”,“黄”指的就是黄帝,而“炎”指的就是神农氏炎帝。
炎帝不仅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位英雄和领袖,而且还是道教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有许多的神话传说,今天,本文来叙述一下炎帝四个女儿的故事。
炎帝大女儿
炎帝大女儿没有名字,有时被称为“炎帝少女”,据说她在种植五谷的过程中对一位神仙赤松子产生了爱情,可惜赤松子一心求道,拒绝了她。
炎帝大女儿求爱被拒,伤心绝望之下,几欲自尽,赤松子一看对方如此痴情,不得已答应她,并带她成仙而去。
我国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列仙传》中记载:“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炎帝二女儿
炎帝二女儿,有的书称她为“帝女桑”,有的书称她为“赤帝女”。她自小便很羡慕自己的姐姐,也渴望自己能成仙。
炎帝这位二女儿,她从某一年的正月初一开始,用十五天的时间给自己在一颗大桑树上做了一个大鸟巢,从此她就住在这里修道。
炎帝的大女儿已经成仙而去了,炎帝本来就很伤心,如今看到二女儿又变成了这般模样,更加感到悲痛,他就用尽了一切办法,想让二女儿下来,可惜都失败了,二女儿拒绝下树。
炎帝一气之下,决定名副其实地做一次“炎帝”,他命人在树下架上木材,然后放了一把火,以逼迫二女儿主动跳下来。
没想到,二女儿仍然没下来,因为,她变成了白鹊的样子,在火中焚化升天成仙了。
《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广异记》:“南方赤帝女学道得仙,居南阳崿山桑树上,正月一日衔柴作巢,至十五日成,或作白鹊,或女人。 赤帝见之悲恸,诱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
炎帝三女儿
炎帝的三女儿名叫瑶姬,她对于成仙倒是没有任何的兴趣,只是无比好奇地问炎帝:“女孩子为什么要嫁人呢?”
不知道炎帝给她的答案有没有解决她的疑惑,反正是瑶姬对结婚没有一点兴趣,最后竟然没结婚就去世了,葬于巫山之阳。
在古代,女孩子没出嫁就死了,也叫“早夭”,所以史称“炎帝三女早夭”。
然而,有意思的是,炎帝这个不喜欢成仙的三女儿最后也成仙了,她死后成为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也就是“巫山神女”。
战国时楚国的辞赋作家宋玉名作《神女赋》中“襄王有意,神女无情”的典故,说的便是炎帝的三女儿的故事。
受《神女赋》影响,此后瑶姬常用以比喻美女,千古传诵。瑶姬神话引出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等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文学长廊,宋玉之后,关于瑶姬的诗作屡见不鲜:
三国曹魏时的曹植在代表作《洛神赋》序中明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唐代诗人元稹在《离思五首·其四 》中咏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代“诗仙”李白在《感兴》中称颂:“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霄梦,无心向楚君。”
唐代诗人孟郊在《巫山曲》中也提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目极横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到巫山游览时有感而发,亦在《巫山神女庙》中说:“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太平御览》卷二九九引《襄阳耆旧记》 :“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期。”
炎帝四女儿
炎帝最小的四女儿,便是神话传说“精卫填海”中的主人公女娃。
女娃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就喜欢到海边玩耍,令炎帝悲痛的是,女娃有一天在海边玩的时候,被海水吞灭,溺水而亡。女娃死后化而为鸟,每日衔来石头和草木以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在中国上古神话与历史交织的叙事中,“三皇”始终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符号。然而,作为“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的有巢氏,其功绩——发明巢居、推动人类...
有巢氏 2025-08-20 娥皇:从帝俊之妻到帝舜之妃的神话迁徙在中国上古神话与历史文献的交织中,娥皇的身份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她既是《山海经》中帝俊的妻子,又是《列女传》中帝舜的正妃,这种看似矛盾的记载,实则折射出上古...
娥皇 帝俊 2025-07-23 皋陶的正确读音:从历史迷雾到权威定音在中国上古神话与历史交织的叙事中,"皋陶"作为司法始祖与"上古四圣"之一,其名字的读音长...
皋陶 2025-07-23 夸父为什么不读四声:从语言规范到文化符号的解码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夸父”一词的正确读音为kuā fù,其中“夸”读一声(阴平),而非四声。这一读音规范不仅源于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则,更与古代神话的文化内涵紧密相...
夸父 2025-07-21 月神常羲与帝俊:上古神话中的日月秩序缔造者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月神常羲与天帝帝俊的传说犹如交织的星轨,既承载着先民对宇宙秩序的原始认知,又折射出华夏文明对时间法则的深刻探索。这对神祇夫妻以&q...
常羲 帝俊 2025-07-17 世界上有没有精卫鸟?神话与现实的边界解析"精卫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形象,其故事源自《山海经》,千百年来被传颂为坚韧不拔的象征。然而,这一充满诗意的传说是否对应...
精卫 2025-07-04 立花道雪的结局:雷神之怒与武家之魂的终章在日本战国史的璀璨星河中,立花道雪的名字如同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这位被誉为“雷神”“军神”的九州大名,其生涯终结于天正九年(1585年)的病榻之上,但他的死亡方...
雷神 2025-07-02 三皇五帝时代:神话传说中的母系社会残影与文明转型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叙事中,“三皇五帝”始终笼罩着神话与史实的双重迷雾。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尧舜禅让,这些传说不仅承载着先民对文明开端的想象,更隐含着早期社会形态的密...
燧人氏 2025-06-30 瑶姬:从神话仙子到文化符号的多元身份解构瑶姬,这个在中国神话与文学中若隐若现的名字,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文化密码。从巫山云雨的传说源头,到后世文人笔下的意象重构,她的身份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要解开瑶姬的身...
瑶姬 2025-06-11 常羲与羲和:上古月神与日神的孪生镜像在《山海经》的幽深篇章中,常羲与羲和的名字如日月双璧,共同镶嵌在华夏文明的原始信仰体系中。这对上古神祇虽分掌日月,却在神话母题、职能象征及文化隐喻层面形成精妙互...
羲和 常羲 2025-06-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