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没有统一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卧龙和凤雏,是中国古代经常用来形容人才的两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晋朝的陈寿所修筑的史书《三国志》中,是陈寿为了赞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在书中,隐士司马徽曾经直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但是在三国中,有一个令历史上很多史学家非常不解的疑问,为何刘备贵为大汉正统,又将诸葛亮庞统两位卧龙凤雏收入麾下,为何在最后却并没有取得天下?甚至成为了魏蜀吴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国家呢?这一切还要从刘备开始说起。
01刘备与卧龙凤雏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帝王,他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是血统纯正的汉朝后裔,并且还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将领,卢植的亲传弟子。因此在他刚刚登场不久,便成为了三国这个大的历史舞台中的风云人物。
不过相信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刘备的出身很是卑微,家中父亲早逝,只剩下自己和母亲,靠卖草鞋为生。但刘备有一个厉害的叔父元起。正是因为看着元起叔父的支持和影响下,刘备并没有因为家贫而选择沉浮一生,这反而让他具备了很强的战略眼光和远大的抱负。
而刘备的兴亡之路之路是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开始,在经历了黄巾起义后,他聚拢了一批人马和关羽张飞等人,然后又参与到了讨伐董卓的行列。
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刘备名声大振,曹操,袁绍,刘表各路诸侯纷纷为他抛出橄榄枝,在这些人的麾下几经波折,刘备也终于羽翼丰满。后来又因为赤壁一战拿下荆、益二州,建立蜀汉,开始了北抵曹操,西抗东吴,并且成功改国号登基为帝。
而他与卧龙凤雏二位的故事便发生在这其中。不过有关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早已深入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中,便不细说。至于凤雏庞统,则是大有可谈。
身为人送外号凤雏的“庞统”,在智谋和眼界上绝不落后于诸葛亮这般,可十分可惜的是庞统36岁便早死在落凤坡上,若是可能和诸葛亮活到同一样的年纪,他的成就不会在诸葛亮之下。
而这也造就了庞统为人十分自大的性格,毕竟他真的有自大的资本。在庞统刚刚出山不久,他并没有想过会和刘备搭上关系,他谋士之路的第一段是孙权,但孙权并没有重视他,这让庞统十分失望。
而刘备最开始对于庞统的看法和孙权也是一样,毕竟刘备都有了诸葛亮这般贤才,他一直认为庞统只不过是给诸葛亮添亮的存在罢了。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极力推荐下,刘备还是重新拾得求贤之心,愿意低下头将庞统请回自己帐中成为了自己的谋士。
刚刚接触庞统不久的刘备,便为自己先前对庞统的不屑感到悔恨,因为从一些事情上,庞统真的表现出了不下诸葛亮之才,不过命运仿佛和刘备开了个玩笑。
02庞统之死
庞统并未真正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就在落凤坡去世,在很多三国学者看来,庞统之死对于刘备集团潜在影响,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要大于关羽之死。
不过即便如此,庞统也在刘备集团拿下益州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隆中对策的实现起到了巨大且独一无二的作用。不过还是那句话,庞统的死亡对于刘备集团是无法接受的打击。
而也正因为庞统的早早去世,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史家,将刘备得卧龙凤雏却未能取得天下的原因归咎在庞统的去世上,认为庞统若是依旧活着,刘备取得天下便是指日可待的事。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它真的对么?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来说,庞统的死活,只会对刘备集团产生影响,而不会对天下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化。因为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政治角度亦或是经济实力的角度,曹魏的胜利或者说司马晋的胜利都只会是时间问题。
但从军事实力上说,刘备和孙权都只能靠联合才能抗曹,一旦孙刘联盟出现问题,则必定无法抵挡曹魏,这是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也是时代气运所决定和规划的道路,并非一两个庞统可以解决的问题。
并且在后世的推演中,诸葛亮一个人就已经将蜀国夺得天下的方法规划出来了,多一个庞统,蜀国的路线也不会有改变,而最后没能成功则纯粹是蜀国集团自己本身的问题,绝非诸葛亮庞统能解决的。
03卧龙凤雏安天下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便是假的么?倒也不是,其实刘备拥得卧龙凤雏却并没能取得天下这句话本身便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句话中很明确的说到了,得其一便可安天下。而安天下便是这句话中的重点。
从字面意思分析,安天下的原意便是让天下安定,平和,这里并不是单纯的指国家统一这件事。在中国古代的绝大多数认知,乃至是现代的认知中,天下并非是领土,疆域等等层面的代表,而是人的集合。
什么是天下?天底下的所有人,也就是所谓的百姓和人民才是真正的天下。毕竟一个国家拥有再大的领土,再繁荣的文化,可当这个国家没有人的时候,这个国家依旧是不存在的。
将这个观点放进“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中,便可以理解了。得到卧龙和凤雏的目的和意义并非是取得天下,而是让天下安定和谐,百姓们能安居乐业,人口上升,便是安天下。
因此,庞统帮助刘备取得荆益二州,将天下三分,降低了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这便是让天下安定。而诸葛亮在蜀国的治国方面更是将蜀汉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大幅提升,这便是安天下。
04 总结:
自古以来,上层统治者的打打杀杀往往到最后都会造成百姓和人民的痛苦,而在古代偏偏诸多人才,贤士本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却只能为上层统治者们卖命。
而诸葛亮庞统,身为一时期内拥有最高才谋的人,能为天下的安定和百姓的生活做出努力,“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和卧龙凤雏两个称谓,堪称绝配!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