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为什么杀了700多个宦官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历史上,朝代更迭,在这无数的朝代中,从各个方面综合来看的话,尤属唐朝最为强盛了,第二位皇帝唐太宗,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贞观之治”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李治的"永徽之治",即便是身为女帝的武则天也治世有佳,被称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这些盛世都为唐朝积攒了雄厚的实力。
但也正是在唐玄宗时期,爆发了“安史之乱”,长达八年时间,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此后虽然有些皇帝想要重振国家当日的威望,比如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始终成效不大,再到唐懿宗与唐僖宗,这两位皇帝是著名的无能昏君,唐朝加速走下坡路。
唐朝后期,有一个人对唐朝的存亡起到关键作用,这个人就是朱温。朱温出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晚上,父亲和祖父是学者和教师,但从未当过官,在大部分时候,文人都是受到人尊敬的,所以朱温的父亲能够娶了本地有名望的官员的女儿,王氏生下三个儿子,朱温排行老三。父亲早亡,家中失去了顶梁柱,母亲只能带着儿子们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不像朴实勤恳的农户,他从事生产,以豪雄英勇自许,在乡里人眼里看来,他是好高骛远,庄稼人眼皮子浅,哪里有识货的,谁也没想到他们最不看好的朱温,反而日后成就了一番大业。
唐僖宗年间,关东地区连年饥荒,百姓民不聊生,盗贼趁机作乱,出身盐商家庭的黄巢和唐朝官吏多次掀起武装冲突,不少的饥民都自愿追随黄巢起义,这其中就有朱温和他二哥。后来二哥朱存战死,朱温继续跟随着黄巢,立下多个功劳,逐渐得到重用,被派去攻取同州。在交战过程中,朱温请求黄巢派来援军,但都被黄巢的左军使孟楷隐报,又听说黄巢的军队窘迫困厄,很快就会失败。
朱温跟身边的心腹一商量,打算向唐朝投降,他的投降让唐僖宗认为“是上天赐的上将!”下诏委以重任,为唐朝作战,朱温本人也很有能力,带着军队所到之处战无不克。后来朱温带着军队围攻黄巢所占领的长安,取得胜利,因功立赏,他被派去汴州委任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这年的他三十二岁,此后汴州就是他日后起事的大本营。
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动乱中死去,皇位由其弟唐昭宗李晔继位,其实这位皇帝是唐朝晚期难道的一位明君,他自幼好读书,尤其注重儒术,是一位有抱负的君王,本想着继位后,要励精图治,匡扶正道,拯救国家,但唐朝已经到了濒死之际,他的一番作为根本无法扭转局势,甚至因为他任由宣武节度使朱温扩大自己的权势,最终沦为亡国之君。
900年,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在朱温的一干势力下,杀掉刘季述,昭宗复位,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朱温势力进一步扩大。903年,朱温挟持唐昭宗回到长安,实际大权掌握在朱温手中,皇帝也只能对他唯命是从,朱温决定要铲除宦官势力,下令杀死了七百多名宦官,还解散了属于宦官的军事集团——“神策军”。朱温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为梁王,这些都是他自己想要的。
904心”了,许多地方势力打算联合起来,以兴复唐室讨伐朱温为名,倡议天下共伐之。朱温担心自己讨伐的过程中,唐昭宗会有所举动,于是他打算直接杀死唐昭宗。
昭宗死后,朱温立昭宗嫡次子也是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这同样是他的傀儡,比唐昭宗更好掌握,第二年他又派人杀死唐昭宗的九个儿子,而且考虑到朝中有一大部分人是忠于李唐江山的,所以他在滑州白马驿一举屠杀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后又将尸体扔到了黄河中,史称这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如此大唐算是变成了一个空壳子,只有一个空有其名的皇帝。
907年,朱温已经清除了唐朝的所有支持者,就连皇室成员也极尽被他赶尽杀绝,再无人能够抵挡他称帝的野心了,他逼迫唐哀帝退位,立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但第二年唐哀帝就被杀害了,此时的唐哀帝才十六岁。朱温自己登基为帝,更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
朱温病重后,想要册立继承人,他知道自己的几个亲儿子都不成用,只有养子朱友文尚可成器,所以便决定要将皇位传给养子,朱温的次子朱友珪自然不甘心,他进宫后,命令自己的马夫冯廷谔去杀朱温,朱温慌忙逃亡,可被追得筋疲力尽,最终被冯廷谔杀死,终年六十一岁。可怜朱温费尽心思篡权夺位,却没想到自己最终会被儿子杀死,没有人会怜悯他,因为世人都认为他是罪有应得。
唐敬宗李湛(809—827年)是唐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之一:15岁登基,18岁被宦官刘克明弑杀于宫中。这场看似突发的宫廷政变,实则是中唐宦官专权、皇权衰微背...
李湛 2025-09-19 李白与杜甫:盛唐诗坛的双子星辉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巨星,共同照亮了盛唐诗歌的天空。他们以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轨迹,构建了中华文化中“诗仙”与“诗圣”的永恒图腾。一...
李白 杜甫 2025-09-19 鲍照:李白诗歌精神与艺术血脉的源头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杜甫:诗史长河中的永恒灯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以1400余首传世诗篇照亮了盛唐转衰的历史天空。这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文学...
杜甫 2025-09-17 尤俊达是好人吗?——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复杂镜像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沈珍珠之死:权力、贞洁与帝王心术的残酷交织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七月,安徽寿州崇善寺内,一名自称太子李适生母的女尼广澄,在接受朝廷盘问后被乱鞭打死。这场看似荒诞的“假冒案”,实则撕开了安史之乱后大唐...
李适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