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唐朝 >  从武媚娘到武则天,她胸怀天下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从武媚娘到武则天,她胸怀天下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时间:2025-11-06 16:16:32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人生轨迹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从初入宫闱的才人武媚娘,到君临天下的女皇武则天,她以非凡的勇气、智慧与手腕,在男权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布满荆棘,每一步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汗水。

一、初入宫闱:才人武媚的隐忍与成长

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因美貌与才智被唐太宗李世民纳入后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在太宗身边,她虽未获得显赫宠爱,却以独特的胆识崭露头角。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宗有一匹烈马“狮子骢”,无人能驯。武则天主动请缨,称只需铁鞭、铁锤与匕首三物,便可制服此马:“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敲其首;再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此言令太宗惊叹,却也暗藏她日后行事果决的特质。

然而,太宗晚年,武则天逐渐意识到,仅凭才人身份难以在宫中立足。她开始将目光投向太子李治,在侍奉太宗汤药时,与李治暗生情愫。这段隐秘的感情,成为她日后翻盘的关键筹码。

二、感业寺的蛰伏:绝境中的重生

公元649年,太宗驾崩,武则天依例入感业寺为尼。从才人到尼姑,她的人生跌入谷底。但命运的转折往往藏在绝境之中。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李治在太宗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重逢。此时,无子失宠的王皇后为打压萧淑妃,主动提议将武则天纳入宫中。

再次入宫的武则天,已非昔日青涩才人。她深知后宫生存法则,以隐忍与谋略逐步瓦解对手。永徽五年(654年),她诞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却借机陷害王皇后。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亲手扼杀女儿,诬陷王皇后所为,令高宗大怒,最终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这一步,她以极端手段完成从妃嫔到皇后的跨越,也彻底撕碎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枷锁。

三、二圣临朝:权力巅峰的试探与博弈

成为皇后后,武则天并未满足于后宫之主的位置。她以“天后”身份与高宗并称“二圣”,逐步介入朝政。高宗晚年患风疾,视力衰退,武则天代行皇权,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

这一时期,她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抵制,二是李唐宗室的反扑。为削弱门阀势力,她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将庶族地主纳入士族阶层,打破“名门望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为镇压反对势力,她任用酷吏周兴、来俊臣,以铁腕手段清除异己。永徽六年(655年)至文明元年(684年),她先后废黜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最终在69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四、女皇之路:改革与争议并存

登基后的武则天,以“曌”字为名,寓意“日月当空,光明万里”。她推行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首创殿试与武举制度,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为寒门子弟开辟上升通道;

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开垦荒地;

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击退吐蕃、突厥侵扰,维护边疆稳定;

文化上,重视佛教发展,组织编撰《兆人本业》《乐书要录》等典籍,推动文化繁荣。

然而,她的统治也充满争议。任用酷吏导致冤案频发,晚年豪奢专断,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干政,引发朝野不满。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迫使武则天退位,恢复唐朝。同年十一月,她病逝于上阳宫,遗诏去帝号,以“则天大圣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五、历史评价:超越性别的政治遗产

后世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唐代前期,因皇室子孙身份,评价相对积极;宋代以后,受程朱理学影响,批判声渐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以女性身份突破男权社会的桎梏,其政治智慧与改革魄力为后世所称道。

她重用狄仁杰、姚崇、宋璟等贤臣,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她推行科举改革,使寒门子弟得以入仕,推动社会阶层流动;她以铁腕手段维护国家统一,使唐朝在动荡中保持繁荣。正如《旧唐书》所言:“后励精为治,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人物: 武则天 分享 上一篇: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篇: 武周代唐:一场“无声”的权力更迭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