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孙权和孙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自古以来朝代的更替大多都是新任者对前任的不满和对权力的觊觎,前任者也并未审时度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发展,却在当时的社会中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百姓疾苦,对于各人来说也有着不同的感受。
三国中有这么一位主公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公无私的主公之一了,小霸王孙策不但武功超群,才华更是卓越,在临终之际更是将主公之位传给弟弟孙权,可孙权称帝后却只追授了孙策一个王爷这又是为何。
孙策传位孙权
在三国鼎立局势中,可能东吴的戏份包括实力在整部《三国演义》中所占据的比重是最低的,和曹老板的魏国以及刘备的蜀国相比,东吴在哪个方面看来都不甚突出。
既没有像五子良将和五虎将这样征战沙场的将军,也没有像卧龙凤雏、荀彧郭嘉这样机智谋略过人的谋士。
东吴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还是水军,可在那个以陆地战争为主的年代,东吴的水军虽然进化了大军形式,但在效果上起到的作用却没那么显著。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短短几年内东吴换了三个首领,从父亲孙坚到哥哥孙策再到弟弟孙权,东吴的命运总是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其实在孙坚死后,孙策利用一个没有用的传国玉玺从袁氏兄弟那里骗来了不少资源。
一切都在孙策井而有序的部署中一一进行,东吴的实力也渐渐有回暖之势,而孙权的快速成长不仅对东吴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对其他两个国家更是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兄弟俩一个是年富力强的东吴实际统帅,另一个是一颗冉冉升起的东吴新星,任谁都会为之担心和惧怕,就连曹操这一极度自负的人都对年少的孙权褒奖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世事无常,谁料孙策在一次外出中遭遇了敌人的埋伏,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在病床之上孙策还没等到自己的好兄弟好帮手周瑜赶回,便一命呜呼、带着自己未竟的事业怀恨离开了人世。
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孙策还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和思路的清晰,短暂地把东吴事项进行了安排,确保暂时不会有其他特殊情况发生,托孤老臣张昭,让自己尚且年幼的弟弟孙权继任江东之主,从此之后也便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的故事。
孙策的大局观
平心而论,东吴从孙坚交到孙策手上的时候可以说是百废待兴,相当于从零开始,但是从孙策交到孙权手上之时,却是有了基本的架构和体制,孙权只需要按照既定方针指挥手下这些人各司其职便可。
对于孙策来说他的死是突然的,他也并非是必须将王位传给弟弟孙权。诚然孙权是一个卓越的领导者,9岁之时独自拜访荆州刘表就显现出他卓越的才能和语言技巧。
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一点是,在古代那个极度封建的时期,无论是皇帝传位还是国君的继任大多都是父传子,如果没有子嗣才会考虑是不是要传给自己的胞弟。
对于孙策来说,他当时的儿子孙韶虽然尚为年轻,可也并不是一个懦弱之辈,将江东的王位传给孙权相当于自己一家人从地位上就自然而然降了一个档次。
可即使这样,孙策站的角度仍然是整个东吴兴衰荣辱的大局观,他了解自己的儿子孙韶虽然有一定才能,可自己身边这套东吴的班底已经没有时间,也不能陪着儿子再耗费几十年共同成长了。
眼见蜀国魏国实力与日俱增,自己不是进步就是倒退,这个时候必须要选择自己的弟弟孙权,才能尽量弥补自己死去对东吴政治和军事上的潜在影响,避免内部产生较大的动乱。
孙策在临终之时,也极尽所能的为孙权铲除异己,确保这些随同自己打下东吴江山的老班底也能心甘情愿的辅佐孙权,这才有了孙策托孤张昭,对孙权语重心长说道,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也算是在自己的临终之际为父亲振兴东吴的意愿做出自己最后的一点贡献,在这面前孙策个人家庭的得失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不得不说孙策的大局观和思想都是极具开放和不计得失的。
孙权的自私思想
在整部《三国演义》一直围绕着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争斗展开详细介绍,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当政期间,虽各有输赢、也有高低之分,可从来没有决出生死的胜负。
所以在后期,刘备和孙权单方面称帝,各自为王,在孙权称帝后他做了一件事情让后世许多历史学家对他的行为屡次质疑,甚至有人大骂孙权是个忘恩负义之人。
这一事件便是孙权称帝后追封自己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这一举动倒是没什么问题,证明孙策还记挂着先辈不算忘本。问题出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只追授了自己的兄长孙策长沙恒王的谥号。
按道理讲,小霸王孙策作为孙坚和孙权的过渡阶段,在自己位居主公的五年间大刀阔斧,可以说孙权身边这些得力干将有一大半是孙策发展下来的老臣重将,而孙权在自己称帝后仅仅追授亲哥一个王爷的称号怎么也让人看不过去。
其实你仔细了解后自然能明白孙权的用意,在历史学者的研究中大抵也是分成两派。这第一种说法是孙权要是追授孙策为皇帝,那孙策的子嗣自然而然也有资格竞争下一任主公人选。
且不说他的后代会不会真的图谋主公之位,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孙权大权在手多年心态早已发生变化,这种潜在的问题当然要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酿成悲剧。
这第二种说法便是孙权是想保护孙策的家人,担心自己将孙策追封为皇帝后,在自己死后,自己家的几个儿子会因为争夺皇位而内斗,最终将斗争的魔爪伸向同样拥有继承权的孙韶等人头上,如此这番自己怎么有脸去见九泉之下的亲哥。
不过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个能靠近孙权的真实想法我们也不得而知了,而最后东吴的命运也还是没能逃脱司马家族的掌控,只是令人叹息罢了。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红颜未老恩先断:大乔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的女性悲歌东汉末年,庐江皖城的晨雾中,两位国色天香的少女推开雕花木窗,她们的命运即将随孙策、周瑜的马蹄声改写。大乔,这位江东传奇女子,在史书与传说的夹缝中,留下了一段充满...
孙策 周瑜 2025-09-05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公孙策女儿的命运悲歌:法理与人情的千年叩问在包拯断案的传奇故事中,公孙策作为"再世诸葛"般的智囊,其女儿的结局始终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下。这个承载着父爱与法理冲突的角色,...
孙策 2025-08-15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