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传承的复杂。
一、孙登:天妒英才的完美储君
孙登(209-241年)作为孙权长子,自幼被寄予厚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他以皇太子身份统领东宫,身边聚集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江东士族精英,形成“太子四友”的政治集团。史载其“礼贤下士,宽厚仁慈”,多次劝谏孙权轻徭薄赋、慎用刑罚。镇守武昌期间,他处理政务“谨守法度,恭侍师友”,展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
然而,这位被视为“最优秀继承人”的储君,却在赤乌四年(241年)英年早逝,年仅33岁。临终前,他仍心系国事,上疏举荐陆逊、诸葛瑾等贤才,其遗表令孙权悲痛至“每言及必流泪”。孙登之死不仅使东吴失去理想接班人,更直接导致孙权晚年因继承人问题陷入混乱。
二、孙虑:多才早逝的建昌侯
次子孙虑(213-232年)自幼聪慧,深得孙权喜爱。黄武七年(228年)封建昌侯,十八岁任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今江西九江)。他虽出身皇室,却“遵奉法度,恭侍师友”,远超众人预期。在半州任职期间,他积极治理地方,展现出军事与行政才能。然而,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皇子,却在嘉禾元年(232年)突然去世,年仅20岁。孙权闻讯悲痛至“减少膳食”,其早逝进一步加剧了东吴皇室的继承危机。
三、孙和与孙霸:二宫之争的牺牲品
三子孙和(224-253年)与四子孙霸的命运,堪称东吴政治斗争的缩影。孙和因生母王夫人受宠,自幼备受孙权钟爱。孙登去世后,他于242年被立为太子,其僚属陆逊、朱据等皆为江东核心士族。然而,孙权同时封孙霸为鲁王,并默许其与太子“分庭抗礼”,导致朝臣分化为太子党与鲁王党。
这场持续八年的“南鲁党争”中,孙和因全公主(孙权长女)与王夫人不和而失宠,孙霸则纠集全寄等党羽构陷太子。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以“兄弟相残”为由废孙和为南阳王,赐死孙霸,并诛杀其党羽全寄等。这场斗争导致东吴“士族裂、皇权衰”,为后世权臣专权埋下伏笔。孙和虽在253年被权臣孙峻逼迫自尽,但其子孙皓却成为东吴末代皇帝。
四、孙奋:谋逆罪名下的悲剧
五子孙奋(?-270年)生母为仲姬,太元二年(252年)受封齐王。孙权去世后,他因“游猎弥甚”“屡越法度”遭诸葛恪斥责,被强制迁至豫章郡。建兴二年(253年),他因擅杀傅相谢慈被废为庶人,流放章安县。
建衡二年(270年),东吴末帝孙皓因民间谣传“孙奋或孙奉将继位”,以“谋逆”罪名将孙奋及其五子全部诛杀。这位试图在乱世中自保的皇子,最终成为权力猜忌的牺牲品,其命运折射出东吴末年的政治恐怖。
五、孙休:隐忍夺权的景皇帝
六子孙休(235-264年)生母为王夫人,早年因不受孙权重视被封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贵池)。太平三年(258年),权臣孙綝废黜少帝孙亮后,迎立孙休为帝。即位初期,他表面隐忍,暗中联合丁奉、张布等老臣,于腊祭宴会上以“宫中失火”为诱饵,成功诛杀孙綝全族,夺回实权。
在位期间,他颁布良制、嘉惠百姓,设立五经博士促进文教,试图稳定东吴政局。然而,永安七年(264年)他突发急病去世,临终托孤濮阳兴、张布,却因二人改立孙皓为帝,导致其四子全部被杀,直系后裔断绝。
六、孙亮:幼年登基的悲剧皇帝
七子孙亮(243-260年)生母为潘皇后,因“南鲁党争”中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于赤乌十三年(250年)被立为太子,时年仅7岁。神凤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后,他继位为帝,成为东吴第二位皇帝。
这位聪慧早成的幼帝,10岁便展现政治手腕,曾设计诛杀权臣诸葛恪。然而,太平三年(258年),他因联合全公主图谋诛杀孙綝事泄,被废为会稽王,后贬为侯官侯,最终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年仅18岁。孙亮的悲剧,暴露出幼主继位的致命弱点,也加速了东吴的衰亡。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 凌统与甘宁:东吴双雄的武力与价值之辩在三国东吴的武将谱系中,凌统与甘宁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猛将。前者以忠勇孝义闻名,后者以悍勇善战著称,二人因杀父之仇结怨,又在孙权的调和下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共同成为...
孙权 2025-07-28 东兴之战:魏国折戟沉沙的惨痛代价公元252年冬,曹魏权臣司马师借东吴孙权新丧之机,调集15万大军分三路南下,意图一举荡平江东。这场被后世称为“东兴之战”的战役,最终以魏军在东兴堤的惨败告终,其...
孙权 司马师 2025-07-21 江东霸业铸帝冕:孙权称帝的史实考辨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孙权常以"吴侯""吴王"等身份出现于《三国演义》的文学叙事中,但...
孙权 2025-07-09 孙策为何不传位孙翊:江东基业背后的政治权衡建安五年(200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在丹徒狩猎时遭刺客伏击,生命垂危。临终前,这位江东小霸王做出一个改变三国格局的决定:将印绶兵符交给二弟孙权,而非性格更似...
孙权 孙策 2025-07-01 贾逵之子的政治抉择:忠臣血脉为何背离曹魏?贾逵,这位曹魏名臣,一生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以“忠毅清直”著称。他在壶关之战中冒死救主,在石亭之战前力谏曹休,其“临终叹曰:‘吾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6-27 丁奉:三国烽烟中的八旬宿将,见证王朝兴衰的“活化石”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武将:他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从东汉末年的烽火连天活到西晋初年的天下一统,以85岁高龄见证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兴衰存...
孙权 孙皓 2025-06-20 孙匡后代:从江东宗室到西晋显贵的命运转折孙匡(?—约200年),字季佐,是孙坚第四子、孙权同母弟,虽英年早逝,但其后代在三国至西晋时期却经历了从东吴宗室到西晋显贵的复杂命运转折。孙匡一支的兴衰,既反映...
孙权 2025-06-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