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死后,魏延大喊“谁敢杀我”,姜维为何不敢挺身而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其实算不上是非常的融洽,两人虽然表面上笑嘻嘻,但内心深处都对对方颇为不满,只不过矛盾还没有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真正让诸葛亮决定诛杀魏延,乃是在诸葛亮四出祁山时!
魏延这个人,其实是颇有才能的,无论是个人武力还是军事才能,魏延在蜀汉都是排得上号的,所以刘备非常看重魏延,当把汉中打下来后,大家都以为刘备会让张飞去镇守,结果刘备直接让魏延前去了,震惊了众人。不过魏延这人虽然才能,但一直并不怎么受诸葛亮欢迎,其原因,就是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
当年魏延出手相助,打开长沙城门,帮助关羽攻下长沙郡,算是立下了大功,但是诸葛亮却在这个时候建议刘备杀掉魏延,而原因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将来必反!刘备在汉末这个江湖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哪里会信反骨这种事情?他知道诸葛亮是借此敲打魏延,所以出手拦住了诸葛亮,救下了魏延一命,借此让魏延真正的臣服于他。
实际上,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反骨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完全就是任由自己瞎说,根本是毫无依据的。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干,估计是看到魏延先背弃刘琮,后背弃韩玄,怕魏延以后背弃刘备,所以先敲打魏延一番,让魏延不要居功自傲。可以说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干,乃是为了刘备的大局着想,并没有什么大错,只不过他没想到,魏延乃是那种桀骜不驯之人,不喜欢弯弯绕绕,他并不懂诸葛亮这一行为的背后深意,只是单纯以为诸葛亮对他不满,于是开始对诸葛亮不满起来。
刚开始刘备主政,魏延在汉中,诸葛亮在成都,两人没在一起共事,即便魏延对诸葛亮不满,两人的矛盾也没有激化。但是等到诸葛亮开始北伐后,魏延成为了诸葛亮手下大将,两人的矛盾便开始越闹越大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献出了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心中已经开始不爽了,尤其是当守卫街亭时,魏延主动请战,但是诸葛亮压住了他,让马谡前去,最终导致大败,这让魏延对诸葛亮的行为愈发不满。等到诸葛亮三出祁山时,魏延已经开始给诸葛亮甩脸色了,开始不配合诸葛亮的行动了。
当时诸葛亮想要用诈败计吸引司马懿追击,然后出兵截断司马懿的追兵,这样就可以歼灭一大部分追兵。而截断魏军追兵,必须要一个非常厉害的猛将,当时五虎上将已经去世,蜀汉阵营就数魏延战斗力最强了,诸葛亮想要魏延主动请缨,但是魏延直接无视了诸葛亮,让诸葛亮非常尴尬。
原文:孔明唤众将商议口:“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可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也。魏兵必分为两枝,司马懿必随后而来,防吾伏兵。若懿至,伏兵正在当中,需要大战。此两枝兵,若非大将,不可当也。”孔明言罢,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
由于对诸葛亮越发不满,魏延直接无视了诸葛亮的暗示,拒绝出兵,令诸葛亮大为头痛。不过诸葛亮作为主帅,自然是不好和魏延翻脸的,既然魏延不愿意,那就让其他人上吧。于是在之后的整场作战中,其他猛将都轮番上场,但魏延没上。时间发展到诸葛亮四出祁山,这一次魏延和诸葛亮的矛盾完全激化了,诸葛亮也破天荒地表示,要考虑除掉魏延了!
诸葛亮四出祁山,最开始还是很看重魏延的,毕竟魏延的战斗力、军事能力确实不错,但魏延的表现却让诸葛亮非常失望。当时诸葛亮让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四将,率两万军队取箕谷而进,之后又派邓芝前来传令,让大家小心魏军的埋伏,不要轻兵冒进。结果手下的陈式认为诸葛亮用兵太谨慎了,出言反驳,魏延一看有人挑头,有好戏看了,于是准备加一把火,说了下面这段话!
原文:魏延想起孔明向日退军之时,教他守武都、阴平全无功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也?既已令进兵,今又教休进。”
魏延的这番话无异于火上浇油,成功地挑起了陈式的怒火,于是陈式根本不管诸葛亮的军令,根本没有停下脚步查探敌情,反而轻兵冒进,最终中了魏军的埋伏,被打的大败,损兵折将。魏延的这一系列行为,让诸葛亮非常愤怒,三出祁山时魏延避战,这一次他又挑拨同僚轻兵冒进,做事情太没有分寸了,于是诸葛亮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原文: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烈而重之。吾昔与先帝言,久后必生患害。今已显露,可以除之。”
这是整个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显露出自己对魏延的杀意,可以说,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魏延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刚开始诸葛亮还想着重用魏延,毕竟蜀汉缺人才,但随着魏延各种缺点的暴露,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最终决定下手诛杀魏延!
在演义中,诸葛亮曾有两次想要杀掉魏延。第一次是火烧上方谷时,当时诸葛亮命魏延去吸引司马懿进入上方谷,与此同时,诸葛亮也让马岱把上方谷的出口给堵死了,目的就是想把司马懿和魏延一起烧死,结果天降大雨,计划没有成功。第一次计划没有成功,诸葛亮随即就展开第二次计划,让马岱潜伏到魏延身边去,获得魏延的信任,最终在必要时刻出手斩杀魏延。
诸葛亮临死前,把蜀军大权交给了杨仪,命杨仪率军回成都,这让魏延非常不满。在魏延看来,他是蜀汉军中的二号人物,能力仅次于诸葛亮,诸葛亮死后,蜀军大权应该交给他,而不是给杨仪,所以他决定出兵进攻杨仪,夺取军队大权。为了让计划万无一失,他还专门去找马岱商量,殊不知马岱就是诸葛亮安插在他身边的棋子。马岱得知魏延的计划,自然是不敢反驳的,只能顺从魏延,寻找时机。最终,在和马岱协商一番后,魏延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进攻杨仪!
当时姜维正在城头,见魏延引兵前来,知道大事不妙,立马拉起吊桥,做出防御姿态,并请杨仪前来商议。姜维说魏延虽然兵不多,但是为人勇猛,善于用兵,不好对付。而杨仪的表现则是胸有成竹的,因为他有诸葛亮留下了的锦囊。
原文:维令从人请杨仪商议曰:“魏延勇猛,又有马岱相助,虽然军少,难以退也。”仪曰:“丞相临终,遗与一锦囊,嘱之曰:‘若魏延反时,临城扣敌,对阵之时方可开拆,便有斩延之计也。’今果如此,当可视之。”
可以看到,最开始的姜维其实还有点担心的,毕竟魏延确实很强,但听闻诸葛亮有后招后,姜维便一点也不担心了,亲自披挂上阵,要和魏延作战了。之后的剧情便大家非常熟悉的了,杨仪对魏延说,要是魏延敢喊三声“谁敢杀我?”,他就弃城投降,把蜀军大权交给魏延。而魏延一听,这个要求竟然这么简单,当即作出回应,直接大喊“谁敢杀我”,哪知话音刚落,马岱就直接从后面偷袭,一刀结果了魏延。
原文:“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却惧他三分;他今已死,天下谁敢敌吾也?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有何伤哉!”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言未毕,脑后忽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可以看到,整场作战的主角其实是魏延和杨仪,姜维只是个配角!他见魏延前来时,立刻收起吊桥,担心挡不住魏延,结果在得知诸葛亮有后招后,立刻大开城门,主动出城和魏延对阵,而他之所以这么干,其实就是为了给杨仪撑腰,助阵!当杨仪出来后,对阵魏延的任务自然就交给杨仪了,接下来姜维只需要等着看诸葛亮的后招是什么就行了,完全没必要去和魏延作战。而且杨仪既然专挑“谁敢杀我”这四个字让魏延说,其后必定大有玄机,姜维只需要坐等结果即可,没必要亲自上!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