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同时,为何还要托孤李严?是因为不信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蜀汉。同年,为了给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刘备御驾亲征,发动了夷陵之战。诚然,刘备一度深入到吴国境内。不过,公元222年,陆逊采用了火攻的计策,让蜀汉大军损失殆尽。逃到了白帝城后,刘备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到他回到成都了。
于是,刘备将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大臣召集到身边,完成了白帝城托孤。按照刘备临终的安排,诸葛亮作为丞相,辅佐刘禅处理朝廷事务,而李严则以尚书令、中都护的身份,执掌永安等地的兵马。那么,问题来了,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同时,为何还要托孤李严?是因为不信任吗?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刘备同时托孤于李严和诸葛亮,并非不信任后者。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刘备最终做出了这一安排。一方面,这是为了平衡益州内部的派系力量。在蜀汉内部,主要存在益州派、东州派、荆州派这三股势力。当然,本来刘备还有一支嫡系势力,不过,因为关羽、张飞相继被杀,导致这一派系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
在这三股势力中,诸葛亮虽然出自徐州琅琊郡,但是,他长期生活在荆州,并且和不少荆州人士来往密切,这促使其已经成为荆州派的代表人物。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法正病逝,孟达归降曹魏后,李严则成为东州派的代表人物。早在刘焉入主益州时,就将南阳和三辅地区流入的百姓组建为东州兵,以此形成了东州派这一势力。而李严出自南阳郡,并且在公元208年就来到益州,受到了刘璋的任用。因此,李严不仅可以代表东州派,也和益州本土派存在比较深的交集。
在此基础上,刘备将太子刘禅托孤给李严和诸葛亮,可以让他同时获得东州派和荆州派的支持,以此稳固刘禅的位置。反之,仅仅托孤给诸葛亮,则不利于团结蜀汉的大部分力量,也就很难坐稳皇帝的宝座了。
二
当然,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何刘备托孤时,没有益州派的代表人物。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益州本地士族不太受刘备的信任,而且,益州派偏向于割据一方,这和刘备匡扶汉室,北伐中原的目标也不一致。公元263年,当邓艾大军兵临成都的时候,刘禅正是因为谯周等益州本土派给的压力,所以被迫开城投降。
另一方面,刘备托孤给李严,并且让他执掌一定的兵马,也是为了知人善用。公元213(建安十八年),益州牧刘璋任李严代为护军,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李严率领部下投降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平定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也即李严一开始的定位,就偏向于一位武将。
等到公元218年,刘备在汉中和曹操作战的时候,益州内部爆发了叛乱。对此,李严仅仅用临时召集的五千人马,就轻松平定了叛乱。因为立下了战功,李严被刘备任命为辅汉将军,并镇守巴东郡。等到白帝城托孤时,因为东吴的威胁还没有解除,不排除孙权进攻益州的可能,所以,刘备需要留下一位大臣镇守永安。为了方便李严在突发情况下调集兵马,给他一个托孤大臣的身份,也是合理的安排。
三
最后,李严后面的野心膨胀,自然不是刘备可以预料到的结果。公元226(建兴四年),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发兵伐魏,于是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却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没有答应。如果诸葛亮真的答应了李严的要求,几乎就是将益州一分为二了,而李严就拥有割据一方的实力。
公元230(建兴八年),为了让李严率军防御汉中,诸葛亮只能做出让步,上表刘禅,册封李严为骠骑将军。但是,李严并不满足。公元231年,为了推脱自己没有及时运送粮草的责任,李严诬陷诸葛亮故意撤军。李严此举,也是为了打压诸葛亮这位对手。
结果,等到真相水落石出后,李严的行为引起了刘禅和百官的众怒,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并被流放到梓潼郡。公元234年,得知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李严也随之发病去世。李严生前依然盼望诸葛亮会再次起用他,考虑除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愤发病。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 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吕蒙之死:历史真相与阴谋论的博弈公元219年,东吴名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奇袭荆州,斩杀关羽、定鼎南郡,成就三国史上经典战例。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却在次年骤然离世,民间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与阴谋...
关羽 吕蒙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