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事包括了明朝的国防、武装力量有关的学问及事务,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属于征兵形式。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归根到底,明朝的军事制度本身就有问题。这祸根是朱元璋留下的。朱元璋除了将精锐划归自己的禁军外,还在各地建立藩王直属的小近卫部队。这些得到全国最好资源供给的样板军,就是明朝早期的武力基石。
地方卫所同样做了类似配置,经常将20%-40%的优质军户列出,归为全脱产的野战军。余下的60%-80%鱼腩,则成为耕作为主的屯田生产兵团。日后的将领家丁制度,就是这种思维的延续。
然而在数十年时间里,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同时建立的双保险失效了。不堪忍受贫苦的军户,开始纷纷逃亡。为了维系生计的各级将领和官员也层层盘剥,让更多人在虐待下选择铤而走险。
在1405年结束的靖难战争中,建文帝朝廷的中央军与地方军一样,难当大任。篡位者朱棣的制胜法宝,居然也是靠数目有限的边军,配上从蒙古高原招募的游牧骑兵。但坐稳江山的他,不但没修改朱元璋设计的鸡肋军制,反而顺着老爹的心态,搞的变本加厉。
随着藩王部队的大幅度裁撤与禁军新一轮的全国精锐搜刮,明朝在大部分地区的武装力量,再一次遭到釜底抽薪式的削弱。若非蒙古人在百多年前就将十八省外的地方强权扫平。明朝可能在中期之前,就要像宋朝那样去缴纳岁币了。
今天的大部分人,都将1449年的土木堡之战,视为明朝军事衰落的开始。但在明英宗被俘前的十多年里,王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疲态尽显。为了剿灭云贵边区的麓川势力,数十万明军前赴后继的折戟西南。在拉上大量其他土司部队后,才依靠堆砌数量的优势,获得险胜。
坐镇中央的明英宗,却没有察觉这个想象。继续喊打喊杀的他,最后在距离己方边境不远的土木堡,全军覆没。站出来力挽狂澜的于谦,只能在卫所与禁军体制外,招募新的团营救急。这个本不应该出现的临时工制度,自此被延续到了下一个世纪。但武将勋贵阶层已经在土木堡,大量殉国。控制朝政的文官士大夫,大部分又并不知兵。结果自然是每一次扩招的团营部队,都在最快的时间里不再具有战斗力。
事已至此,明朝国防的全部压力都压倒了边军一线将领的身上。他们基本不是开国勋贵们的后裔,而是同样被束缚于卫所的体制内人士。但好在他们的对手也往往不是很强。除了昙花一现的瓦剌蒙古人外,大部分南迁的卫拉特蒙古人都需要警惕西面的哈萨克人。余下的基本都是相对松散的中小部落。他们不可能拥有昔日黄金家族的战斗力,也没有大举侵犯明朝腹地的胆量,甚至本身还成了明朝边军所期待的猎物。
由于明朝军队的待遇极低,依靠收集敌军人头和各类战利品的记功制度,成了边军改善生活的唯一指望。有能力的将领也因此定期出击,主动攻击在边境附近放牧的蒙古人。为了速战速决,他们必须依靠轻装简行的小规模部队来执行此类任务。将领的个人护卫与奴仆,成为了最佳选择。家丁制度就这样在15世纪末,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的战斗力也因此被激发出来,得到将领赏赐的较好装备,甚至凭功绩得以与主人以父子或者爷孙相称。哪怕其人的身份待遇比卫所军户还低,却可以拿着10倍于军士的收入。当某位边军将领得势,也会毫不吝啬的克扣军户工资,给自己扩编家丁队伍。
明末名将李成梁,可谓是使用家丁制度的好手。他不仅带着家丁们主动出击,还会故意放蒙古人入境劫掠。等到后者在满载而归时出现松懈,再率部打一个较为轻松的伏击大捷。这样不仅可以用蒙古人的头颅给自己邀功领赏,也就顺便将对手的掠夺成果“充公”。
李成梁手下的家丁的规模,也随着他的成功而水涨船高,达到了巅峰时期的万人规模。其在张居正担任首辅的时期,风头完全盖过了在南方剿灭倭寇出名的戚继光。由于对手实在太弱,经常被斩首几百人就会遭到重创,李成梁在辽东各地的战争买卖生意,可谓如火如荼。家丁们的实际地位已完全凌驾于军户之上,可以在战死后得到朝廷给予的丰厚的抚恤。
李成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边军同僚们的竞相模仿。能否组织起成规模的家丁队伍,就成为了评判一个将领能力高低的通用标准。有能力的普通军户也谋求专职为名将们的家丁,让正常军队沦为了老弱病残的收容所。
这样一来,原本就不够分配的军费,又被大量集中到家丁们身上。一队家丁的发达,也就意味着一大批普通军户的更为困苦。只是在得过且过的皇帝和朝臣们看来,这样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是问题不大。
只是作为一个体制外的利益集团,家丁的数量其实是很难被严格控制的。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也开始在明朝各边境的家丁集团中产生。将领需要扩张家丁队伍时,发现原来的军户兵源已不够挑选。规模不断膨胀的家丁队伍也需要更多战功与赏赐来养活自己。蒙古以外的其他外族人,就成为了解决双重矛盾的唯一办法。
边军将领们万幸的发现,不少蒙古人和女真人都在他们的持续收割中,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或部落。落单或只能维持小团体的蛮族武士,为了获取必要的生存物资,往往被明军招募。由于弓马娴熟,知道如何作战,这些人成为了立即充入家丁队伍的优选。
在家丁制度的持续发酵下,大部分明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则是每况愈下。但只要对手还不够庞大,那么这些将领的私人精锐就足以应付大部分问题。在军户们驻足不前时,将领亲率冲锋的精锐家丁,往往就是决定明军战役胜败的关键。从缅甸的丛林到东北亚的雪原,同一种简单而机械的作战模式被不断重复上演。家丁俨然成为了明军中后期的最重要战斗力。在能够配合他们作战的少量佣兵和土司部队被歼灭后,家丁更是一跃成为了明朝最后的武力保障。
然而也是使用家丁最为成功的李成梁,在无意中开启了灭亡明朝的潘多拉魔盒。在一次例行性的交战中,李成梁的家丁队伍击溃了一群不够强大的女真部落。一位名叫塔克世的女真武士为李成梁一方作战而死,留下了年幼的儿子努尔哈赤。后来的清太祖,也因此在李成梁军中继承了父亲的家丁身份。成年后的他也因为这层关系而获得了明朝军队的支持,继承父亲的土地人口之余,开始了兼并女真各部落的伟业。
1619年,羽翼渐丰的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获得大胜。分进合击的各路明军,都被满洲人逐一击溃。决定他们坚持多久的唯一因素,就是将领家丁们的好坏发挥。家丁死战则军户还能勉强硬撑,家丁溃散则军户们跑的比谁都快。朝廷这才想到要重振普通军队,却惊骇的发现每30个军户中只有1个能开枪命中靶子。当大笔拨款源源不断的涌入辽东,又大都落入了将领们的家丁囊中。
所以说,明朝的2000兵马只能靠前面那200个家丁顶着,只要他们输了,另外1800就是鱼肉。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的事变。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明朝接到也先领导瓦剌军队侵犯的情报,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北伐亲征,十六日从北京出发。明英宗企图再现五年前正统九年边军征讨兀良哈的成功体验。然而,在明英宗组编亲征军的时候,外卫的兀良哈征讨军却没有被编入。因此,避免了在同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之变中覆灭,得以幸免。在土木之变后的京师保卫战中再次出师,在面对瓦剌军队时,以各种军功晋升。
在德国历史的长河中,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如同一座灯塔,其光芒穿透时空,照亮了德意志民族的精神世界。这位集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巨匠,用八十三载春秋谱...
2025-07-02 邪马台国:真实存在的倭国霸主,还是魏志笔下的东方幻影?在东亚历史迷雾中,邪马台国如同海市蜃楼般若隐若现。这个记载于《三国志·魏书·倭人传》的古代国家,既是中日史学界百年争议的焦点,也是窥探古代日本列岛文明形态的关键...
2025-07-02 黄琬的聪慧:乱世中破局而生的少年英才在东汉末年的历史长河中,黄琬的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乱世昏沉的天空。这位出身江夏黄氏的名门之后,以七岁稚龄破解“日蚀之辩”的智慧,以及后来在动荡时局中展现的政...
2025-07-02 林升:以诗为剑的南宋遗民诗人在南宋文人的精神图谱中,林升的名字如暗夜星火,虽不耀眼夺目,却以犀利的笔触刺破时代迷雾。这位生活在宋金对峙时期的诗人,用《题临安邸》等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曲曲悲怆...
2025-07-02 夏完淳14岁就结婚吗?历史细节中的少年英烈与晚明婚俗夏完淳,这位17岁就义的抗清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人生常被后世聚焦于诗文成就与民族气节。然而,关于他“14岁结婚”的传闻,却如同一枚投入历史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
2025-07-02 割股充饥:从忠义传奇到孝道符号的千年嬗变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割股充饥”是一个承载着复杂历史记忆的特殊存在。这个源自春秋时期的典故,既见证了忠臣义士的赤胆忠心,又折射出封建孝道文化的极端形态,更在历史...
2025-07-02 战国时期宜阳:韩国的西陲锁钥与秦军铁蹄下的战略要地在战国七雄的角力中,宜阳作为韩国西疆的军事重镇,其归属与命运始终与中原格局的演变紧密相连。这座今河南省宜阳县西的古城,不仅是韩国早期都城,更是秦国东进中原的必争...
2025-07-02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日本神话的创世双神与生命起源在日本神话的混沌初开之时,伊邪那岐(イザナギ)与伊邪那美(イザナミ)这对兄妹神祇从虚无中诞生,他们的结合与分离,不仅创造了日本列岛与诸神,更奠定了日本文化中对生...
2025-07-02 曹文诏年龄:明末第一良将的生死谜题与历史回响在明末乱世的风云舞台上,曹文诏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这位被《明史》称为“明季良将第一”的军事天才,其生卒年份在历史长河中却仅留下模糊的残影。关于他的年龄,史书仅记...
2025-07-02 严君平故里:蜀地隐士的哲学星空与精神原乡在成都平原的沃野之上,郫都区横山脚下的君平乡,矗立着一座古朴的“严仙观”。这里不仅是西汉隐士严君平的故里,更是道家思想在巴蜀大地生根发芽的精神原乡。严君平,这位...
2025-07-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