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四日辛亥,次滴水。八月五日壬子,次洪州方城。八月六日癸丑,次白登。八月七日甲寅,次怀安城西。八月八日乙卯,次万全峪。八月九日丙辰,次阳和北沙岭。八月十日丁巳,次宣府。此时瓦剌大军已经追至。然而英宗一路行军,锦衣卫、夜不收全无两路瓦剌军队全景敌情谍报。直至八月十三日庚申,大军将发,宣府谍报敌袭,瓦剌军尾随大军而来。瓦剌四路大军也早已开始行动。

辽东之战
当时辽东的最高文武官员,乃是辽东巡抚王翱和辽东总兵曹义。王翱是一代名臣,号称“正直刚方”、“名德老成”;曹义“无赫赫功,然能谨守边陲”[30]。然而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中,表现却均可谓一塌糊涂。
在脱脱不花的领导下,瓦剌大军进展神速,七月中旬,攻下了辽东镇静堡(今辽宁黑山县西北),守将赵忠战死[31]。然后迅速在七月二十日兵临辽东巡抚的驻节之地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当时的情况,《国朝列卿记》中描写得比《明史》本传细致,现引用如下:是年八月(应为七月),胡虏也先犯师,分其丑类数万寇广宁,时翱方坐教场给赏军士,且戒约三军,分布将帅,为御虏计。不意虏骑前锋卒然突至,我军大溃,翱亟归坐城下,收拾散卒,众稍集。彼众我寡,度不可敌,乃下令坚壁固垒。间有谓城不可守以惑众者,翱怒勒剑示众曰:“敢为异谋者斩”徐俟虏怠,选精锐步卒,分投四出,或奔其前,或蹑其后,或冲击其左右。贼不得息,且所掠辎重既多,不久遂遁去。
史料显示,当时虽然事发仓促,但王翱的指挥仍是十分镇定的。然而朝鲜方面的史料,却更能显示这一战的全貌:八月戊申,通事李裕德自辽东先驰报云:“臣谒都司王大人言,西有声息甚急,外郎谢本曰:‘今七月二十日,达达也先兵马夜入长城。广宁总兵官不知贼人,出校场散银于军士。也先兵马直来,总兵官与军士奔入城内,闭门自守。也先兵马围城三重,虏军卒一千,马八千匹。’又自广宁至辽东站路,人马夺掠殆尽。先骑至辽东西门,臣亦狼狈出来。”是日夜二鼓,报至,即召廷臣议两界堤备之事。己未,通事金自安到辽东,先遣人驰报云:“臣见东宁卫人朴镇,问声息,答云:‘达达围广宁,三日不拔,解围退屯于十里之地。’又东宁卫指挥高洪镇旅顺口子,闻达达声息,即率所领军驰入辽东城。守门者误以为达达兵来,颠倒闭门。初,达达来毁广宁等处长墻四十余里,守埤者走报,监军总兵官等皆曰‘妄也’,杖其人而囚之。再报亦如之。又至再三,皆不信,略不守备。达达果突入,掳人畜不可胜计。达达执高丽及女真人,则曰:‘汝等本皆予种也’,使辫发,令效其衣冠。若执汉人,皆割鼻耳。东宁卫人曰:‘我等本是高丽人。中国之乱如此,欲投义州,但不识许入否。’”[33]
从朝鲜方面的记述看,当敌军入侵的军报传到总兵处时,总兵等人竟然毫不置信,也未作一点防备,这才导致了这一场大败。虽然王翱能保住广宁,但也仅能做到坚壁清野而已,更不要说总兵曹义身为当地最高武将,根本起不到一点作用。[34]幸好脱脱不花志不在此,略一深入便即退出。九月中王翱等人检点人马,发现此战可谓损失惨重:“达贼三万余人入境,攻破驿堡屯庄八十处,虏去官员军旗男妇一万三千二百八十余口,马六千余匹,牛羊二万余只,盔甲二千余副。”[35]而王翱和曹义,也被罚俸半年,这一场仗,辽东可谓完败。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的事变。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明朝接到也先领导瓦剌军队侵犯的情报,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北伐亲征,十六日从北京出发。明英宗企图再现五年前正统九年边军征讨兀良哈的成功体验。然而,在明英宗组编亲征军的时候,外卫的兀良哈征讨军却没有被编入。因此,避免了在同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之变中覆灭,得以幸免。在土木之变后的京师保卫战中再次出师,在面对瓦剌军队时,以各种军功晋升。
李勣(594—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氏,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历事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封英国公,以卓越的军事...
2025-11-04 东汉名将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却两年后被汉章帝撵回老家之谜东汉时期,西域局势风云变幻,匈奴虎视眈眈,妄图重新掌控这片战略要地。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耿恭宛如一颗耀眼的将星,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绝境中坚守西域,书写...
2025-11-04 娄师德:唐朝两度拜相的传奇能臣在唐朝武周交替的动荡岁月里,娄师德以独特的生存智慧与卓越的治世才能,在朝堂与边疆间书写了传奇人生。这位出身郑州原武的文臣,不仅以进士之姿两度入相,更以屯田戍边的...
2025-11-04 北宋名相王珪:后世评说与轶事典故中的历史镜像北宋宰相王珪(1019—1085)以文学才华与政治生涯的双重轨迹,在史册中留下复杂而深刻的印记。这位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宰辅,既因典制策令的文学成就被赞为...
2025-11-04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之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真相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的死,是《三国演义》中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之一。这位以勇猛善战著称的将领,最终却因“谋反”罪名被马岱斩杀,其结局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与历史迷...
2025-11-04 文史双璧映千秋:王溥的文学成就与轶事典故在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动荡岁月中,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走出的王溥,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开创性的史学贡献,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下独特印记。他不仅以三朝宰相的身份稳立朝...
2025-11-04 王应麟:南宋末年的学术巨擘与教育先驱南宋末年,浙东学派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培养出一批兼具政治理想与学术深度的学者。王应麟(1223-1296)作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博洽多闻”著称,其一生横跨政...
2025-11-04 范旻:清廉刚正的北宋名臣与他的历史回响北宋初年,大名宗城(今河北大名)走出一位以清廉刚正、勤政爱民著称的官员——范旻。作为宰相范质之子,他继承了父亲“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的品格,在岭南治理、漕运...
2025-11-04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宦海沉浮中的实干清官北宋初年,大名宗城(今河北广宗)范氏家族以清廉家风与治国才能闻名朝野。作为宰相范质之子,范旻(936-981年)自幼浸润于父亲“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的教诲中...
2025-11-04 范质:北宋初期的律法巨匠与清廉宰相在五代十国的乱世烽烟中,一位来自河北威县的寒门学子以律法为剑,以清廉为盾,在政权更迭的浪潮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为官之路。范质(911—964年),这位历经后梁、后...
2025-11-0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