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孙权和刘备取得了荆州大部分的地盘,并且凭借赤壁战胜的余威,一扫战前战战兢兢之色,有了正面怼曹操的心气。曹操在战争中的主力步骑兵几乎没有伤亡,但一鼓作气南并天下的雄心已然丧失。
其次是当时的曹操面临的首要问题已经不再是统一天下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需要开始为身后之事策划了。同时也需要考虑自己和汉献帝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处理,曹操打下的偌大家业是用来匡扶汉室还是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这都是赤壁大战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赤壁之战时,曹操已经54岁了,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高龄。从个人感情和后续历史走向来看,曹操是更想要将基业留给子孙的。然而将世子之位传给谁,这么做身边的谋臣武将是否会同意。诸如此类,曹操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随着年岁的增长,一代枭雄曹操的雄心壮志也随之消散了不少。由于曹操酷爱文学,擅长诗赋,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曹操不同时期所著诗词中,看出他整个人生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
早年会盟诸侯,讨伐董卓之时,曹操曾在其诗作《蒿里行》中,开篇写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字里行间的杀伐果敢,气息浓郁,颇有大丈夫建功报国的远大理想。
官渡之战,击溃袁绍集团,而后又相继剪除袁氏兄弟在河北的残余势力,最终统一北方之后,曹操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几句《观沧海》里的诗句,以日月星辰、浩瀚海洋拿来比拟,气势磅礴、堪称诗中霸王。
然而正当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与周瑜统帅的东吴大军对垒之时,在长江之畔、月光之下酾酒临江时,抒写出来的却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此苍凉之情,充斥着《短歌行》整个篇幅。
可以说,青壮年时期的曹操和晚年的曹操,至少从心境上截然不同。不论是处事心态还是进取精神,都大相径庭。早年间的曹操虽然多疑,但冲劲十足、豪气冲天。到了晚年的曹操,多了几份安逸与豁达,却也少了些许锐气。
曾经的曹操,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连年征伐、衣不卸甲。然而随着事业的发展,以及赤壁之战后对已有事业的珍视,曹操在进击汉中之后,竟拒绝了司马懿、刘晔等人的劝谏,以“何必得陇望蜀”为理由,放弃了一鼓作气进攻蜀中刘备的机会。当时的曹操年事已高,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朝廷中枢,放在权力归属的问题上,再无力专事征伐了。
公元219年,刘备军队在定军山杀死夏侯渊,彻底将曹操势力挤出了汉中,三国鼎立之势由此形成。
次年关羽北进,险些迫使曹操做出迁都之举。虽然最终东吴吕蒙白衣渡江,从背后偷袭关羽的荆州地盘,解除了曹操危机,但曹操同样于这一年去世。
年轻时的曹操,期翼着能创下一番旷世功勋;年纪大了之后,再也经不住岁月的蹉跎,只要能稳稳当当的给后辈留下一片基业,就心满意足了。这不正是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心路历程吗!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公元249年,曹魏政权的权力天平在高平陵之变中彻底倾斜。当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政变时,手握重兵的曹爽却选择放弃抵抗,最终导致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这场看似...
司马懿 2025-08-18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诸葛亮:乱世中的智慧传奇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卓越的智慧、非凡的谋略和忠诚的品格,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隐居...
诸葛亮 2025-08-18 邓芝与诸葛亮:乱世中的君臣佳话在三国纷争的动荡年代,蜀汉政权能在荆棘中站稳脚跟,离不开诸葛亮等贤臣的殚精竭虑,也离不开众多将领的浴血奋战。邓芝,这位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便是其中一位与诸葛亮有着...
诸葛亮 2025-08-15 文鸯的父亲被谁杀了:一场淮南烽火中的权力绞杀三国末年,淮南大地烽烟再起,文钦、文鸯父子以“勤王”之名掀起的叛乱,最终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内讧走向悲剧结局。公元257年,曹魏扬州刺史文钦在支援诸葛诞反抗司马氏的...
诸葛诞 2025-08-15 智耀千古,忠昭日月——诸葛亮一生事迹概览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卓越的智慧、坚定的忠诚和非凡的才能,在中国历史...
诸葛亮 2025-08-15 张良与诸葛亮:谋略双璧的巅峰对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张良与诸葛亮作为谋士的巅峰代表,常被后世置于天平两端比较。一个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圣之名载入史册,一个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张良 2025-08-15 崔琰之死:东汉末年权力漩涡中的名士悲剧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以“腹诽心谤”的罪名将冀州名士崔琰下狱,先施髡刑贬为官奴,后因崔琰“接待宾客时吹胡子瞪眼”的姿态,最终赐其自尽。这起看...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8-15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公孙策女儿的命运悲歌:法理与人情的千年叩问在包拯断案的传奇故事中,公孙策作为"再世诸葛"般的智囊,其女儿的结局始终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下。这个承载着父爱与法理冲突的角色,...
孙策 2025-08-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