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街亭为何会失守?蜀汉皇帝刘备临终前给出答案:马谡,言过其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23年,刘备贸然进兵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逃到白帝城,一病不起,有一次,丞相诸葛亮前来拜见,刘备谈起了后事,诸葛亮宽慰道:如今我蜀汉人才鼎盛,马谡,向宠人才,都是我蜀汉的后期之秀,日后定能安邦定国。
刘备听后,无奈的摇了摇,说道:马谡这个人,常常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你要仔细观察,切完将他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但丞相诸葛亮因为喜欢马谡的善出奇谋,并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任然将马谡安排在身边,继续重用。
公元228年,诸葛亮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复兴汉室,发动了北伐曹魏的战争,当时,蜀汉大军与曹魏大军双方在街亭这个地方展开交战。
街亭是一个咽喉要地,十分重要,如果被魏军夺去,就等于掐断了蜀军的粮道,不但不能安守已经得到的陇西,还得退回汉中,因此,诸葛亮深深的感到守住街亭的重要性,派谁去扼守这个要道呢?
诸葛亮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马谡,当时,马谡非常自信的说道:丞相请放心,街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对付一个张郃,不在话下。
诸葛亮小心谨慎的吩咐了很久,然后派用兵谨慎的王平为副将,又作了一番嘱咐,就命令他俩个带着军队出发了。
马谡以前当过丞相参军,只能给别人出主意,而这次却是单独出任主将,他一下子就膨胀起来了,到达街亭之后,马谡比较随意的看了一下街亭的地形,然后下令道:全军 埋伏到南山的树林中去,等待消灭魏军 。
副将王平一听,马谡的指令与丞相的叮嘱完全不同,便赶紧提醒马谡:将军,丞相一再叮嘱,要在道口安营扎拆,我们现在趁魏军还没有到来,全军砍树搬石,在这里建立起坚固的壁垒,魏军就算是插翅也难逾越这里。
马谡自持军权在手,根本不把王平放在眼里,冷言冷语道:兵书早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说法,魏军来了,我们就从山上冲下来,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王平一听,连声劝道:万万不可啊,将军,南山是一座孤山,万一被魏军截断水源,山中没有水,我们就陷入绝境了。
马谡一听,不耐烦的说道:置之死地而后生,为将的你,难道不明白吗?如果我军陷入到了绝境,能不拼命战斗吗?到了那个时候,我军以一敌十,必胜无疑。
王平见说服不了马谡,没有办法,只好请求马谡拨给他一支人马,让他在山下建立一个寨子,可以相互救应,马谡拨给他1000人,随他安排。
这个时候,魏国大军在主将张郃的带领之下,已经向着街亭奔袭而来,当他看到马谡在南山之山屯兵,喜出望外,连忙率军将南山团团围住。
马谡一看,立刻命令蜀兵完山下冲,蜀兵往下冲时,张郃不慌不忙地命令弓箭手射箭,蜀兵遭到巨大伤亡,只好退回,这样连续冲了好几次,根本就没有用处,而魏军稳扎稳打,包围圈越缩越小,同时,张郃派出魏兵截断了蜀军的水源。
山上没有水源,苦战之后的蜀军没有水喝,没有粮食吃,久而久之,蜀军军心涣散,半夜有许多蜀兵逃下山投降去了,马谡的兵士越来越少,眼看就要全军覆灭了,只好下令“放弃南山,放弃街亭”,马谡带着残兵败将逃跑,只有副将王平带领的1000多人还在死战,坚持了一阵之后,王平也率军回撤。
马谡失街亭之事,也在诸葛亮意料之中,因为王平看马谡根本不听劝告,就赶紧把马谡在街亭在街亭的守备图画好,送到了诸葛亮手中,诸葛亮看到守备图之后,如同惊雷击顶,长叹一声:马谡呀,马谡,你坑害了我全军了!街亭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啊。
马谡逃回之后,诸葛亮详细询问了街亭失守的情况,并且把马谡打入死牢,准备斩首,以严明军法。
行刑的那天,马谡从牢里出来,他一见诸葛亮,便“扑通”跪下了,流泪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诸葛亮此时的内心也是万分悲痛,想起马谡平常聪明过人,然后军法如山,由不得自己徇私情,他走上前去,扶起马谡,然后转过身来,对刀斧手挥了挥手,马谡被带出去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忍不住失声痛哭,文武官员都来劝他,诸葛亮激动的说道:我怜惜马谡,为他而哭,我又懊悔自己,先帝在白帝城临终之时,千叮咛,万嘱咐我不可重用马谡,说他是一个言过其实的人,但是我并没有听从,导致全军打败,前功尽弃,现在想起先帝的话,怎么能不懊悔呢!不伤心呢!说完仰天长叹,泪如雨下。
马谡被斩首之后,诸葛亮夺取了将军黄袭等的兵权,将在街亭之战中有功的王平进行了提拔,提拔他为参军,统领部兵马和营屯之事,同时,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请求贬官三级,还在蜀汉全军发出公告,承担这次战役失利的责任。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