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220年,在曹操死后,曹魏政权病,没有就此没落,曹丕上位后的做法要比曹操还要胆大,直接逼着汉献帝刘协让位了。如此一来,大汉王朝是彻彻底底的没了。而此时,正是刘备事业的涨升阶段,已经是坐拥西川,手底下能征善战的大将也有,马超、赵云、魏延等。
说实话,此时的刘备是最有资格与曹魏一战的!正所谓,“魏家社稷今将建,汉代江山忽已移。”,在这个紧要关头作为“匡扶汉室的发起人”,刘备他必须要有所行动,否则岂不是打了自己的脸吗?于是乎,刘备此时便直接称帝了。
刘备称帝的意思就是,要与曹魏分庭抗礼,而不是说要取汉而代之。当然了,刘备心中到底怎么想的,恐怕就连诸葛亮也猜不透!不过,想法决定行动,在刘备称帝之后,他做了非常大的一个决定,那就是攻打昔日的盟友孙权。
刘备为什么要东征孙权?主动背反盟约呢?他的原因就是关羽曾经死在了东吴之手,而张飞的死也与东吴有些许关系。如此之大恨,他刘备不得不报!那么事情真的如此吗?答案绝非你想的那样简单。在《三国志/张飞传》之中有明确的记载:“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这句话乃是刘备对三弟张飞的告诫。意思就是让张飞要与下属处理好关系,否则日后就有可能带来大祸。
通过史料记载可以看出什么呢?刘备其实还是非常担心张飞的,害怕他因为小事与下属闹矛盾,还经常提醒他要善待下属,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争斗。但是,张飞却没有把刘备的话当一回事儿。刘备这个人,最拿手的就是收拢人心。当年,刘备为平原相时,有人收买刺客去刺杀刘备,但是后来刺客却自动撤退。其原因,就是对刘备下不了手。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刘备他的确善于收买人心,而且也具有敏锐的嗅觉。至少说,只要是在刘备身边的人,基本上都会对他忠心不二。但是张飞却没有把大哥刘备的话当真,这也是后来刘备听闻张飞被杀之后,第一时间说出“噫。飞死矣”,这四个字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然了,关羽的死刘备他是没有料到的。因为在关羽北伐之前,刘备早已跟孙权达成战略联盟,双方答应以湘水为界,互不侵犯!不过,让刘备关羽没有想到的是,孙权竟然在背后捅刀子。
在刘备称帝之后,肯定是希望为关羽报仇的。毕竟,关羽跟随自己多年,不要名,不求利。如今关羽死于东吴之手,作为大哥又怎么可能坐视不管?但是关羽的死,就足以让刘备催动川蜀数万大军劳师动众,为其报仇吗?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当时,刘备决定东征时,赵云、诸葛亮等人多次劝解,称到此时的大敌仍然是曹魏。如果,强攻孙权不但失去了战略伙伴,曹魏也有可能反咬一口。到时候悔之无及,作为一国之君,刘备他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不用多说,刘备他肯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那为何刘备还要执意发动夷陵之战呢?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真实目的让曹操害怕!同时也让诸葛亮真正看清了刘备。
虽然,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曹操已经去世。但是刘备此举足可以撼动天下,在世人看来刘备他只是在兴无义之兵,为了关羽的死而大举进攻东吴,在世人看来这或许是不值得的。但对于刘备来说,他所考虑的远远不至于此。除了为关羽报仇之外,刘备还有最重要的阴谋!
那么,对于刘备来说除了给关羽报仇之外,还有什么考虑的呢,也就是文中所说“阴谋”。其实主要有4个。
第一个:替关羽出气,希望可以收回荆州,从而实行《隆中对》战略。
刘备自新野起兵反曹以来,他都是在坚持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战略。此战略,很显然在刘备看来是值得一用的。况且此前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先取荆州,再定益州这个大的线路是正确的。
然而,关羽的突然离世,直接导致《隆中对》战略无法实施。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以后想要攻打曹魏,那么就只能走成都出发,经汉中,下长安。但时间成本确实太长了,对刘备来说或许只有再次夺回荆州,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
当然了,刘备他总要找一个理由来攻打孙权。而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就是最好的理由。这一点在《三国志/先主传》之中也有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毕竟刘备与关羽、张飞数十年兄弟情分,换作任何一个人也不能不闻不问。
第二个:兼并东吴,集两国之力共同对付曹魏。
刘备这个人虽说是卖草鞋出身,但是他的战略眼光却是非常独到。既然关羽已经丢掉了荆州,如果想要单纯的拿回荆州肯定不太现实,怎么办?只要彻底打败东吴,才算是大胜。倘若真的如此,不但可以为关羽报仇,而且蜀国的力量亦会大大的增加。如此一来,东征对于刘备来说那就是势在必行了。
公元221年7月,刘备便让吴班、冯习、张南,率领3万铁精锐进攻东吴的领地峡口,从而进占秭归。如果顺利不出大半年,就会夺取荆州。如此一来,便可以重整荆州旧部向东吴进发而去。因为此时的东吴,周瑜、鲁肃、吕蒙已经去世。或许在刘备看来,东吴已经没有什么名将了。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刘备才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定!如果真的如刘备设想,在1、2年之内打下东吴也是非常正常的。到时候,不但得了荆州,同时还拿下了江南之地。如此一来的话,刘备就可以水际并进攻取曹魏。
第三个:为后续蜀汉培养得力将才
一个国家想要长久发展,必须依靠人才。就像刘备当年一样,正是因为有了诸葛亮、庞统、法正、张松、糜竺等人的帮助才有了后来的两州之地。可如今自己也是60多岁的人了,那么必须要为蜀中培养得力的干将,否则很难与曹魏相抗衡。
说到这一点,相信很多朋友也会想到,刘备在临死之前特意提醒诸葛亮要慎用马谡。到底什么意思?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简单了,刘备就是希望诸葛亮、包括刘禅在内,一定要重点培养人才。如果,没有人才帮衬川蜀想要取天下就会很难。
而在夷陵之战时,刘备并没有动用诸葛亮、赵云、甚至是马超等人。而是带了一大批二流战将他们包括:吴班、冯习、张南、黄权、辅匡、赵融、傅肜、陈式等人。你看下,这些战将他们有几个人是非常出名的。除了他们之位,刘备还在半路上捡了一员大将,他就是之前跟随关羽北伐的将军,廖化。
刘备所带将军,除了冯习、张南、赵融、傅肜战死之外,其他将军,如:吴班、辅匡、陈式、廖化等人皆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建功立业。吴班与魏延联合,大破司马懿,为诸葛亮争光,为蜀汉挽回面子。而陈式也攻取武都、阴平,立下大功。廖化更是不用多说,多次在北伐之中立功,一度成为蜀国后期名将。
因此综合来看,刘备所带上夷陵战场之上的人,如果侥幸存活下来的人,都成为了蜀国后期的基石。不过非常可惜的是马良在夷陵之战中阵亡,如果马良不死,后期诸葛亮肯定不会让马谡去镇守街亭。
第四个:过早想做刘邦,不料却成了项羽。
世人皆评价刘备有雄才,但乃是“有智而迟”,不能及时把握时机,从而白白浪费良机。但这一次刘备却抓住了东吴大都督新丧之机,迅速发动夷陵之战,貌似是刘备抓住了机会,但实际上孙权却在暗中任用陆逊为帅。
而对于陆逊,刘备对他的了解并不多。当时,马良细心劝告刘备,要小孩防备陆逊。声称,孙权敢用此人,必定有过人之处,万不可小视于他!然而,刘备却不以为然。不但,小看于陆逊,而且还骂他是黄口小儿,根本不足为虑。
结果后来,刘备一直被陆逊所牵制。自公元222年6月对峙到反攻阶段,陆逊一直采用保守的战略方法,先诱敌深入。然后再找敌人的致命弱点再进行试探性攻击。在找到正确战略之后,果断发起进攻。这一仗可以说是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
对于刘备来说,他发动夷陵之战的目的之一就是想一统天下,过早的做“刘邦”,不过,由于战略错误,刘备却当起了“项羽”,当然刘备此举也证明了他在川蜀的主导地位。说白了,你诸葛亮、赵云再牛,也只是给我打工的。
经过刘备此次执意出征之后,诸葛亮也算看明白了,刘备他这辈子为什么只能偏安,而不能一统?就像赵云的劝告一样,兄弟之间的“义”,乃是小义,而国家之义,乃是大义!舍小就大,乃是得不偿失之举也!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刘备在夷陵之战后,给蜀国培养的将才。这一点,在日后的川蜀发展之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汉献帝颁布诏书,以"功德极天际地"为由晋封曹操为魏王。这一看似寻常的册封仪式,实则是曹操权...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5 借荆州:孙权的战略棋局与利益权衡三国鼎立前夕,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冲,成为曹、孙、刘三方争夺的焦点。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借荆州”为名实际控制南郡、武陵、零陵等地,而孙权虽表面“出借”,实则...
孙权 刘备 2025-09-25 高平陵之变:蒋济为何会被活活气死?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政变在高平陵悄然上演。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同魏帝曹芳祭拜明帝陵墓之机,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史称“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权...
司马懿 2025-09-25 荀彧与司马懿:东汉末年智谋双璧的巅峰对决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群雄逐鹿中原。在这场历史大变局中,荀彧与司马懿作为曹魏阵营的两大智囊,以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与谋略风格,在史册上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前者以...
荀彧 司马懿 2025-09-25 腹中鳞甲:成语典故与陈震的传奇人生“腹中鳞甲”出自《三国志·蜀志·陈震传》,是诸葛亮在弹劾李严时使用的成语,其核心语义以“鳞甲”比喻人内心狡诈多变的特质,指代那些表面平和却暗藏算计的险恶居心。这...
诸葛亮 2025-09-25 刘备前期的“困局”:并非昏招频出,而是时势与格局的双重桎梏在三国历史的叙事中,刘备的形象常被简化为“三顾茅庐”前的落魄诸侯与得诸葛亮后的雄主。这种对比虽凸显了诸葛亮的战略价值,却也掩盖了刘备早期创业的真实困境——他并非...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5 诸葛亮七星灯借命被魏延打翻:魏延是故意的吗?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诸葛亮七星灯借命被魏延打翻的情节,犹如一颗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猜测与讨论。这一事件不仅关乎诸葛亮个人...
诸葛亮 2025-09-25 魏延胆敢扑灭诸葛亮的七星灯:魏延的胆子到底有多大?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诸葛亮七星灯借命被魏延扑灭的情节,犹如一颗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一事件不仅关乎诸葛亮个人的命运,更牵扯到蜀汉政权的内部...
诸葛亮 2025-09-25 历史回响:诸葛亮与刘备的相遇——年龄背后的时代抉择公元207年的隆中草庐,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对话在27岁的诸葛亮与47岁的刘备之间展开。这场被后世称为“三顾茅庐”的相遇,不仅奠定了蜀汉政权三十八年的基业,更成为...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5 知难而进:诸葛亮北伐的深层逻辑与历史必然性公元228年至234年,诸葛亮五次率军穿越秦岭山脉,以“兴复汉室”为旗号对曹魏发动北伐。这场持续七年的军事行动,在《三国志》中仅留下“凡五丈原之役,亮分兵屯田,...
诸葛亮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