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战神”白起70多岁了,已经毫无威胁为什么被赐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有“战神”之称的白起,被秦王赐了一把剑,令他自杀。白起拿起剑,抹脖子前仰天长叹道: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之后过了会儿,又道: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就这样,白起自杀,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由白起临死前说的话,可以知道,白起之所以落到这样的结局,一方面原因是他在对外战争中杀了太多人,天下人对他有敌视。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功高盖主,还公然和秦昭襄王叫板,让秦昭襄王很不爽。
一、白起之死的经过:
当时的情形是秦国让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当时白起病了没有出征。
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郸,但是战果不利,秦国增加部队帮助王陵,结果王陵损失惨重。
秦王坐不住了,让白起去代替王陵统率军队,白起认为邯郸不易攻下,虽然长平之战赵军消灭很多,但秦军也损失不少,诸侯对秦国怨恨已久,现在秦国去攻打赵国都城,赵国与诸侯军里应外合,秦军肯定会失败。
所以,白起不去。
秦王让应侯范睢去劝白起,白起称病还是不去。
秦王只能派王龁去代替王陵去统率军队,8、9月围攻邯郸,没能攻下来,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领数十万士兵攻击秦军,秦军损失。
这时候白起开始说风凉话,认为秦王不听自己的,所以才有这样的惨状,秦王听到这话怒火中烧,强令武安君赴任,可白起不识趣,到这时还在和秦王作对,称病不去。
诸侯军对秦军的进攻更加紧迫,秦军屡次退却,报告战况的使者天天来,秦王怒气没处发泄,就让人把白起驱逐出咸阳。
白起上路,可才走出咸阳十里路,到达杜邮,秦王派人赐给他一把剑,让他自杀。
原因是:
“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
秦王认为白起走的时候流露出不服气的样子,看上去有怨言。
但其实是秦王不想承认自己在军事决策上的失误,白起却不仅不帮他挽回错误,反而出言讥讽,根本没有一个为人臣子对“君主”的敬畏和臣服。
就这样,白起成了秦王的眼中刺,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二、白起功高盖主,天下人对他有敌视
白起之所以会被人称为“战神”,那是因为他一生四次战役,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多万。这样的战绩,在当时几乎无人能敌。
这些战役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白起本人留下了隐患。
1、伊阙之战:全歼魏韩联军24万
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王在舅父魏冉的推荐下,任用白起为左庶长,带兵攻打韩国的新城。
韩王请求魏王依照魏韩联盟盟约,出兵支援韩国。魏王没有作壁上观,让公孙喜点齐人马前去作战,组成魏韩联军。
魏韩联军声势浩大,却只在交界处“伊阙”布兵。
伊阙地势险要,是秦国想要东出的必经之道,白起看出魏韩虽然联军,但貌合神离,都不愿先出兵,于是牵制住实力强的韩军,击溃魏军,使得韩军军心涣散。
最后秦军大胜,白起全歼魏韩联军24万,从此秦国东出之路一片坦途。
2、鄢郢之战:楚都郢被攻陷
公元前281年,楚顷襄王想起父亲客死他乡的屈辱,决定发起合纵联盟,一起进攻秦国,秦王为了悲剧发生,集结军队,准备打垮楚国。
为了放心地对楚国用兵,秦昭襄王事先敲打了赵王,希望他别插手,于是就有了课本里有的“渑池之会”。
在这次会面中,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的尊严,让秦王击缶,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在攻楚前,白起分析了两军形势,之后采取了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方针。他让秦军穿过楚军防御漏洞,沿汉江东下,直捣楚国的鄢郢之地。
楚国国都郢城的重镇邓城、鄢城先后失守,而后又给了白起补给的时间,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
此战,进一步削弱了楚国的实力,白起的威望得到提升。
3、华阳之战:歼敌13万
公元前273年,魏国与赵国联合出兵,一起攻打韩国,包围韩国重要城邑华阳。
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让魏冉和白起一起率兵救韩国,大军从咸阳出发,仅仅8天就到达华阳城下,给疏于防范的魏赵联军致命一击。
此次战役,白起歼灭敌军13万人,并且俘获了赵、魏将领。
4、长平之战:坑杀45万
长平之战就不用多说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大致经过就是秦昭襄王让王龁攻打并占领了上党郡,上党的百姓都逃到了赵国境内,赵国军队在长平接应上党的百姓。
王龁向赵国的军队发动进攻,赵国让廉颇迎战,廉颇数次战败,坚守不出。
廉颇本想等待有利时机再出战,但此时赵王对廉颇有疑心,秦国的范睢又到赵国是反间计,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于是就把赵括找来,替换了廉颇。
秦昭襄王知道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立马把白起找来秘密地让他担任上将军。赵括急于求胜,白起佯装败退,诱使赵军追击。
之后白起切断赵军退路,又切断赵军粮道,赵括率精锐部队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
长平一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这四次战役成就了白起的威名,但同时也让秦昭襄王对他有所忌惮,如果白起能圆滑点,能知道“过刚易折”的道理,就不会落到七十多岁了还被赐死的结局。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霍去病与白起:跨越时空的战神之辩在中国军事史上,霍去病与白起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分别以“闪电战神”与“杀神”的威名震撼后世。若以军事成就、战术创新、历史影响为坐标,二者虽分属不同时代,却可展开...
白起 霍去病 2025-08-27 秦昭襄王: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与战略大师在战国纷争的烽火中,秦昭襄王嬴稷以五十六年执政生涯,将秦国从区域强国推向统一天下的临界点。他不仅以军事征服震慑六国,更以政治智慧重构战国格局,其战略眼光与执政魄...
秦昭襄王 2025-08-25 王龁与白起:秦国军中的双璧与权力博弈在战国末期秦国的军事版图中,王龁与白起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将领。他们既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又在权力漩涡中暗自角力,共同书写了秦国统一进程中的关键篇章。一、战场上的黄...
白起 王龁 2025-08-19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考辨:白起以弱胜强的军事密码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洛阳龙门),秦将白起以12万秦军对阵魏韩24万联军,最终斩首24万、俘虏主将公孙喜,彻底扫平秦国东进中原的障碍。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白起“...
白起 2025-08-01 伊阙之战:二十四万将士的血色黎明——解析战国规模歼灭战的代价与影响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一场载入史册的歼灭战在此爆发。秦将白起以十余万兵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斩首数量创下战国时期新纪录。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
白起 2025-07-31 赵奢为何未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战国时期,名将辈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同样战功...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7-25 白起一生斩首多少人:血色数字背后的战争逻辑与历史争议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以“战神”之名威震六国,其军事生涯中斩首敌军的数量之巨,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记载,白起指挥的战役中,仅明确...
白起 2025-07-17 白起若置身三国:战神之姿能否续写不败传奇?在中国冷兵器战争史上,白起以“人屠”之名成为战国军事的巅峰符号。他一生征战37年,斩敌百万,创造了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歼的冷兵器时代纪录。若将这位“战神”置于三...
白起 2025-07-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