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庞统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与“卧龙”,可惜不幸早逝,未能为蜀汉北伐出力。那么庞统为蜀汉做出了哪些贡献
一,少有才名
庞统为东汉末年名士庞德公之侄,少年时质朴鲁钝,因此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但庞德公知道庞统很有才能,于是称赞他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徽为“水镜”。
司马徽为当时名士,有识人的才能,又与庞德公交好,所以庞德公让侄儿庞统前往拜见司马徽。司马徽与庞统交谈一天,发现他很有才能,于是称赞他为荆南首屈一指的人才。自此庞统逐渐知名,被襄阳郡守任命为功曹。
庞统注重人伦道德,尽心竭力的抚育培养人才。 他经常称赞别人,往往超过那人的实际才能。有人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庞德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人心不古,好人多而坏人少。我想要改善风俗,弘扬仁义道德,如果不赞赏他们的言行那他们就不被人仰慕,不被人仰慕,那行善的人就更少了。我称赞十人即使有一半失当,那还有五人,用这五人来影响社会风俗,使得有志于善行的人自我激励,不也是很好吗?”
二,评价名士
建安十四年(209年),吴将周瑜趁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攻打荆州。吴军击败曹仁,夺取南郡,周瑜因此担任南郡太守,委任庞统为功曹。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庞统因此前往祭拜。
东吴的名士陆绩、顾邵、全琮听闻庞统前来,便与他谈论天下名士。庞统说:“陆子有驮马的脚力;顾子有驮牛负重走原路的能力,全子虽然才智稍差一些,但也是当今的名士。”有人便问他说:“按庞子所说,陆子才能最高吗?”庞统回答:“驮马虽厉害,但只能负载一人。但驮牛一日能走三百里,所负载的又岂止一人!”
顾邵又问庞统说:“庞子你素来以知人出名,那依你看来,我和你谁才能更高?”庞统回答说:“教化世俗,荐举人物,我不及你;但论辅佐帝王的奇谋秘策,我比你好。”陆绩、顾邵、全琮因此和庞统交好,约定天下太平后一起评论天下名士。
三,投靠刘备
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九州春秋)
刘备控制荆州后,委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因为庞统政绩不佳,刘备将他免职。鲁肃听闻此事,便写信劝刘备说:“庞统是天下奇才,让他担任治中或别驾的官职,才能显示出他杰出的才能。”诸葛亮也向刘备举荐庞统,说他是大才。刘备因此亲自接见庞统,与他交谈后发现他是大才,于是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对庞统十分重视,对待他仅次于诸葛亮,让二人一起担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为了防备曹操、张鲁,邀请刘备入川。庞统劝刘备说:“荆州屡遭战乱,民生凋敝,东有孙权,北有曹操,三足鼎立,很难有所作为。益州天府之国,物阜民丰,可以以此为根据,图谋天下。”刘备回答说:“我素来以仁义行事,且刘璋为我同宗兄弟。我若是夺了益州,岂不是失信于天下。”庞统说:“现在是非常之时,应该做非常之事。怎么能为一个空名,丧失益州之地?夺取益州后封刘璋为诸侯,也不算辜负他。”刘备听从,放弃虚名而注重实际,让诸葛亮镇守荆州,自己带庞统入蜀。
四,夺取益州
刘备与刘璋在涪县相会,庞统便劝刘备趁机扣押刘璋,夺取益州。刘备以自己刚入益州,民心不附而拒绝。刘璋返回成都后,庞统又劝刘备夺取益州,献上三条妙计:挑选精兵,出其不意,突袭成都为上策;假称荆州有难回师,骗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前来送行,趁机抓获二人,夺取要隘白水关为中策;退回荆州,徐图益州为下策。刘备考虑许久,决定采纳中策,杀杨怀、高沛,夺取白水关。
随后刘备向益州腹地进军,一路顺利,夺取涪县。刘备夺取涪县后得意忘形,在此饮酒作乐,大肆庆祝。庞统因此劝谏说:“攻打益州却在此饮酒作乐,这不是仁者之兵。”刘备大怒说:“武王伐纣胜利后唱歌跳舞,难道就不是仁君了?你说得不对,赶快出去。”庞统只得离去。第二天,刘备酒醒,向庞统道歉。庞统则没有放在心上,像以前一样继续辅佐刘备。不久庞统在攻打雒县时阵亡,刘备十分心痛。
总的来说庞统是汉末杰出的名士,善于识人,也足智多谋,成功使刘备放弃虚名而谋求实际,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巨大功劳,使得蜀汉后来以巴蜀三分天下。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