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句俗话叫做“南诸葛,北司马”,说的是诸葛家族和司马家族,两大的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和曹魏辅政大臣司马懿。其中,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呕心沥血辅佐后主刘禅,累死于北伐前线。
而司马懿出山后,从曹操时代到魏废帝曹芳时期,隐忍数十年,晚年代表北方世家压制住曹魏皇族,得到朝政大权,再经过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终于在其孙司马炎一代成功篡夺皇位,建立了以司马氏为首的晋朝。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生轨迹和行为截然不同,可一直有种说法认为诸葛亮其实和司马懿一样的心思,在刘备死后独揽蜀汉大权,架空后主刘禅,最终目的和司马氏一样,都是为了篡位,假如诸葛亮能多活二十年,一定会取代蜀汉刘氏。
有不少名人坚定的认为诸葛亮就是因为死得早,才没来得及篡位。诸葛亮是否真有这种心思谁也不知道,至少从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生平和行为来看,他是千古一相,而不是千古奸贼,而且,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有两条篡位必须达到的硬实力是远远不符合标准的。
硬实力一:家族影响力和世家的支持,司马家族集中,诸葛家族分散
三国时期,还是一个世家大族掌握话语权的时期,别说陈胜、吴广之流,就连刘邦、朱元璋这样的政治天才,估计在三国时期都混不出头,刘备如果不是死扛着汉室宗亲的头衔到处宣扬,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去,好的出身和家族相当重要。
司马懿的家族在北方就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家族,祖上是项羽分封的诸侯王之一,几百年来都在河内地区扎根,到司马懿这一代时,同辈亲兄弟八人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才,司马氏在河内一代根深蒂固,整整一个郡都是司马氏的基本盘。
除司马氏本族外,几百年来通过联姻等手段,司马氏的影响力遍布整个北方,所以他们能代表绝大部分世家,而且,司马氏没有像诸葛亮家族那样因躲避战乱到处分家,一直扎根在北方,谁来执政都离不开像司马氏这样的大世家的配合。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司马氏才能代表北方的世家,在和根基差上许多的曹魏皇族的争权中获得胜利,曹魏皇族离不开世家,而世家却可以随时抛弃曹魏皇族,双方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司马懿和其后代的成功就是因为背后势力集中且庞大。
反观诸葛亮,其家族在三国还没形成的早期,就做出了分散保存家族的决定,诸葛亮随叔父去了荆州,离开了家族根据地,实际上在诸葛家族定下分散投资的决策开始,就已经把自己的家族完完全全地放在了辅佐者的地位上。
诸葛亮在荆州是通过娶了当地大族的女儿才算是融入到当地世家当中,投奔刘备后,成为刘备阵营中荆州派系的代表,即便如此,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诸葛亮也丢失掉了自己的基本盘,在蜀中,诸葛亮和刘禅一样,都是外来人,这也是诸葛亮拼命要北伐的原因之一。
如果不北伐,诸葛亮代表的蜀汉政权中的荆州派系,以及刘备带进蜀中的其余元老后人,迟早被蜀中的世家压制,人家是地头蛇,强龙能压制一阵,却不能压制一时,除非诸葛亮能北伐成功,以一国之力,才能让他们心服。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能保证蜀中世家不捣乱,配合他北伐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能够去想着篡位?刘备和刘禅好歹还有个汉朝皇族的名分,诸葛亮啥都没有,蜀中的世家也不会配合他去篡夺刘氏江山,即便篡位,蜀中世家也只会选择自己人做代表。
因此,诸葛亮和刘禅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掌握住政权。诸葛亮在蜀汉和司马懿在曹魏,双方在这方面的影响力上是不对等的,司马氏篡位,北方的绝大部分家族都支持司马氏,可诸葛亮要是篡位,真没几个能支持他的。
硬实力二:是否有合适的继承人?司马懿后继有人,诸葛亮只剩犬子
自古以来,江山打下来后,没有继承人是可悲的,就比如曹操,最喜欢的且最具才干的两个儿子曹昂、曹冲早亡,可剩余的儿子中,依旧还有曹丕、曹植这样的一时俊杰,有足够的能力守住他打下来的江山,司马氏至少在篡位前后,也保证了这一点。
司马氏能篡位成功,离不开源源不绝的本族人才,晋朝时的无奈就不谈了,从司马懿开始的三代,都有足够的才干继承前人的努力,司马懿死后,先后继承司马家大业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相当能干的,司马昭之后的司马炎也不是庸才。
可诸葛亮就不同了,他后继无人,诸葛亮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从兄长诸葛瑾那过继来的长子诸葛乔,诸葛亮倒是想培养他,带着诸葛乔一起北伐,还让他参与后勤这样核心的工作,可诸葛乔死得比诸葛亮还早。
诸葛亮的次子,也就是亲生儿子诸葛瞻是诸葛亮四十六岁时才出生,诸葛亮死的时候才八岁,并且,诸葛瞻虽然未必是个庸才,但至少不是俊才,史书上战死在绵竹的诸葛瞻仅有忠义,而无能力,诸葛亮晚年写给诸葛瑾的家信中就有类似评价: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诸葛亮很清楚儿子的能力,就这么唯一的一个不是人才的儿子,根本就不能保证继承他的事业,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怎么会去想着篡位?即便北伐成功,散居各地的诸葛家族汇聚在一起,家族势力大增,诸葛亮又如何保证庸才诸葛瞻能够守得住江山不被同族所夺?
综上所述,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不可比的,两个人出山辅佐各自主公时的理想且不谈,两人家族的情况就决定了两个人能走的路不同,司马懿有足够的后援团,也有合适的继承人,诸葛亮两方面的条件都差得太远,所以,“北司马”篡位能成功,“南诸葛”却是想都不要想。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