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一股宋朝文化之风也随着刮来。宋夏之间的战争在《清平乐》中虽然并非主线,但在历史上却是宋仁宗执政期间最重要的事情。
宋夏对抗
夏主李元昊于景祐五年(1038年)十月称帝,与宋朝撕破脸皮,双方的战争随之爆发。李元昊亲率夏军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战役中击败宋军,歼灭宋朝数万大军,取得大胜。在这三次战役中,有一个人出力较大,李元昊正是采纳了他的策略,才击败宋朝,这个人就是张元。
在《清平乐》一笔带过的好水川之战中,西夏击败宋军之后,据说张元在战场上留下了一首诗,讽刺了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的夏竦和副使韩琦,诗是这样的:
夏竦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张元在西夏取得胜利之后意气风发,尽情数落宋朝,把夏竦和韩琦视为庸才。
其实张元是个汉人,曾自恃满腹才华,本希望能够报效朝廷,结果却在科举中落榜。报效朝廷无门,张元忧郁不得志,于是来到西夏,投靠李元昊,并深受李元昊信任和重用。在张元的谋划之下,西夏大败宋朝,张元难免得意。从张元的诗中可以看出,张元除了得意之外,大有享受报复宋朝不重用他的快感。除此之外,张元的诗也透露出他还有愤恨和嫉妒之意。他自恃才华非凡,远比夏竦、韩琦要高,夏竦、韩琦却身居要职,他张元虽在西夏受重用,但西夏究竟只是个弹丸之地,远不如宋朝,况且他不是党项人。张元作为汉人,却投靠西夏,与宋朝为敌,显然张元是个大汉奸。
说起张元在宋朝不受重用,有史料记载他是在参加殿试时被黜落。历史一直有传闻,张元远走西夏,使得宋朝认识到科举制度有缺陷。在科举中,能够通过会试参加殿试的,都已经是一方俊秀,才华非凡。张元正是在殿试时被罢黜,后来宋朝为了避免类似张元的事情发生,在嘉祐二年(1057年)规定在殿试不再罢黜考生。即在科举中通过会试,进入殿试的考生,均视为考中进士,殿试只会对所有考生进行排名,但不会罢黜考生,尽量避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之事。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南宋绍兴年间的名臣王栐编修的《燕翼诒谋录》。不过这个说法有几个疑点:
1.史料明确记载了宋朝规定殿试中不罢黜考生的具体原因。宋朝规定在殿试中不罢黜考生是从嘉祐二年(1057年)开始的,宋史记载其原因是部分考生殿试落榜后无力还乡而流落街头,有的甚至耽误几十年,宋仁宗才会下令规定殿试中不罢黜,后来这规定成为科举常态。
2.时间不对。从张元的经历来看,张元参加科举应该是宋宝元二年(1040年)前后,跟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没有任何关系,况且张元在庆历四年(1044年)就已经去世了,宋夏也已经和谈。即便是因为张元的关系,宋朝也不大可能在10几年后突然意识到科举制度有缺陷,才出此规定。所以,宋朝规定殿试中不罢黜跟张元应该没有任何关系。
3.宋朝是个极度爱面子的朝代,不可能因为一个汉奸而改变国家的科举制度。宋朝对张元的态度是非常怨恨的,甚至不会认为张元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张元投了西夏之后,宋朝曾下令抓捕张元的家人,后被李元昊派人救走。如果是因为张元才改变科举制度,这等同于宋朝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会让宋朝大失脸面,而让张元和西夏长脸。宋朝是个脸面至上的王朝,绝对不会做出这种长他人脸面却让自己丢脸的事情。
所以,宋仁宗时代宋朝科举制度的改变跟张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张元从宋朝叛逃、投奔西夏的原因除了在科举中屡屡失败之外,在其家乡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惹上官司,被知县打过板子,心中气愤,导致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朝廷对其不公,对宋朝产生怨恨,甚至想报复宋朝。不过,西夏李元昊虽然听从张元的谋略打赢对宋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战役,却在后来的对宋对辽的政策中与张元出现冲突。李元昊不采纳张元继续与宋作战扩大战果的策略,反倒向宋朝称臣,与宋和谈,并索取利益。随后李元昊与辽国发生战争,并击败辽国。张元却因此忧郁,于庆历四年(1044年)病逝。
我国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其目的是打破士族对人才培养和任用的垄断,为国家或朝廷提供更多的有用之才。经过隋唐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到了北宋年间,科举制度已经相对成熟,形成一套完善的为国取才的体系。也是从宋朝开始,在朝廷培养和取士的过程中,寒门子弟也同样会得到机会。说起宋仁宗嘉祐二年的科举,后人不禁津津乐道,并认为这次科举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发展的巅峰,其原因是这次科举为宋朝提供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这些人对宋朝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有些人甚至影响了中国上千年。这次科举也因此被后人称为科举龙虎榜,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曾巩,横渠书生张载,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改革派领袖吕惠卿、曾布、章惇等,北宋名将王韶,宋朝名臣林希、蒋之奇、朱光庭、梁焘等,均是在这次科举考中进士,而当时主考官是欧阳修。在后代吸粉无数的大文豪苏轼虽在会试中因欧阳修的一个小失误曾名列第二,但在殿试中排名不佳,仅名列二甲。或许,宋朝欠了苏轼一个状元头衔。不过,这些已经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了。
北宋仁宗至神宗年间,一位出身相州安阳的士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深刻印记。他便是韩琦(1008—1075),字稚圭,号赣叟,这位历经三朝、...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7-23 福康公主香消玉殒后:驸马李玮的沉浮与历史余波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正月,兖国公主赵徽柔在孤寂中病逝,年仅33岁。这位曾被宋仁宗捧在手心的长女,死时衣衫褴褛、满身虱虮,甚至因生火取暖被炭火烧伤面容。这...
宋神宗怎么死的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7-10 包拯时代的“八贤王”之谜:文学形象与历史原型的错位在北宋仁宗年间,一位黑面清官以刚正不阿的形象名垂青史,他便是包拯。与此同时,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活跃着一位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诛谗臣的“八贤王”。当历史的聚光灯...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6-09 夏竦:北宋政坛的“斜杠能臣”与争议人生在北宋仁宗朝的政坛星空中,夏竦如同一颗独特的行星,以其多重身份和复杂轨迹引发后世无尽争议。这位历仕真宗、仁宗两朝的政坛常青树,既是《文庄集》的作者,又是西陲边防...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6-06 笔墨未泯英雄气:种世衡书法成就的历史解构与文化重读在北宋仁宗朝的璀璨星河中,种世衡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以“种家军”开创者的身份镌刻在边疆史册。当后世试图探寻这位武将的文化底色时,“种世衡书法”的谜题悄然浮现。然...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6-05 梁怀吉“有儿子”传闻背后的真相探究在北宋的历史舞台上,梁怀吉作为宋仁宗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宦官,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然而,关于“梁怀吉有儿子”的传闻,却让人颇感疑惑。事实上,从历史资料来看,这一...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5-20 赵祯独宠张贵妃:史实背后的深情与争议在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赵祯与张贵妃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明珠,引发了后世的诸多关注与探讨。那么,赵祯独宠张贵妃究竟是否为史实呢?让我们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5-08 宋仁宗的仁厚:历史见证的明君典范在中国历史上,宋仁宗赵祯以其深厚的仁德之心和宽厚的治国之道,成为了备受赞誉的明君。他的在位期间,国家安定、百姓富庶、文化繁荣,民间对他的评价赞不绝口,尊称其为“...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26 宋仁宗:仁政之君,宋朝口碑最佳皇帝探秘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以其繁荣的文化和经济著称,而在宋朝的众多皇帝中,宋仁宗赵祯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厚的仁爱之心,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被誉为宋朝口碑最好的...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22 仁心宅厚:宋仁宗的仁义小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以其文化繁荣和社会安定著称,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位君主的深远影响——宋仁宗赵祯。他以仁义治国,关爱百姓,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以下便是几个关...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2-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