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仁宗一朝,涌现了诸多因敢于犯颜直谏而名震天下的千古名臣。那么为什么说蔡襄是北宋第一诤臣?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茶学家,尤以书法造诣登峰造极,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真实历史中的蔡襄,19岁时便以开封府乡试第一的成绩高中进士,从此踏上了他敢说敢做不怕死的仕途生涯。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因得罪宰相吕夷简落职饶州,余靖、尹洙、欧阳修也因仗义执言纷纷被贬出京。而当时年仅25岁的蔡襄,还只是个小小的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人微言轻,连站出来仗义执言的资格都没有。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四贤一不肖》诗五首,称颂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为“四贤”,唾骂诬陷范仲淹的谏官高若讷为不肖之徒。
蔡襄其人,文采斐然,书法水平更是冠绝一朝,所以《四贤一不肖》诗成之后,在京城内外广为流传,官民争相传抄,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据宋人笔记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记载,当时甚至有契丹使者不远万里买回诗作刊本,带回辽国张贴在幽州馆里品赏,后来张中庸出使辽朝,竟然看见蔡襄的五首长诗贴在舍馆墙上。不难想象,蔡襄的《四贤一不肖》在当时的风靡程度。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蔡襄与欧阳修、余靖、王素一起被任命为谏院谏官,有了合法身份,从此以后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言吐槽了。
《宋史·蔡襄传》记载,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天宝寺发生火灾,安奉佛牙舍利的灵塔被毁,朝野震动,皆以为不详。宋仁宗决定把佛牙塔请入内宫供养,以示诚心,从而减免灾祸。
蔡襄认为在宫中重建佛牙塔劳民伤财,立即上书反对说:“陛下当修人事,奈何专信佛法?”直指遭此灾祸,错在皇上,不修人事、专信佛法是本末倒置,还提出质疑,如果舍利真有灵性,又怎么会连自己住的灵塔都保护不了呢?总之一句话,在内宫建塔供奉佛牙舍利的事,没必要,不可以!
如果直言进谏还可以说是言官本分,那么抗旨不遵则无疑是蔡襄的独家特色了。皇佑六年(公元1054年),宠冠后宫的张贵妃病逝,宋仁宗悲痛欲绝,追封她为温成皇后,并以最高规格为其治丧。《温成皇后碑》碑文拟好后,宋仁宗下令让蔡襄操刀书写,毕竟他是当时国朝第一书法家嘛。
但是,蔡襄本来就对宋仁宗高规格厚葬张贵妃不满,屡次进谏阻挠不成,心中窝火,干脆对宋仁宗让他书写墓碑的旨意置之不理,一口回绝道:“这并非我的职责所在,管不了!不写!”嗯,就是这么任性,爱咋咋地。
蔡襄恃才傲物,脾气执拗,又屡屡直言犯上、抗旨不遵,好在宋仁宗生气归生气,气消之后仍对他赞誉有加。宋仁宗在位期间,蔡襄仕途坦荡,后来还当上了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大权,可见宋仁宗对他的赏识和信任。但是,宋英宗继位后,蔡襄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按照以往惯例,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之后便应升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直至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但是,当宰相韩琦推荐欧阳修和蔡襄同为参知政事时,宋英宗却只任用了欧阳修。蔡襄自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京师已经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于是主动请求外调杭州,宋英宗当即应允。
以往凡是翰林学士求情外调,必须是请求数次后皇上方可批准,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宰相韩琦因此问宋英宗,为什么蔡襄只请一次便应允,如此是否不合礼数?
宋英宗倒也实诚,回答道:“使襄不再乞,则如之何?”意思就是,如果蔡襄不再求情外调,那可怎么办呢?宋英宗对蔡襄早有耳闻,他是太怕这个老刺头了。
宋英宗治平四年八月十六日(公元1067年9月27日),蔡襄在出知杭州不久后便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六岁。纵观历朝历代的君主,也只有宋仁宗能容得下蔡襄,宋仁宗不在了,蔡襄的时代也就落幕了。
北宋仁宗至神宗年间,一位出身相州安阳的士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深刻印记。他便是韩琦(1008—1075),字稚圭,号赣叟,这位历经三朝、...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7-23 王朝云:从侍女到侍妾,苏轼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王朝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走过二十余载,其与苏轼家族的渊源常引发后人疑问:王朝云究竟是否为苏轼妻子的丫鬟?这一...
苏轼 王朝云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 千年风骨今犹在:后人视角下的关盼盼形象嬗变自宋代《文苑英华》首录关盼盼事迹以来,历代文人便以"贞女"范式重构其形象。苏轼《永遇乐》词中"燕子楼空,佳...
苏轼 2025-07-17 章惇与苏轼:从挚友到政敌的北宋传奇北宋文坛与政坛的星空中,章惇与苏轼的交情如同一颗独特的星辰,既闪耀着真挚的友谊光芒,又折射出政治斗争的残酷阴影。这对同榜进士的挚友,在宦海沉浮中历经四十载恩怨,...
苏轼 2025-07-16 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与苏轼门下的文学传奇北宋文坛,群星璀璨,而“苏门四学士”则是其中最为耀眼的组合之一。这四位文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因受苏轼的提携与影响,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共同书...
苏轼 2025-07-14 福康公主香消玉殒后:驸马李玮的沉浮与历史余波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正月,兖国公主赵徽柔在孤寂中病逝,年仅33岁。这位曾被宋仁宗捧在手心的长女,死时衣衫褴褛、满身虱虮,甚至因生火取暖被炭火烧伤面容。这...
宋神宗怎么死的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7-10 环肥燕瘦:跨越时空的审美对话在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环肥燕瘦”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成语,它不仅承载着两个朝代截然不同的审美观念,更蕴含着对美的多元理解和包容。这一成语源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孙...
苏轼 2025-06-25 王珪为何构陷苏轼:北宋党争阴影下的文人相残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以“谤讪朝廷”之罪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这场震动朝野的文字狱背后,除直接推动者御史何正臣、李定外,宰相王珪的幕后...
苏轼 2025-06-24 苏轼门下的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与张耒的文学传承与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豁达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追随。其中,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因得苏轼亲自指导,并与之有深厚的师友情...
苏轼 2025-06-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