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坛,苏门声名显赫,苏轼、苏辙兄弟才高八斗,而苏轼之妹苏小妹,亦是当时闻名遐迩的才女。她与秦观之间“三难新郎”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后世传颂不衰的经典佳话。
才情初遇:缘起文墨之妙
苏小妹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她与兄长苏轼常以诗文相互戏谑,留下诸多趣事。苏轼生得一嘴胡子,苏小妹便嘲讽道:“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而苏小妹额头微凸,苏轼也曾作诗打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这般你来我往的斗诗,尽显苏小妹的才思敏捷与俏皮聪慧。
秦观,字少游,乃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才情出众,深得苏轼赏识。一次偶然的机会,苏小妹读到秦观的文章,不禁赞叹:“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这句夸赞传入秦观耳中,让他对这位才情出众的苏家小姐心生倾慕。而苏家父子见苏小妹对秦观如此赞赏,便积极设法促成这段姻缘,特请黄庭坚作媒,一场才子佳人的美好姻缘就此拉开序幕。
新婚三难:智慧与才情的较量
新婚之夜,本应是新人羞涩又喜悦地等待共度良宵,可机灵古怪的苏小妹却别出心裁,在占尽“地利”与“人和”的情况下,于迎亲当夜题写三首诗句,要求秦观对答,答对后方准进入洞房,否则便要罚在外厢读书三个月。这便是著名的“苏小妹三难秦观”。
第一难:诗谜藏意
苏小妹给出的第一道题是一首诗谜:“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众人皆被这看似晦涩难懂的诗句难住,秦观却凝神思索,很快便豁然开朗。原来,这四句诗暗藏“化缘道人”四字。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意为“化”;第二句“缕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含有“沿”之意,“沿”与“缘”相通;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即“道”;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唯有“人”。四句合起来便是“化缘道人”。
这背后还有一段小插曲。秦观虽慕苏小妹之才,但听闻苏小妹“突额凹睛”,心中不免有所疑虑。于是,他乔装成化缘道人,在苏小妹去寺庙上香的路上等候,试图一睹其真容。苏小妹察觉后,心中不悦,故而新婚之夜以此诗谜调侃秦观。秦观心领神会,提笔回了一首藏头诗:“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便是“化缘道人”,既巧妙回应了苏小妹的调侃,又隐含着道歉之意。苏小妹看了芳心窃喜,一喜丈夫才思敏捷,二喜他终于向自己认错。
第二难:名谜探智
顺利通过第一关后,苏小妹又拿出第二道题,这是一首含有四个古人名字的诗谜:“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秦观学富五车,略加思索便猜出谜底。第一句“强爷胜祖”指的是孙权,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在江东开创一番霸业,可谓“强爷胜祖”;第二句“凿壁偷光”说的是匡衡,匡衡幼时家贫,凿穿墙壁借邻舍之烛光读书,成为勤学苦读的典范;第三句由“丝缕缝线常忆母”联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自然就是子思,子思是孔子之孙,以孝道和儒学传承著称;第四句“老翁终日倚门闾”,描绘的是一位老翁整日倚门盼望,自然是“望”,即太公望,太公望姜子牙晚年得遇明主,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秦观顺利猜出谜底,这一场考试对他来说,就如同行军打仗,每解一题便前进一步,此时已走到苏小妹的闺阁外面。
第三难:联谜传情
前两道难题都未能难住秦观,苏小妹遂拿出最后一道难题。她打开闺房的窗户,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闭门推出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秦观看后,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在庭中来回踱步,口中只管吟哦“闭门推出窗前月”七字。这时,苏轼前来打听妹夫消息,见此情景,心想:“此必小妹以此对难之,少游为其所困矣。我不解围,谁为撮合?”他急切思之,偶见庭中有花缸一只,内贮一缸清水,便取一小砖片投向缸中。那水为砖片所激,跃起数点,溅在少游面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秦观当下晓悟,遂援笔对云:“投石冲开水底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交欢”的意思,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秦观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纸条一递进去,房门打开,苏小妹含笑和羞站在门边,秦观欣然入内,二人结为神仙眷侣。
佳话流传:文化与情感的交融
“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苏小妹与秦观二人的卓越才情,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从文化层面来看,这一故事体现了北宋时期文人对诗词歌赋、对联谜语等文学形式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诗谜、名谜、联谜等形式,不仅考验了答题者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从情感层面来看,苏小妹的三难并非刻意刁难,而是她对秦观才情与智慧的一种考验,也是二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独特方式。通过这三道难题,苏小妹看到了秦观的才华横溢、机智幽默和真诚歉意,而秦观也感受到了苏小妹的聪慧俏皮、才情出众和对爱情的执着。这场才情碰撞下的较量,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被冯梦龙收录在《醒世恒言》中,明代抱瓮老人编选《今古奇观》时也将其收入其中,元人吴昌龄创作的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中亦有提及。这个故事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古代文人的才情、智慧与情感紧密相连,穿越时空的长河,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中国词史长河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犹如双子星辉映千年。自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开创婉约词风,至北宋苏轼突破传统创立豪放派,再到南宋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巅峰,两大流派在题...
韦庄 苏轼 2025-09-11 豪放派经典诗词:冲破时空的生命礼赞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