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索并非单一诗作,而是多篇诗文被新党官员断章取义,指控为“讥讽新政、诽谤朝廷”。
一、《湖州谢上表》:自谦之语,被解为“讥讽新进”
苏轼调任湖州知州时,按惯例向宋神宗呈递《湖州谢上表》。文中一句“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成为新党攻击的突破口。新党领袖李定、舒亶等人认为,“新进”暗指神宗重用的变法派官员,“难以追陪”实为贬低新政执行者,否定王安石变法的正当性。此句被曲解为“妄议朝政”,构成“谤讪”之罪。
事实上,苏轼此语本为自谦,表达“不合时宜”的无奈。但新党为打击保守派,刻意放大其政治隐喻,将文学表达上升为政治攻击。正如苏轼在狱中所言:“臣诚愚昧,不识时务,但知守正,不敢阿附。”
二、《汤村开运盐河雨督役》:百姓之苦,被塑为“暴政”
苏轼在汤村监督开凿运盐河时,目睹百姓冒雨服劳役的惨状,写下《汤村开运盐河雨督役》。诗中“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等句,以牲畜比喻驱役百姓的残酷场景,控诉新政中盐法、水利等政策加重民生负担。新党指控此诗将朝廷水利工程塑造为“暴政”,损害变法“富国强兵”的形象,构成“诽谤圣政”之罪。
苏轼的批判并非空穴来风。元丰年间,青苗法、免役法等新政在推行中因地方官吏盘剥,导致百姓“强半在城中”服役,甚至“三月食无盐”。苏轼的诗文,实为对民生疾苦的真实记录。
三、《赠孙莘老七绝》:盐法之弊,直指政策严苛
苏轼赠友人孙觉(字莘老)的《赠孙莘老七绝》中,“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等句,借自然现象暗讽盐法新政导致民不聊生;“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则直指盐政严苛,百姓缺盐。新党认为,苏轼将民生问题归咎于朝廷政策,煽动对变法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坐实其“讥刺朝政”的罪名。
苏轼在供状中承认,此诗“意言山中之人饥贫无食,虽老犹自采笋蕨充饥。时盐法峻急,僻远之人无盐食用,动经数月”,明确表达对盐法的不满。
四、其他诗文:断章取义,罗织罪名
除上述诗作外,新党还从苏轼其他诗文中搜罗“罪证”:
《山村五绝》:“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被指讽刺青苗法迫使百姓离乡服役。
《八月十五日看潮》:“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被曲解为讥讽朝廷水利难成。
《戏子由》:因提及“违抗朝廷新兴律”,被指控藐视新法。
新党官员舒亶在弹劾奏章中称:“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李定更列举四项理由,要求处死苏轼,包括“怙终不悔”“傲悖之语”等。
五、案件本质:新旧党争下的文字之狱
乌台诗案的爆发,本质是北宋新旧党争激化的结果。王安石变法后,神宗将变法定为“既定国策”,反对变法即被视为反对皇权。苏轼作为保守派领袖,其诗文多从百姓视角揭露新政弊端,语言辛辣直白,成为新党打击异己的工具。
新党通过断章取义、曲解隐喻,将文学创作上升为政治攻击。例如,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中“世间唯有蛰龙知”一句,被舒亶诬为“诽谤神宗”;《书韩干〈牧马图〉》则被扣上“讥讽执政大臣无能”的帽子。
六、案件结果:苏轼获释,文祸余波未平
在曹太后求情、王安石等大臣劝谏下,苏轼最终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案件牵连甚广,驸马王诜被削夺官爵,苏辙、司马光等39人受罚。苏轼的诗文手稿被家人焚毁三分之一,以避祸端。
乌台诗案成为苏轼人生的转折点。贬谪黄州期间,他创作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文学成就达到新高峰。而这场文字狱,也暴露了专制皇权下文人言路的困境——正如苏轼在《狱中寄子由》中所写:“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 王朝云:从侍女到侍妾,苏轼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王朝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走过二十余载,其与苏轼家族的渊源常引发后人疑问:王朝云究竟是否为苏轼妻子的丫鬟?这一...
苏轼 王朝云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