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蜀汉和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猛将赵云,为何刘备不重用他?诸葛亮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继西汉中山景王刘升之后,以仁爱见长。他以复辟汉朝为己任,在动荡的时代开创了蜀汉的根基。为此,史学家易中天评价刘备,说刘备是个有英雄意志、有英雄气概、有英雄气魄、有英雄气概的英雄!
刘备终生未重用赵云,临死前告诉他原因:赵云有三件事,不符合他的意愿,所以赵云一生没有重用。接下来,我将借助文献史料,找出赵云哪三件事没有做到,这让刘备很不爽,以至于赵云一生都没有被重用!
赵云这辈子的三件事我们都知道,赵云是三国时期名声最好的好将军,也被后人公认为“完美人物”。他与刘备的二将关羽、张飞并称为“燕南三士”。他原本是汉末军阀公孙瓒麾下的将领,机缘巧合认识了刘备。两人见面后,谈得非常愉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备崛起之际,赵云加入了刘备的手下。此后几十年,赵云跟随刘备。可谓忠心耿耿,忠于南北,扩张疆土。
但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虽然赏赐赵云,但并没有像关羽、张飞、黄忠等将领那样重用赵云,也没有让他独自率军作战,这使得赵云 刘备在位时,不能施展武艺。等到刘备病死后,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后,赵云才被委以重任。那么刘备为什么对赵云不一样呢?我们先来看看刘备和赵云的对话:刘备嘱咐赵云:“逆境之时,我与你的臣子从此相依为命,我不想在这里分开。你可以想想我的老朋友,早晚看看我的儿子,不要不要相信我的话。” ” 云奇道:“我不敢无能!
从这两个对话中可以看出,刘备把赵云当成刘家的贴身保镖,希望他不仅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的儿子刘禅,而赵云面对刘备的托付,也是他的一种表态。愿意忠诚。那刘备为什么要让赵云做他刘家一辈子的贴身保镖?难道是因为赵云的能力有限,只适合当保镖?答案很明显,并不是因为赵云的能力有限,而是因为赵云的三样事,让刘备不高兴。这三件事是赵云独自骑马千里救少爷,放孙夫人回东吴,强烈反对刘备出兵东吴。赵云孤身千里救少爷的故事,后人耳熟能详。看来赵云很忠心,刘备却危在旦夕。
第一件千里救少主
公元208年,曹操派大军南下荆州。刘备见大军压境,无力抵抗,不战而退,曹操派骑兵追击。面对这样的危局,刘备抛下妻儿,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匹马逃亡。作为赵云,他的使命就是保护刘备的完整。但赵云却是主动去找刘备的妻儿,这让刘备身边的保安工作“真空”,处于危险之中。赵云虽然最终救出了少爷刘禅和甘夫人,但刘备并不高兴。毕竟,他的人身安全问题比他的妻子和孩子更大。当他逃跑时,他抛弃了他的妻子。从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虽然赵云千里迢迢去救少爷,刘备却并不感激他。
第二件,放走孙尚香
公元209年,吴国主孙权为牵制刘备,将妹妹嫁给刘备,后人也称妹妹为孙夫人。孙夫人自幼习武,狂妄自大,让刘备对她十分敬畏。刘备率军进益州后,吴国主孙权悄悄派出大量船只将孙夫人带回,并请孙夫人带走年轻的刘山,以便用刘山约束刘山。未来贝。而这件事终于被揭露出来,被赵云等将领提前知道了。赵云率兵在长江上拦截东吴舰队。赵云虽然最终夺回了刘山,但并没有阻止孙夫人,让刘备再次失去妻子,不得不娶吴仪的妹妹为妻,以解决自己的“空巢”危机。刘备建政后重用关羽、张飞、黄忠等将领,大将独善其身,而赵云则一直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与刘备相伴,没有被重复使用。
第三件事,就是强烈反对刘备出兵东吴
公元221年,为报孙权攻荆州杀关羽之仇,刘备欲率全国大军攻东吴。赵云见状,当即叮嘱刘备:陛下,现在的汉奸是北方的曹操,不是江东的孙权。只要打败曹魏,江东孙权自然会投降。如果我们要先打东吴,肯定会受到影响。战争一旦开始,就无法阻止,所以攻吴不是上策。但刘备心怀报复,觉得赵云并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上看大局的发展。所以,他对赵云的劝说很生气,所以拒绝了赵云的劝说,坚持要带头。军队攻打东吴。这场对东吴的战争,刘备并没有带上能打好仗的勇将赵云参战,而是把他留在大本营,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备已经不再信任赵云,对他产生了厌恶,宁愿使用年轻的将军也不愿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将赵云。
刘备打败夷陵,率军撤退到白帝城时,刘备在托付诸葛亮等老臣的时候,安排了诸葛亮等老臣,却没有安排出道的赵云。这说明赵云在刘备心中已经没有位置了。刘备这辈子都没重用过赵云,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刘备在世的时候,何必在意赵云,当初的大臣没有理由重用。刘备死后,赵云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利刀”。
北伐中,赵云率军在诸多不利条件下,紧迫感和智慧让蜀军摆脱了困境。诸葛亮为此多次在将领面前称赞赵云,赵云充分体现了老兵的价值,在蜀军中发挥了作用。一个“中流砥柱”的角色。岐山战场上,蜀军将领马苏违背诸葛亮的军令。
北伐彻底失败,只得率军撤退。率军撤退时,赵云亲自带兵入阵,这让张郃不敢带军进攻。与此同时,赵云率军撤退时,亲自督军,率军有条不紊地返回宜州。
公元227年至公元229年,赵云成为诸葛亮依靠的将军。无论是在北方进攻曹魏,还是防守一方,这些军事事务,他都处理的很轻松。诸葛亮想在以后的北伐中继续把赵云当作北伐的“利刀”,无奈赵云已经年老体弱多病,不久就去世了。
赵云逝世后,蜀国之主刘山随即下诏,诏书上写道:赵云追随先帝,立功。那时我还年轻,历尽艰险,靠着赵云将军无比的忠诚,才安然度过了大难关。诏书中,蜀王刘山先肯定了赵云的品格和功绩,然后讲述了自己与赵云君臣的关系,并讲述了两人的故事,以表扬赵云。
随后,蜀主刘山为表彰赵云的功绩,将重任托付给赵云的两个儿子。表示尊重! “为子如孙忠谋,为人如赵子龙”,虽然据说刘备在世时,赵云从来不像关羽、张飞等将军。
结语;个人觉得刘备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不配当帝王!
举报/反馈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武力巅峰对决:赵云与许褚的实力深度解析三国时期,赵云与许褚作为蜀汉与曹魏的标志性武将,其武力值与军事能力常被后世热议。若以正史记载与演义情节为基准,从个人战力、军事指挥、战略眼光三个维度综合对比,赵...
赵云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时期庞德与赵云实力对比:勇将与儒将的巅峰碰撞三国时期,名将辈出,庞德与赵云作为曹魏与蜀汉的代表性武将,其武力、战绩与军事才能常被后世比较。本文将从历史记载与演义演绎两个维度,结合真实史料与文学形象,系统分...
赵云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