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通过汉中之战,占领汉中(今陕西境内),随即攻占魏兴、上庸、新城并逐渐控制川蜀之地,于同年封汉中王,官拜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
封王之后,蜀汉政权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处于发战的黄金时期。但是,奇怪的现象出现,大部分官员都受到了提拔重用,就连许靖都受到了提携,为何诸葛亮却没有得到跃升呢?诸葛亮没有升官的原因可归纳以下四点:
1、 礼制限制
按道理来讲,诸葛亮应官拜国相,但当时的社会名义上是由曹操控制的汉献帝所管辖。按照到时的汉朝礼仪制度,诸侯封相要经过当时的皇帝同意,汉献帝连汉中王都不承认,而且刘备政权当时高举以''复兴汉室''的旗帜,也不好意思违背汉朝礼制。所以诸葛亮没有被晋升国相,是刘备的政治所需求的无形影响,这也是影响诸葛亮升迁的重要因素,再后来,刘备称帝,诸葛亮自然顺水推舟成为蜀汉的丞相。所以,礼制也是比较重要的诱因。这也体现了刘备恢复汉室的信念理想。
2、 权大名小
按当时的分封官制分析,诸葛亮在刘备晋升汉中王后,为军师将军,而将军的职位在当时的三国中权力随意性比较大,有些有实权,有些没有实权,而这些可以代表着将军的性质官位以及个人在将军中的等级,比如刘备官拜左将军,也是将军的称号。根据洪武雄《蜀汉政治制度考论》所论述军师将军这一职位则在当时是''三公之下,九卿之上''。从横向来比,诸葛亮与刘备几乎同一级别,高于其他将军。
从纵向来比,诸葛亮属于班位的第四班,而其他的将军,诸如赵云位列第六班,关张二人位列第五班,由此看出诸葛亮当时官职名气较小,其实已经握有实权。并且诸葛亮被刘备封在当时的中枢机构左将军府中,其中左将军长史却封给了许靖,封给许靖其实也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势力,是一个有名无权的官职,但是诸葛亮就有所不同,他被封为署左将军府事,日常处理府内事务都是府事在处理。由此可见,当时的诸葛亮是有实权的,并不是被官职所影响的权力。
3、 帝王顾忌,加以限制
这里所说的帝王的小顾忌,因为作为帝王首先所想的就是要分权制衡并且自己可以驾驭控制,从诸葛亮出隆中的时候,其政治影响力已是非常强大,这种影响力必然会受到刘备的顾忌和猜疑,但是刘备需要诸葛亮去帮助他治理并统一天下恢复汉室。
刘备剧照
所以,刘备综合考量,在名义上不给诸葛亮晋封用以制约其政治影响力,从而达到刘备想要的制衡效果。
不管升不升官,诸葛亮依然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人。可见帝王的顾忌影响了诸葛亮的官职表面升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也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每一个帝王狠心冷酷的抉择。
4、 汉中之战,功劳较小
在刘备封汉中王之前,进行的汉中战役是刘备当汉中王的基础,在这一战役中,诸葛亮主要负责的是军队的后勤补给,并没有对战役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自然在后来的升迁中没有变过。
汉中战役插图
相比之下,法正、黄忠等人在汉中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法正官拜尚书令、护军将军;黄忠则一跃为后将军,可见汉中王之后的晋封与汉中战役有着直接关系,这也是诸葛亮没有升官的原因之一。
相比许靖,升迁许靖,大有作用
许靖在刘备降服之前,官拜蜀郡太守,自己还创办''月旦评'',但并不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物,并且在蜀地德高望重,而刘备升迁许靖则是为了拉拢蜀地民心,以便控制管理新占领的土地,由此提拔重用许靖,拉拢蜀地奇人异士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使得刘备政权更加稳固,为后来称帝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升许靖为太傅,位高权轻,有名无权,对降臣是一种激励,也是对人才的珍惜,更是刘备以德服人的品质和高超的用人的方法的体现。到最后,许靖饱受蜀国文人尊重,诸葛亮也无一例外,对许靖有着高度的评价,''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动宇内''。
诸葛已为第一人臣,升迁微乎其微
诸葛亮已经在刘备政权运作中扮演中枢地位,每次的军事政治问题,刘备首当其冲与诸葛亮相协商,可见诸葛亮的言语可以直接影响决策走向,所以诸葛亮实际的作用已经无人可及,除刘备之外的第一人。作用都这么大了,已经是封无可封,并且前面的原因里面也提到过在汉中战役中诸葛亮即无军功,也没有对战局实质性的帮助,并且在后面的封侯中也无理由封侯。
综合诸葛亮以前的表现能力,已经是位列第一了,相比之下其他蜀汉五虎将地位就略微逊色,就比如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诸葛亮排第一位,第一已经实至名归,升不升自然没有什么大用,过度升迁导致的结果也有可能适得其反,会加重刘备的猜疑以及顾忌,这也是帝王之心的表现,不可避免的会发生。
综上所述,诸葛亮没有得到升迁,并不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是刘备用人驭人的高超表现,这也侧面体现了刘备的帝王谋略,用人恰到好处,也体现了对东汉朝廷的尊重,对民心的拉拢,以及对人才的珍惜,不愧为以德服人的皇帝。
最后,这一事件是由多方面的结果造成,由时局、政治影响、以及刘备主观的意向共同构成。所以,诸葛亮没有得到升迁,也就不足为奇,这也许是蜀汉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