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雍正嘉庆对清朝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雍正能力挽狂澜复兴清朝,而嘉庆帝却无能为力,任其衰落?
清朝,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手中建立,在皇太极手里逐步走向统一,后经过顺治朝的过渡,最终在康雍乾三代帝王手里走向巅峰。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治理下的清王朝,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治理与发展,当时的国家无论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和领土疆域面积达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
因此,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成为康乾盛世。这里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乾隆这两位皇帝所主政的时代。
然而对清朝历史你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康熙在位61年,他在位期间平定三番,亲征葛尔丹,收复台湾,解决了清王朝的内忧与外患,为孙子乾隆时代的盛世到来,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康熙蜡像
也因为此原因,乾隆成为清朝最负盛名的皇帝,甚至他本人称自己为十全老人。
然而,细细解读这段历史,清王朝之所以能在乾隆手里走向巅峰,不光光是他和其爷爷康熙的功劳,这里面雍正的功劳可以说是康乾盛世的承前启后者。
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知道康熙乾隆这两位皇帝,然而对于夹在它们中间的雍正皇帝却鲜有耳闻。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其一是和父亲康熙在位61年,儿子乾隆在位60年(实际为63年半)相比较起来,雍正在位十三年实在是微不足道;
其二,和父亲与儿子的历史功绩比起来,雍正因为因为在位时间短,再加上为了匡补康熙朝晚年的弊端,雍正在位的十几年时间里,并没有创建太多明面上的丰功伟绩。
很多时候扩大领土疆域,是最直接的功绩,这点雍正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但这不太代表雍正不重要,相反,他这个承前启后的皇帝,在位十三年是清王朝极为重要的十三年。
不可否认,雍正之前的康熙皇帝是个励精图治,颇负盛名的好皇帝,但是其晚年的时候,因为年纪偏大,加上九子夺嫡的闹剧,让人生晚年的老皇帝肝胆俱碎,根本无心治理朝政。这种情直接导致康熙朝晚年的朝局动荡,官场吏治腐败透顶。朝廷财政赤字,百姓民不聊生。
虽然康熙有心改革,但怎奈苍天不饶人,日益苍老的身体不允许他再怎么干。于是,康熙晚年的主要精力就是选一位能者,将来继承大统,去管理好这个国家。

故宫掠影
最后,四皇子胤禛凭借着刚介的性格,成功入主紫禁城,成为大清朝入关的第三位皇帝。
这个皇帝也凭借着强硬的手腕,在满目苍夷的清帝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并收效甚广。
这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幸运,也是当时百姓的幸运,正是在雍正一系列得当的改革举措之下,清王朝才刹住了下滑衰败颓势,力挽狂澜重新走上了正轨。
如果说康熙朝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建立了良好的政治体系,那么雍正朝的改革,则是对当时官场吏治以及经济上的重大提升,为后来的乾隆朝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后来登基上位的乾隆皇帝,就像一个富二代一样,乘船破浪,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勤奋,很快就将清帝国推向了盛世的的巅峰。
然而,谁也不会料想到,乾隆盛世将是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在乾隆之后的嘉庆皇帝,没有父亲乾隆般的幸运。

清朝皇帝早朝
在嘉庆登太和殿皇帝宝座那刻起,就注定了清王朝的形式是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
很多人认为,清王朝的衰败是因为嘉庆的无能。虽然,乾隆朝晚年因为贪慕奢华,任用奸佞,导致吏治腐败,最后让乾隆盛世走向衰败的局面。
但他完全可以像他的爷爷雍正学习,力挽狂澜进行改革,将清王朝从衰败的悲观命运中拯救出来。谁叫他和自己的爷爷雍正一样,一上台就接手了一个虚晃的盛世呢?
然而,我们只能说这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结合当时代的大时代背景来看,清王朝的衰败已经是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它由不得个人意志作为转移。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我们每个人无法改变的就是历史的规律。封建王朝之所以都踏不过300年的国运,本质原因就是现有的政治制度根本无法解决和抑制腐败的发生。
缺乏监督机制的封建王朝永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吏治败坏的问题,而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社会资源——土地,矿产等,经过数百年的兼并,在王朝后期一定会被地主,官僚,读书人等瓜分殆尽,最终使得人地矛盾尖锐,“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富者田连阡陌”,而膨胀的人口则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除此之外,早在乾隆时代,西方就行了工业革命,而当时的清王朝还沉睡在天朝大国,固步自封的美梦当中。一个手工业时代,一个机器电气时代,无论前者怎样努力,都基本不可能超越。

嘉庆皇帝
我们再看看雍正和嘉庆两位皇帝。虽然两人都是接手了一个虚晃的盛世——国家看似强大,时机到了它们手上早已经是满目苍夷,只是一个虚壳罢了。
但是两人能力实际上来说还是有些差距的,和从九子夺嫡的惨烈场景下走来的爷爷相比,嘉庆的登基之路显得轻松自然。所以他心中的那份狠劲自然和爷爷雍正比不了了。
我们知道康熙朝晚年和乾隆朝晚年,一个共有的特点就是吏治腐败,要想国家经济走上正轨,必须要施以重拳才能奏效。
历史上的雍正绝是个风霜严厉的主子,为了改革他可以杀尽百官,而嘉庆却显得优柔寡断,根本狠不下心来。于是乎,改革就显得更加困难重重。
不光如此,雍正朝和嘉庆朝所面临的形势严峻程度也是不同的。虽然,雍正、嘉庆两人当时管理的国家都面临经济腐败的问题,但是雍正可以通过土地改革,鼓励百姓自主开荒种地,可以在很大程度缓和土地兼并的顽疾。

乾隆画像
然而到了嘉庆主政的时代,不光能够开垦的土地已经少之又少,彼时国家的人口也从雍正朝的1.5亿增长到4亿人口之巨。
雍正时期可以通过换新鲜血液,严惩贪腐来整肃吏治,像李卫,田文镜,张廷玉,鄂尔泰等人,都是自己的肱骨大臣,帮助自己实现朝局改革。而到了嘉庆朝,几乎满堂都是些昏臣,整个朝廷一盘死水……
正如同一个壮年人生病,也许能很快痊愈;而老年人得病则非常麻烦一样,清王朝这台国家机器运转到嘉庆时期,早已经残破不堪。
诚然,嘉庆本人的能力和经过“九龙夺嫡”的雍正不在一个档次上,但即使是把雍正摆到嘉庆的位置上,他也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封建王朝的衰落,是历史的铁律。
1629年冬,后金(清朝前身)汗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突破长城防线,直逼北京城下。这场被称为“己巳之变”的战役,因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千里驰援而成为明末战争史的关键转折点...
皇太极的皇后 袁崇焕 2025-10-16 爵位稀缺的密码:清初封爵制度背后的权力逻辑与政治平衡清朝初期,宗室与功臣的封爵现象远少于后世想象。从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年间,获得“王”“郡王”“贝勒”等高等爵位者屈指可数,多数宗室仅以“宗室”身份存在,功臣封爵更...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3 鳌拜手握重兵却未造反:权力困局下的忠诚与现实公元1669年,康熙帝以“布库戏”为名诱捕鳌拜,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终结了鳌拜的权臣生涯。作为清朝三代元勋、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皇太极、顺治两朝立下赫赫战功,更在...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0 兄弟阋墙与权力更迭:代善与多尔衮的宗室权力博弈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爱新觉罗·代善与爱新觉罗·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其关系贯穿了后金至清朝政权交接的关键节点。从血缘纽带到权力角逐,从战场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4 哲哲皇后:五十一载春秋,见证大清开国风云哲哲皇后,这位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传奇女性,以五十一载春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她不仅是满蒙联姻的典范,更是大清王朝首位中宫皇后,其...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23 努尔哈赤的情感谜题:阿巴亥——权力漩涡中的挚爱悲歌在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其情感世界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尽管史书记载他共有十六位妻妾,但关于“最爱之人”的争议从未停歇。从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到权力斗...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阿巴亥 2025-09-18 尼堪外兰之女与李如柏的复杂纠葛:历史与戏剧的交织在明清交替的动荡岁月中,尼堪外兰、李如柏与努尔哈赤三方的恩怨纠葛,不仅深刻影响了辽东的政治格局,更衍生出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传奇——尼堪外兰的女儿是否曾成为李如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尼堪外兰 2025-09-15 明末熊廷弼:军事天才与政治悲剧的双重镜像在明末风雨飘摇的辽东战场上,熊廷弼以“铁血书生”的姿态横空出世,用三年时间重建辽东防线,令皇太极感叹“熊经略在,安敢南顾”。然而,这位被后世称为“唯一能扼杀后金...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2 布喜娅玛拉与皇太极:历史与虚构的交织之问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 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清朝皇室嫡庶之别的具象化符号在清朝的公主等级体系中,“和硕”与“固伦”不仅是两个封号,更是皇室嫡庶制度的具象化符号。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仿明制确立公主等级制度以来,这两个封号始终承载着...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0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