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乱世出英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关羽在荆襄之战中全线溃败,不但让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化为泡影,还连累了张飞、刘备先后辞世。很多人都把这次战役作为刘备集团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但是谁该为荆襄之败负主要责任,却成了多年来史学家争论的焦点。
有人说是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也有人说是诸葛亮刘备借刀杀关羽,还有人说如果此战获胜,关羽必将另立山头,三足鼎立就会变成四脚板凳。
这些猜测其实都禁不起推敲,刘备集团失荆州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才匮乏:曹操奉(挟)天子以令不臣(诸侯),打着大汉天子刘协的旗号大撒官帽和爵位,把精英人才都划拉到了自己麾下,刘备只能捡点儿边角废料,以至于当时有人说“蜀小国,名将唯羽。”
刘备重用不太听话的关羽,那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张飞脾气不太好,赵云官职较低,马超刚刚投诚不可全信,黄忠魏延威望不足,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还没被发现,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当然只能是关羽关云长——这是因为刘备最敬重、信任的名将,觉得刘备有些言不由衷,就“道不同不相为谋”,去投奔了曹操。如果此人尚在,镇守荆州的第一人选,可能还真轮不到关羽。
这位综合素质比关羽还高的汉末名将,就是一部分读者都很熟悉的陈登陈元龙,而绝大多数读者,都对陈登离开刘备大惑不解
陈登跟刘备的关系,一开始是相当不错的,刘备曾对刘表这样赞扬陈登:“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刘备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在我眼里,陈登文武双全,不但比诸葛亮和关羽都强,而且现在所有的文臣武将,都没法儿跟陈登相比。
刘备这样评价陈登,还真不是夸大其词,如果是陈登镇守荆州,孙权根本就不敢动歪心眼儿——当年孙策孙权,都被陈登揍得满头是包。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以十倍兵力进攻陈登据守的匡琦城,结果是“登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
哥哥孙策败退,弟弟孙权卷土重来,又丢下了一万颗首级:“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陈登两次反守为攻,斩杀两万江东将士,东吴首领,都在匡琦城饮恨而归,如果是陈登代替关羽镇守荆州,别说是吕蒙陆逊,就是周瑜鲁肃复生,也只能望江兴叹。
陈登不但打仗厉害,治理民政也是一把好手:“登忠亮高爽,深沉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汉制,大县为令,小县为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登在广陵,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海贼薛州之群万有余户,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
刘备之所以能接收徐州,陈登也功不可没。
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糜竺遵照陶谦遗言,请刘备入主徐州,但是刘备居然推辞:“袁公路(袁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
聪明人当然能听出刘备这话很虚伪:袁术比他哥哥袁绍还差劲,史书说他“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如果让袁术入主徐州,那就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
刘备如此推脱,陈登很不满意,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陈登只能很不高兴地去做刘备的思想工作:“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
陈登这话说得很明白,也很不客气:“如果你不听我的,我也不帮你了!”
刘备借坡下驴笑纳了徐州,陈登又以徐州代表的身份给讨董联军盟主袁绍写信,让他承认刘备主持徐州军政的既成事实。
袁绍对刘备的评价很高,演义中袁盟主瞧不起刘县令纯属虚构,看到陈登在信中仍称自己为盟主,袁绍十分高兴地批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袁绍看在陈登等徐州世家望族的面子上,卖了个顺水人情,刘备这才占据了徐州全境——然后又丢了。
刘备丢了徐州之后,才认识到自己当初没有给予陈登足够的权力是一个大错误,所以他后来提起陈登就满口称赞,表示陈登才是当时文武全才第一人,只可惜后来被曹操弄去当伏波将军、广陵太守了。
“跑了的鱼都是大的”,刘备就像一个蹩脚的渔翁,在大鱼进了别人鱼篓之后才想起后悔,但却悔之晚矣。
刘备错失的英才不止陈登一个,曹操的组织部长陈群,原先也是刘备的下属(刘备临豫州,辟陈群为别驾),也曾提醒过接收徐州后有点嚣张的刘备:"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但事必无成。"
刘备把陈群的话当了耳旁风,亲率主力东征袁术,双方相持不下,被吕布掏了老巢(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
陈群心灰意冷,就掉头投奔了曹操,后来成了曹魏尚书仆射、侍中、尚书令,也是曹魏四大开府将军之一(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
陈登陈群都是文武双全的精英人才,早年都曾全力辅佐刘备,但是最后却因种种原因与刘备分道扬镳。在痛失荆州和关羽之后,刘备肯定十分后悔:二陈有一人助我镇守荆州,哪会有今日之败?
陈登陈群在曹魏都得到了高官厚禄,而且也都建立了赫赫功勋,这时候我们就不禁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如果二陈还在刘备集团,他们的地位,能否超过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如果陈登镇守荆州,孙权还敢让吕子明白衣渡江吗?
在笔者看来,即使陈登陈群仍留在刘备身边,也未必会得到重用,其地位也很难超越关羽张飞:他们跟织席贩履的刘备共同语言不多,刘备似乎更信任跟自己一起混江湖的关羽和张飞,所以让陈登去守荆州,可能也只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至于陈群会在蜀汉得到怎样的官爵,那就需要由读者诸君去下最后的结论了…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 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吕蒙之死:历史真相与阴谋论的博弈公元219年,东吴名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奇袭荆州,斩杀关羽、定鼎南郡,成就三国史上经典战例。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却在次年骤然离世,民间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与阴谋...
关羽 吕蒙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