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已经是很老的一个年纪了,人们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原本就很少有人能够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但是在很多古代的小说里面,却是有不少老将,年纪一大把了却依然还能够上阵杀敌,身子骨非常硬朗。就比如说赵云,据说赵云在过了七十岁之后,依然还和以前一样能打,甚至还曾经力斩五将,这听起来的确是令人有些不可思议了,那么真实历史上的赵云真的这么能打吗?过了七十岁的赵云是否也还能继续上战场呢?
三国时期,能被人称为“虎”的,都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人物。比如蜀汉五虎上将、江东猛虎孙坚、江表十二虎臣、虎侯许褚。这些人干架,个顶个都是猛男。《三国演义》里,蜀汉集团有五虎上将,曹魏集团也有“韩氏五虎”。韩家五虎将,为首的是老爸韩德,加上他的四个儿子。
诸葛亮兵伐中原的时候,赵云请战。诸葛亮担心赵云年迈,不敢用他。赵云求了半天,诸葛亮才让赵云率军出战。赵云来到阵前,碰到韩德领着四个儿子出战。韩德看到年逾古稀的赵云,开始装逼耍酷,对赵云冷嘲热讽。赵云说“本着能动手就别逼逼的原则,咱不吹牛行不行啊?有本事就出来走两步!”
韩德长子韩瑛欺负赵云年迈,抄起家伙就想揍赵云,结果只交手不到三个回合,就让赵云干掉了。韩德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哥仨一看大哥被赵云秒杀了,就一哄而上,围殴赵云。赵云没花什么力气,就把这哥仨秒杀了。韩德想为子报仇,抡起开山斧来怼赵云,也被赵云秒杀了。
韩氏五虎就这么挂了,罗贯中为什么会安排这五个二货出场呢?在笔者看了,这五个二逼出场,纯粹是为姜维垫场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九十二回安排赵云打死这几个二逼,是为了证明赵云能打。到了《三国演义》九十三回时,罗贯中安排赵云输给姜维,是为了表现姜维的勇武。
为了表现一个人的勇武,先安排对手打死几个人,再安排主角干掉对手,这种修辞手法是《三国演义》常用的桥段。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时候,先是安排华雄斩了俞涉,又安排华雄干掉潘凤。先给华雄送上两颗人头后,在安排关羽闪亮登场,一杯温酒的时间就干掉华雄,以此来表现关羽的神勇。
人老雄风在的,历史上大有其人。比如,三国名将黄忠赵云,他们又是怎样做到到老还能打的呢?
首先,体格。
黄忠可不是公园玩健身球的老大爷,赵云也不是细皮嫩肉小白脸。陈寿的《三国志》一语概评:“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三国演义》中的赵云“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被他轻易击败的周仓形容其“极其雄壮”!
极其雄壮的身板,一生戎马不息,到老精力虽有衰退,但起点高的这些人仍然远超常人,老黄忠说“尚食肉十斤,臂开二石之弓,能乘千里之马”,老赵云说“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可以想象,晚年的两员虎将,战斗力怎会减弱多少?
其次,经验。
这个经验是揍人的经验,不是挨揍的经验。这么说吧,你就算是个街混子,一辈子揍人,也能揍出个实战街头霸王。
冷兵器时代的武将作战,生死一线,比的不是谁力气大耐力好,而是杀人术,谁能更简捷有效的杀掉对手。我们来分析一个经典战例:70岁赵云力斩西凉五将。
《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
先是刺死两人,突然“拖枪便走”箭射一人,最后“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枪、箭、拳有张有弛,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哪一招不是杀敌无数的经验浓缩?
为什么说“身经百战”,因为战斗经验太重要了。赵云黄忠这些精通杀人术的老将,哪一招不是稳准狠,难道和年轻人拼体力耐力吗?而复出的泰森就算体力再差,一记重拳擂在谁脸上,不是一个倒?
最后,威慑力。
人的名,树的影。69岁的薛仁贵率军出征,两军相遇后突厥人不信,“薛仁贵脱兜鍪见之,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稍稍遁去。”中年时期的赵云在汉水据敌,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曹操叹息道:“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
晚年时期的赵云,报出名字就惊倒了一众魏将,书中写道:“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阻挡,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但赵云及时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的损失。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战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一说是减少俸禄)。
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寿终正寝。
在东汉末年这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桂阳太守赵范虽无高超武艺与卓越谋略,却因一场与赵云的纠葛而留名史册,成为乱世中一位颇具特色的投机者与失意人。一、乱世中的...
赵云 2025-05-23 孟达为何不救关羽:复杂局势下的艰难抉择在三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关羽败走麦城堪称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而孟达在关羽求救时按兵不动,更是引发了后世的诸多争议与猜测。那么,孟达究竟为何不救关羽呢?一...
关羽 2025-05-23 刘备十大名言:洞察乱世英雄的智慧与仁德在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刘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成为了一代枭雄。他留下的诸多名言,不仅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更展现了他在乱世中崛起的智慧与仁德。以下便...
刘备 2025-05-22 挟天子以令诸侯:计出何人,影响几何“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计谋在历史上声名远扬,它深刻地影响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为曹操势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究竟是谁提出了这一影响深远的主意呢?袁绍...
曹操怎么死的 袁绍 2025-05-22 刚直与智略:多维视角下的贾逵形象三国乱世中,曹魏名臣贾逵以刚直不屈的品格与深谙权谋的智慧并存,其人生轨迹犹如棱镜折射出多重性格特质。从绛邑孤城到石亭救援,从水利兴修到朝堂博弈,这位历经曹操、曹...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5-22 马超之死的真正原因: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悲剧结局马超,字孟起,是东汉末年及蜀汉开国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他智勇双全,武艺高强,曾一度让曹操陷入绝境。然而,这位英勇的将领却在四十七岁时英年早逝,留给后人无尽的惋惜...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5-21 关索之死:历史记载与文学虚构的交织谜团在《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关索作为关羽的儿子,以其英勇善战、忠肝义胆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关于关索的死因,历史记载与文学虚构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使得这...
关羽 2025-05-21 曹魏名将于禁:从治军严明到晚节失守的传奇人生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后世将其列为“五子良将”之一。他以治军严明、刚正不阿著...
于禁 2025-05-21 九品中正制:历史长河中的选官利弊之辩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自曹魏黄初元年(220年)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建议正式确立,至隋唐科举制兴起逐渐消亡,存续约四百年...
曹丕 陈群 2025-05-21 三国人物张温籍贯考辨:吴郡吴县的历史印记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张温作为东吴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事迹虽未如诸葛亮、周瑜等名将般广为人知,却也因独特的政治经历与文化贡献而值得探究。关于张温的籍贯问题,通过梳理...
诸葛亮 周瑜 2025-05-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