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艮第并入法国的历史进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地方王国到公国、从独立实体到法国领土的漫长演变。这一过程交织着王朝更迭、军事冲突与政治联姻,最终在15世纪末以军事征服与条约签订的形式完成。
一、早期勃艮第:从王国到公国的分裂与重组
勃艮第的地理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勃艮第人在高卢东南部罗讷河流域定居,建立第一个勃艮第王国,疆域涵盖今法国东南部与瑞士西部。公元532年,该王国被法兰克王国吞并,随后在843年《凡尔登条约》中,法兰克帝国分裂为东、中、西三部分,勃艮第地区被划入中法兰克王国。然而,中法兰克的脆弱性导致其迅速瓦解,勃艮第再次分裂为上勃艮第王国与普罗旺斯王国(下勃艮第)。933年,两王国合并为第二个勃艮第(阿尔)王国,但于1033年被神圣罗马帝国兼并。
与此同时,西法兰克王国(法国前身)于877年在今勃艮第地区封立公国,但初期领土范围有限。1361年,瓦卢瓦王朝的法王约翰二世将勃艮第公国赐予次子腓力二世(勇敢者),标志着勃艮第作为法国王室分支领地的正式确立。腓力二世及其后裔通过政治联姻、领土购买与武力征服,逐步将势力扩展至尼德兰、弗兰德、卢森堡等地,使勃艮第公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封建实体之一。
二、独立野心与法国集权的冲突:百年战争后的权力博弈
勃艮第公国的扩张与法国王室的集权政策形成尖锐矛盾。1419年,勃艮第公爵“无畏”约翰暗杀法国阿马尼亚克派领袖,导致公国与法国王室彻底决裂。1430年,约翰之子“好人”菲利普三世在百年战争期间与英国结盟,控制巴黎并扶植傀儡政权,勃艮第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国家。然而,圣女贞德的崛起扭转了战局,1453年法国收复除加来外的全部领土,勃艮第被迫重新考虑立场。
1465年,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菲利普三世之子)继承父志,试图通过联合英国、神圣罗马帝国与瑞士联邦建立“反法同盟”。他组建了一支由雇佣兵构成的常备军,并吞并洛林公国,直接威胁法国东北部安全。1465年蒙莱里战役中,法军战败,被迫归还索姆河流域土地,勃艮第获得战略缓冲。但查理的野心并未止步:1475年,他占领洛林,并计划以瑞士为跳板进攻法国本土,引发“布尔战争”(1474—1477年)。
三、布尔战争与南锡战役:勃艮第的军事覆灭
布尔战争是勃艮第并入法国的关键转折点。查理的军队虽在初期取得胜利,但面对瑞士联邦的长矛方阵与法国火炮的联合打击逐渐陷入劣势。1476年格拉松战役中,勃艮第雇佣兵因缺乏纪律被瑞士步兵击溃;同年莫拉战役中,法瑞联军利用火炮轰塌勃艮第防线,查理被迫撤退。1477年1月5日,查理在南锡战役中孤军深入,被瑞士军队包围,最终阵亡于乱军之中。
查理之死标志着勃艮第军事力量的瓦解。其女玛丽继承公国后,试图通过与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联姻维持独立,但法国国王路易十一迅速行动:1477年,法军占领勃艮第本土与弗朗什-孔泰;1479年吉米加特战役中,法军再次击败勃艮第-奥地利联军。尽管玛丽与马克西米利安的婚姻为奥地利争取到部分尼德兰领土,但勃艮第核心区域已落入法国控制。
四、法奥战争与《阿拉斯条约》:法律与军事的双重确认
玛丽去世后,勃艮第继承问题引发法奥冲突。1482年,路易十一与马克西米利安签订《阿拉斯条约》,规定:法国保留勃艮第公国本土、阿图瓦与弗朗什-孔泰;奥地利获得佛兰德、布拉班特等尼德兰地区。这一条约从法律上确认了法国对勃艮第大部分领土的主权,仅剩的争议领土也在1493年《森斯条约》中彻底解决。
勃艮第的并入对法国意义深远。从领土看,法国东北部边界得以巩固,直接控制罗讷河-索恩河贸易走廊;从政治看,路易十一通过消灭地方割据势力,为绝对君主制奠定基础;从文化看,勃艮第的葡萄酒产业与宫廷艺术(如金羊毛骑士团)被纳入法国体系,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作为西南割据政权,其兵力规模长期笼罩在历史迷雾中。从花蕊夫人“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悲叹,到《宋史》记载的“户53万,兵14万”,再到现代学者对“...
2025-08-12 晋楚城濮之战起因:霸权争夺下的战略博弈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爆发的首次战略决战。这场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而是晋、楚两国长期战略对抗的必然结果,其核心起因可归纳...
2025-08-12 元载真的喜欢王韫秀吗?——从历史褶皱中探寻真相在唐代政治与文学交织的舞台上,元载与王韫秀的故事始终充满争议。一个是出身寒微却权倾朝野的宰相,一个是将门之女却甘愿共患难的妻子,两人的婚姻究竟是权力联姻的产物,...
2025-08-12 吕洞宾活了多少岁?——历史迷雾中的寿命之谜在中国道教文化与民间传说中,吕洞宾作为“八仙”之一,始终笼罩着神秘的光环。关于他的寿命,民间流传着“长生不老”“百余岁高龄”等说法,甚至有传说称其活至四百岁。然...
2025-08-12 永贞革新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吗?——从历史时间线看唐代两次重大变革的先后关系在中国古代史中,安史之乱与永贞革新是唐代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政治事件。前者以武力颠覆了盛唐的繁荣,后者则以改革试图挽救中唐的颓势。二者虽相隔半个世纪,却因时间线的...
2025-08-12 苏美尔文明:为何被冠以“恐怖”之名?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苏美尔文明以其独特的神秘性与超前性,始终笼罩着一层令人敬畏的面纱。作为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人不仅创造了楔形文字、城市体系与法律制度,...
2025-08-12 富察氏的姓氏演变与后人分布:从满洲显贵到多元姓氏的传承作为满族八大姓之一,富察氏的姓氏演变史堪称一部微缩的民族融合史。从金代女真蒲察氏的辉煌,到清代沙济富察氏的鼎盛,再到民国后分散为数十个汉姓的变迁,这个姓氏的每一...
2025-08-12 郭侃:中国名将的争议与历史定位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名将如繁星般璀璨,他们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为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尊严立下不朽功勋。然而,在众多将领中,郭侃的军事地位却始终笼...
2025-08-12 维新三杰为何未纳坂本龙马:历史定位与时代选择的双重考量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长河中,"维新三杰"的称号始终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紧密相连。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倒幕运...
2025-08-12 灭绝师太:刚烈表象下的偏执与人性困局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灭绝师太作为峨嵋派第三代掌门,以“灭绝”为名,以倚天剑为器,在江湖中掀起无数腥风血雨。这个角色之所以成为武侠文学中最具争议的经典形...
2025-08-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