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政坛与文坛,章惇与苏轼的故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们曾亲密无间,最终却反目成仇,这一转变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早年情谊:同榜进士的惺惺相惜
嘉祐二年(1057年),章惇与苏轼同榜高中进士。这一殊荣让两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也让他们的人生轨迹有了交集。章惇性格豪爽率真,学问广博精深,文韬武略无所不学,在贵族间名望颇显;苏轼则才华横溢,诗文出众,在文坛崭露头角。
中进士后,苏轼授凤翔府签书判官,两年后,章惇授陕西商洛令。二人官位差别不大,且做官的地方相邻,这为他们相交提供了便利。他们经常一起出游,留下了许多佳话。在《书游仙游潭》一文中,就记载了他们同游仙游潭的经历。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章惇推苏轼下潭书壁,苏轼不敢,而章惇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惇来。”苏轼拊惇背曰:“子厚必能杀人。”惇大笑。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们早年关系十分亲密,相互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政治分歧:理念与立场的碰撞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在政治立场上的分歧逐渐显现。苏轼偏向于文学艺术和个人情感,不喜欢过多的政治干预。他更关注社会民生,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而章惇是一位强调政治改革和国家治理的政治家,他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变北宋内部弊端百出的局面。
宋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困境,决定改革。章惇被推荐给变法主将王安石,自此一生追随变法事业。在变法过程中,章惇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成为变法派里的“顶梁支柱”。而苏轼则持相对保守的立场,他认为变法过于激进,会损害百姓的利益。这种政治立场的不同,导致两人在朝廷中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遭贬谪,后来章惇与王安石结盟,支持王安石变法,这也加深了苏轼对章惇的敌意。
权力斗争:仕途起伏下的矛盾激化
在政治舞台上,章惇和苏轼都在争夺权力和影响力。章惇曾是政治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他在变法期间政绩显著,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在官场上逐渐展露头角。而苏轼虽然在文坛上享有盛誉,但在政治上却屡遭挫折。
在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权力斗争中,两人的命运起伏不定。当保守派得势时,章惇会受到打压;而当变法派重新掌权时,苏轼又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例如,宋神宗去世后,继位的哲宗年幼,坚决反对变法的高宣太后把持朝政,主张变法的改革派遭到清算,章惇也被贬至汝州任知州。自此,章惇与旧派结下了不解之仇。直到元佑八年(1093年),高宣太后去世,亲政的哲宗倾向于变法,章惇才被调回京城,并被任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长期受到压制的章惇采取极端措施报复元佑党人,也与反变法派士大夫决裂。此时,苏轼作为旧党的重要人物,自然成为了章惇打击的对象。虽然苏轼没有直接参与弹劾章惇,但两人的立场不一样了,也没有像当初章惇援助他那样出手相助,而苏辙还直接弹劾章惇,二人的友谊荡然无存。
矛盾爆发:报复行动下的仇恨加深
章惇恢复官职后,曾被废除的免疫法、保甲法、青苗法开始逐步恢复,改革开始显现成效,国家赋税政收入逐年大增长,府库钱粮充裕。见国内安定,章惇果断出击西夏,一举击溃对方五十万大军,取得平夏城大捷和天都山大捷,收复西夏首都门户天都山,西夏被迫向大宋求和。
然而,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章惇对旧党的报复行动也愈发激烈。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直到徽宗即位后才得以大赦。苏辙也被贬至汝州、袁州、南京、筠州等地,直到绍圣四年(1097年),再被授予化州别驾,在雷州安家。
章惇对苏轼的打击不仅体现在贬谪上,还在一些细节上表现出他的恶意。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载:“苏子瞻谪儋州,以‘儋’与‘瞻’字相近也。子由谪雷州,以‘雷’字下有‘由’字也。黄鲁直谪宜州,以‘宜’字类‘直’字也。此章子厚联谑之意。”这种带有恶意的调侃,充分体现了章惇对苏轼的仇恨。
章惇与苏轼从挚友到仇敌的转变,是政治立场分歧、权力斗争以及个人恩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北宋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恩怨情仇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 王朝云:从侍女到侍妾,苏轼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王朝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走过二十余载,其与苏轼家族的渊源常引发后人疑问:王朝云究竟是否为苏轼妻子的丫鬟?这一...
苏轼 王朝云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 千年风骨今犹在:后人视角下的关盼盼形象嬗变自宋代《文苑英华》首录关盼盼事迹以来,历代文人便以"贞女"范式重构其形象。苏轼《永遇乐》词中"燕子楼空,佳...
苏轼 2025-07-17 章惇与苏轼:从挚友到政敌的北宋传奇北宋文坛与政坛的星空中,章惇与苏轼的交情如同一颗独特的星辰,既闪耀着真挚的友谊光芒,又折射出政治斗争的残酷阴影。这对同榜进士的挚友,在宦海沉浮中历经四十载恩怨,...
苏轼 2025-07-16 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与苏轼门下的文学传奇北宋文坛,群星璀璨,而“苏门四学士”则是其中最为耀眼的组合之一。这四位文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因受苏轼的提携与影响,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共同书...
苏轼 2025-07-14 环肥燕瘦:跨越时空的审美对话在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环肥燕瘦”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成语,它不仅承载着两个朝代截然不同的审美观念,更蕴含着对美的多元理解和包容。这一成语源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孙...
苏轼 2025-06-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