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某些不负责的网文影响,现在跟风黑诸葛亮的特别多,似乎黑诸葛亮成了“政治正确”,吹捧诸葛亮的都被戴上“三国演义看多了”。笔者就亮黑的部分论据,从正史的角度进行简单的反驳,以替丞相正名。
TOP1空城计成功是因为司马懿知道鸟尽弓藏,所以不为难诸葛亮
说这句话的可以先去了解一下历史上是否存在空城计。空城计最早见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郭冲“条亮五事”,被三国演义所采用,而这个故事已经被裴松之证明存在许多逻辑错误,例如当时司马懿在距离西城千里之遥的宛城,又怎么会出现在西城呢?所以空城计是子虚乌有的,既然空城计是子虚乌有的,那么又何来司马懿因为害怕鸟尽弓藏放过诸葛亮呢?
T0P2曹真比司马懿厉害得多,诸葛亮屡战屡败
历史上诸葛亮前期的主要对手的确是曹真,但是曹真的军事能力并没有某些人吹的那么强,诸葛亮屡战屡败也是子虚乌有。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遣赵云以疑兵诱曹真于箕谷,主力却出现在祁山。这时候曹真明显是上了诸葛亮的当,何来比司马懿厉害?最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是魏明帝派遣张郃率军与马谡战于街亭。张郃在街亭大破马谡的时候,曹真还远在箕谷和赵云对峙呢!难道张郃的功劳能够算在曹真的头上么?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受阻于陈仓。当时由于东吴陆迅破曹休于石亭,魏国大举增兵东线,等曹真从东线感到陈仓救援,诸葛亮已经撤退,曹真派遣王双追击,还被诸葛亮打败,战死沙场,守住陈仓,是郝昭的功劳,与曹真有啥关系?而且王双受诛,这个损失,不应该曹真来承担么?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直接在曹真眼皮子底下夺取武都郡、阴平郡,魏国直到蜀汉灭亡才收复二郡,自卫反击战,曹真的先锋部队夏侯霸部攻兴势而不克,阴雨绵绵,魏明帝下令让曹真退兵,诸葛亮派遣魏延孤军深入羌中,大破曹真手下的郭淮,取得阳溪大捷,曹真与诸葛亮四次交锋,一胜一平二负,诸葛亮何来屡战屡败?
TOP3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三国演义吹出来的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误亮诈死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资治通鉴
死诸葛走生仲达,虽然《三国志》未见记载,但却记载于《晋书》、《汉晋春秋》、《资治通鉴》,说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三国演义吹出来的,只能说是孤陋寡闻。
TOP4司马懿养寇自重
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晋书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司马懿用兵的评价,他首先肯定了司马懿的军事才能,认为他多谋善断、通晓权变,用兵如神,打败孟达用了不到十天,打败公孙氏用了不到一百天,可以说是没有谁用兵的谋略比得上他了。可奇怪的是,遇到诸葛亮的时候,他居然固守不战,毫无斗志,即使被女子衣裳嘲笑,他也要千里请战来逃避迎战诸葛亮,在兵力、补给全面优于诸葛亮的情况下,居然不敢与诸葛亮一决雌雄。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害怕诸葛亮的用兵而不敢逼近,诸葛亮死了还还怕诸葛亮是装死而遁逃。司马懿通晓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道理,怎么到了诸葛亮这里就失效了呢?
说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是养寇自重的,可以查一下司马家族是怎样获得魏国权力的。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不仅仅没有受到打压,反而步步高升,最终成为托孤大臣,“寇”都没有了,司马懿是如何自重的?而且司马懿的对手不只是诸葛亮,他逼退诸葛恪,千里奔袭破公孙氏,这时候怎么就不养寇自重了?司马懿之所以只能固守,是因为在正面战场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只能凭借魏国的国力去与诸葛亮耗。
TOP5诸葛亮以魏延脑后有反骨为理由打压谋害魏延
正史中,魏延脑后并无反骨,诸葛亮也没有打压谋害魏延。诸葛亮刚刚北伐之时,就任命魏延为督前军、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取得阳溪大捷以后,更是被册封为征西大将军、假节,爵位达到蜀汉最高侯爵:南郑侯。魏延在刘备时期不过镇北将军、汉中太守,诸葛亮时期一跃成为蜀汉军界第一人,诸葛亮不仅没有打压魏延,反而重用了魏延。
至于魏延身死,是死于和杨仪的权力都争,与诸葛亮无关。诸葛亮临终之前,遗言是: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可一点没有要谋害魏延的意思,甚至诸葛亮还说如果魏延不听,就自己出发不管他了。这哪是谋害魏延?这分明是对魏延的庇护,意思是魏延就算不肯断后,也不会怪罪他。
限于篇幅,笔着只能写这么多了。只说最后一句:诸葛丞相早在《三国演义》问世之前,便已经流芳千古,连司马懿都称诸葛亮是“天下奇才”,难道古人是穿越到未来看的三国演义么?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司马睿:乱世中开国的困局与悲歌公元276年,司马睿诞生于洛阳的司马氏宗族府邸。作为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便与西晋的兴衰紧密相连。十五岁袭封琅邪王时,八王...
司马懿 司马睿 2025-09-29 高平陵之变:曹爽交出兵权,真是因为怕死吗?公元249年,一场改变曹魏政权走向的政变在高平陵爆发。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机,发动政变,控制京都,最终曹爽交出兵权,导致曹魏大权尽落入司马氏手...
司马懿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