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下的很多诗词流传至今,其中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尤其感人肺腑,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而作。但其实,苏轼在作这首词的时候,他还有两个老婆,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1、原配王弗
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子,也是苏轼的老师王方的老师。
苏轼年轻时在四川青神县的书院求学,正好进士出身的王方是这里的老师,苏轼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女儿王弗。
关于两人之间的爱情,还有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故事,说当时苏轼读书的中岩书院有一个水池,苏轼读书之余经常在到这里赏风景。
有一日,苏轼想入非非,不禁大叫说:“好水岂能无鱼?”
于是苏轼抚掌三声,没想到群鱼听到掌声翩翩游出。
苏轼看到这场景,对老师王方说要给这水池提名字,王方邀请文人学士前来提名,都太俗气,只有苏轼提的“唤鱼池”叫众人拍案叫绝。
苏轼正得意之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叫丫鬟送来了提名,没想到竟和苏轼的一模一样。众人不禁感叹,苏轼和王弗真是不谋而合,心有灵犀啊。
事后苏轼将“唤鱼池”三个字刻在那汪水池上,王方就将女儿王弗嫁给了苏轼。
两人成亲时,苏轼19岁,而王弗只有16岁。
王弗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名叫苏迈,然后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去世时才27岁。
十年后,苏轼夜晚梦到亡妻,心中悲凉凄苦,于是就写下了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首悼亡词,写尽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也写尽了苏轼对亡妻的爱。
世人都为苏轼对亡妻的这份情谊感动,王弗一生虽短暂,但死后十年还能得到丈夫如此这般真挚的爱和怀念,也算此生无憾了。
2、继室王闰之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堂妹。
王闰之嫁给苏轼时已经21岁了,这在古代已经算“大龄女”了,她身为王弗的堂妹,在王弗死后嫁给苏轼,很有可能是王弗临死前的临终嘱托。
王闰之性情温顺,很懂得知足惜福,同时也是个贤妻良母。
王闰之陪伴苏轼渡过了艰难的时光,在他们夫妻几十年的时光里,苏轼历经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官任,还发配黄州,王闰之都陪伴在左右。
她上照顾老,下照顾小,还给苏轼生了两个儿子,持家有道,落落大方,这才让苏轼没有后顾之忧。
王闰之是典型的家庭妇女,比不上王弗那样的才情,但是她对苏轼的生活影响很大,她很能吃苦,也活得很通透。
苏轼有一首《小儿》的诗,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意思是苏轼在外忙活了一天回到家中,心里很烦,可儿子年纪小不会看眼色,只知道要找爸爸玩耍。
苏轼心生厌烦,正想吼儿子几句,王闰之就过来温柔地劝说道:孩子小不懂事,可是你呀比孩子还不懂事,一回家就生气,生气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找点乐子。
苏轼想想王闰之的话,觉得有道理,心里有些愧疚。
这时候王闰之已经洗好茶具,沏好茶端到苏轼面前。苏轼几杯茶下肚,顿时神清气爽,不禁感叹道:还是我的老婆好呀,比那刘伶家的好太多了,区区为了几个酒钱就吵闹!
由此可见,王闰之就多么通情达理的一个人。
王闰之陪伴苏轼25年,经历了苏轼人生的大半,不仅陪他经历了“乌台诗案”,还经历了“黄州贬谪”,条件最差时和苏轼一起摘野菜,赤脚耕田。
苏轼对王闰之这位患难与共的妻子,很是看重,王闰之死后,苏轼亲自为她写了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
在这篇祭文中,苏轼写道:
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
苏轼这两句说王闰之作为妻子和母亲,能把自己的儿子和王弗的儿子同等对待,同样疼爱,实为难得。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苏轼这句说自己死后要和王闰之同穴而葬,表达自己对王闰之的珍爱和敬重。之后苏轼去世,弟弟苏辙将苏轼和王闰之同穴而葬,满足了苏轼的愿望。
3、妾氏王朝云
除了发妻王弗和继室王闰之外,苏轼其实还有个妾氏——王朝云。
王朝云早年家境贫寒,所以流落风尘成了杭州城的名妓,王朝云因为天生丽质且聪慧过人,得到了苏轼的宠爱,被收为侍女,之后又被纳为妾氏。
王朝云虽为妾氏,但她精通诗书,满腹才情。如果说王闰之是一位“贤妻”,王朝云更像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她在精神上更能和苏轼产生共鸣。
王朝云苏轼生了一个儿子,在这个儿子三天洗身时,苏轼作诗一首: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希望此儿无灾无难,大智若愚,能一生顺风顺水做到大官。
只不过世事难料,这个儿子没多久就夭折了,苏轼十分悲痛。
苏轼被贬到惠州时,王朝云同往,也是在这里,王朝云得了瘟疫,因为身体虚弱最后与世长辞,年仅34岁。
苏轼的3个老婆,每个都对他情深义重,对苏轼来说,每个都是真爱。一生能得如此三个女人,对苏轼来说真是幸事啊。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 王朝云:从侍女到侍妾,苏轼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王朝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走过二十余载,其与苏轼家族的渊源常引发后人疑问:王朝云究竟是否为苏轼妻子的丫鬟?这一...
苏轼 王朝云 2025-07-22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