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兵败夷陵之后,退守白帝城,其生命也逐渐走向了尽头。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章武三年(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急召成都的丞相诸葛亮前来托孤。随后刘备嘱托诸葛亮,叫他好好辅佐皇太子刘禅;要是刘禅不才,他可自取。那刘备所说的“君可自取”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对诸葛亮真心托孤还是假意试探呢
一,当时局势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随后刘备为了惩罚背叛孙刘联盟而袭取荆州,杀害关羽的孙权,于是出兵伐吴。结果蜀军在章武二年(222年)的夷陵之战为吴将陆逊击败,刘备只得退守白帝城。然后刘备就为夷陵之战的惨败而痛心不已,于是抑郁成疾,只得在白帝城养病。
不久孙权因为担心遭曹魏入侵而与蜀汉讲和,刘备则因为夷陵之战导致自身元气大伤,需要时间休养生息,便同意了孙权的请求,使得蜀吴和好。章武三年(223年),刘备自知大限将至,而皇太子刘禅年少,便急召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前来托付后事。
二,刘备托孤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来到白帝城面见刘备,看到他奄奄一息的躺在床上。刘备见诸葛亮到了,便饱含深情地对他说:“君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邦定国,成就大事。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刘禅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听了刘备所说,内心十分感动,于是哭着回答说:“臣必定竭尽全力,誓死效忠新帝。”
刘备听了诸葛亮所说,内心感到欣慰不少,便告诫儿子刘禅说:“你对待丞相,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待他。”稍后刘备将李严唤入,嘱托他与诸葛亮一同辅佐新帝。
不久刘备去世,刘禅即位为帝,由诸葛亮与李严共同辅政。随后诸葛亮被刘禅封为武乡侯、益州牧,还获得开府特权,总揽军国重事;李严则被刘禅封为中都护、都乡侯,从旁辅助诸葛亮。
三,君可自取的真实含义
由于人们对“君可自取”的意思理解不同,所以白帝城托孤历来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一派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包藏祸心的试探;一派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真心实意的托付。
船长认为“君可自取”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刘备担心自己死后蜀汉政局不稳,所以赋予诸葛亮处理朝廷事务的全部权力,没有什么废刘禅取而代之或废刘禅另立贤君的意思。
首先蜀汉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刘备的汉朝皇室血脉,刘禅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诸葛亮并非汉朝皇室血脉,若废刘禅取而代之,拿他与篡汉自立的曹丕没有任何区别,蜀汉政权的合法性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刘备不可能有传位于诸葛亮的意思。况且古时家天下思想浓厚,刘备为了刘禅能够坐稳皇位,连义子刘封都能杀,又怎么可能会让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
其次权臣废立皇帝大逆不道,会严重损害皇帝的权威,刘备是不可能让诸葛亮废刘禅而另立贤君的。董卓废汉少帝刘辩导致群雄讨伐而致东汉衰亡的旧例就在眼前,如果诸葛亮废帝而另立贤君,必然导致蜀汉政局不稳。况且汉献帝两次欲杀曹操,曹操都不敢废帝,可见董卓的影响多坏。另外刘禅当时只有16岁,如果好好教导是可以成才的,所以刘备的“君可自取”肯定没有这个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再次刘备托孤诸葛亮时,蜀汉刚在夷陵之战惨败,极有可能面临曹魏入侵,所以当时的形势是万分危急。此时必须要有一人担负起整个蜀汉的重担,以保其能够继续延续。所以刘备对诸葛亮肯定没有试探的意思,因为刘备一死,没人能制约诸葛亮,那这个试探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况且诸葛亮跟随刘备多年,二人感情深厚,而刘备善于识人,知道诸葛亮是忠臣,肯定不会背叛自己。
最后蜀汉政权内部不稳,存在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两大派系,两派之间互相明争暗斗。刘备作为君主,自然要在两派之间玩平衡,防止一派独大。而益州士族在益州之战中多支持刘璋而反对刘备,所以刘备对他们是既用又防。为了防止自己死后益州集团作乱,刘备便授予诸葛亮全权,让他稳定蜀汉内部。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