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到底如何,其实是很难说的,可能任何一个观点都会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比如有人说,乾隆曾经养过一些专门为他盘核桃的太监,说的煞有介事,用了很多看上去很专业的词汇,而这些恰好又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可能真的相信了。但也有人指出,这明明就是骗人的,同样也用了很多例子来进行反驳。那么,究竟这群盘核桃的太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一篇关于乾隆爷和核桃的奇文在各大公众号上纷纷转载。之所以说是奇文就是因为内容实在很离奇,离奇到乾隆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如果这是一段民间流传的野史也就罢了,假如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用来炒作的话,那自在哥可得说两句,虽然认真说话的人比不过那些信口雌黄的主听众多,但是能明白一个算一个,以后别人再跟你说这事,咱们就当多个乐子听。原文的亮点颇多,我们摘来几个:
清宫真的有专门给皇帝盘核桃的太监?
影视剧都不敢这么编你知道吗?清朝在宫里所有的花销都要记录的,像文中所提到的“被选中抟核桃的太监被直接封为八品使监。每人配小太监4人,宫女2人,专门负责他的生活,原则上他的这双手除了上厕所只能抟核桃用,连吃饭洗澡都得人伺候着。他们统一住在瀛海上的一个小岛,后来这个岛曾被用于软禁光绪帝。每人一间正房,雕梁画柱,每日香烟缭绕,据说每间房都用紫檀作为基础材料进行装修,每日早中晚熏香3次,当然用的是沉香。”
这他娘的要花多少银子,真以为身在皇家就可以花钱任性了?别说太监了,就说宫里最重要的嫔妃们,根据级别不同,享受的待遇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可以从分配给她们的年薪与侍侯她们的宫女人数看出。
皇后:年薪银子1000两,宫女10名;皇贵妃:年薪银子800两,宫女8名;贵妃:年薪银子600两,宫女8名;妃:年薪银子300两,宫女6名;嫔:年薪银子200两,宫女6名;贵人:年薪银子100两,宫女4名;常在:年薪银子50两,宫女3名;答应:年薪银子50两,宫女1名。
看到这你觉得哪个太监只是会盘个核桃就能有这么高的待遇,如果你还信,我也服。另外还让太监在中南海瀛台里盘,反正一般人进不去那地方,你说是月球也行啊。我要是皇帝就给嫔妃一人发几对核桃,让她们没事盘,一方面有了事干省得互相勾心斗角,再有也把代盘太监的这笔巨额开销省了不是。
文中所提太监因为没有男根,盘出来的核桃偏粉,不红,所以要服用牛黄。牛黄有多贵咱们就不提了,问题是牛黄是清热解毒的和盘核桃什么色的有半毛钱关系吗?真要是照这个逻辑,那女子盘出来的核桃就一定都不是红的了?你要用这理论去跟那些盘核桃的女玩家说,小心被人用小拳拳捶你胸口啊。核桃红不红是根核桃的皮质有关系,有的品种盘完是红色,有的是酱色,当然前提是玩家手要有汗,不然你就算把核桃盘成玻璃球也红不了。
还有敢说慈禧口中含着的夜明珠是对翡翠核桃?拜托,这玩艺孙殿英当年盗出来之后曾经说过,“她(慈禧)口里含着一颗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听说这宝贝可使尸体不化。我把夜明珠托雨农代我赠给蒋夫人(宋美龄)。”后来被绣在了鞋子上,很多人都见过的,你要说第一夫人鞋上绣了一对核桃,这画面太美,不敢看啊。哪位同学如果不服的话可以把一对核桃塞到嘴里看看能不能放得下。
那有人问了,自在哥,你巴拉巴拉说了半天别人胡说八道,真相到底是怎么样?
这事其实早就有人研究过了,不是自在哥啊,是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清宫文物管理和研究的毛宪民先生,他所著的《故宫片羽》中提到,故宫里确实有核桃,数量只有十几对,但是说出来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最大的一对核桃33mm的,最小的一对25mm的,品种也不是今天我们玩的那种狮子头,官帽等,都是一些山水人物雕刻的题材,以秋子居多。真不知道市场上哪来的那么多乾隆盘过的闷尖狮子头,十里河一年能卖出去几百对连起来能绕二环一圈。不说品相,就这尺寸也让今天玩家嫌弃那些富有四海的皇帝们。
乾隆皇帝和核桃最多被引用的一首诗,“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可是搜篇乾隆诗集,根本就找不到这四句诗。乾隆一生做诗四万三千余首,数量堪比全唐诗,但是质量嘛,还是要感谢他老人家,没有留下一首诗需要我们背诵的。哪像李煜就几十首诗要你们背四五首,更不要提曹操那厮了,几乎都要背。
在这么高产的诗人作品里,什么生活琐事都涉及到了,恨不得早上拉屎的功夫都写一首,对于如此痴迷的核桃,居然没有留下一句话,实在是另人不解。看过乾隆在字画和瓷器上做题跋的数量就知道他是一个对自己喜爱的东西多么不惜笔墨用度之人。这或许有两个可能,第一是他写了,诗集上忘了加,另外一个可能是人家压根就没写,是后来人编的。
现在的商家都特别爱讲故事,尤其是往古代帝王身上靠,反正死人不会说话。这其中的重灾区就是乾隆皇帝,因为他名气大,活的寿命又长,去的地方又多,不编你的编谁。我们经常能走在大街上发现一些声称当年让乾隆皇帝龙颜大悦的小吃,从驴肉火烧到老家肉饼,从羊杂汤到煎饼果子,全都往乾隆身上靠。你要是熟悉这条街就知道,他们家可能上个月才开业。
像一些中药补药什么的就更爱往乾隆身上作文章了,好像他活了89岁全都是他们家药的功劳,像这故事吧,哪怕你看过甄嬛传都能知道,皇帝用什么药,其实都有专门的存档,《清实录》里面就是专门记载皇帝每天说什么做什么吃什么的记录,就算这事真的有,请问清朝后面几个皇帝怎么一个个死得那么早?
还是说回到核桃,就这诗我问过身边老一辈的玩家都说之前没有听说过,能在网上找到最早的纪录是2005年在某论坛里网友写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按到了乾隆的身上。您只要去过故宫,或者对故宫里文物有所了解的话就知道,比起这些东西来,核桃只是角落里微不足道的尘埃。
事实上明清两朝,宫里的太监和宫女确实会经常在手里拿核桃盘玩,但是不是为了给谁代盘,纯粹消磨时间,活动活动手,当做个保健,而且核桃不像玉石,到了冬天就特别的凉手,手上不凉才够灵活,干活才不会出了差错。但是谁要说,宫里专门有人干这个的,纯粹扯淡,最后送上打油诗一首,不求共鸣,但求共勉:之地水忒浑,棒槌也敢称专家,两眼摸黑胡乱买,奸商得利笑哈哈,自得其乐莫跟风,人云亦云害处大,少瞧电视多看书,火眼金睛难掺假。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薛生白的医学著作:温病学派的璀璨明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的扫叶庄内,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正伏案修订医书。他便是与叶天士齐名的温病大家薛生白(薛雪),其笔下《湿热病篇》的条文,正以“三禁”原...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叶天士 2025-09-04 永琪未逝:一场被历史改写的皇位继承猜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初八,26岁的和硕荣亲王永琪病逝于兆祥所。这位被乾隆帝誉为“于诸子中更觉贵重”的五阿哥,其生命戛然而止于权力巅峰的前夜。若将历史时...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04 清代画家席佩兰:诗画双绝的才女传奇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江南水乡常熟,一位名叫席佩兰的女子以诗画双绝的才情惊艳了文坛。她不仅以画兰闻名,更以诗作成为清代性灵派女诗人的代表人物,与丈夫孙原湘、师长袁枚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席佩兰 2025-09-03 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与历史困局“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史观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5年)的概括性评价,这一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而被视为清朝统治的巅峰。然而,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9 暗夜星辰的陨落:解码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真实死因在清代乾隆末年的金陵城,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伏案疾书,窗外风雨如晦,案头《历算简存》的墨迹尚未干透。这位29岁便香消玉殒的奇女子王贞仪,其生命终章的真相,在200...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贞仪 2025-08-28 清朝状元柳敬亭:历史迷雾中的虚实之辨近年来,关于“清朝状元柳敬亭”的传说在网络与民间口耳相传,甚至被演绎为“乾隆钦点状元”的传奇故事。然而,通过梳理正史、方志、文人传记及学术考证,这一说法实为历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26 洪熙官与方世玉:江湖传奇中的真实与虚构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江湖画卷中,洪熙官与方世玉宛如两颗璀璨星辰,他们的故事被后世小说、影视反复演绎,成为中华武术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然而,当剥离艺术加工的层层面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方世玉 2025-08-25 翰林风骨:王尔烈殿试夺魁后的传奇人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北京贡院内,44岁的王尔烈以二甲头名进士身份完成殿试。这位来自辽东的布衣书生,以"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q...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尔烈 2025-08-22 甘国宝:两度戍台的清代名将,海峡两岸的守护者在清朝乾隆年间的风云变幻中,甘国宝以文武双全的才华和勤政爱民的品格,成为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他两度担任台湾挂印总兵,以铁腕治军与仁政安民并举,在巩固海疆...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甘国宝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