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魏延本来是降将,入蜀之初因为诸葛亮本人的不看好,而没有被重用,那么魏延的墓前为什么会有跪着的诸葛亮石像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说到魏延产生归降刘备的想法,其实是很早的。在小说中刘备被曹操追杀的时候,就曾经在路过襄阳的时候,魏延就表示了想要为之效力的期盼。但由于当时时机尚不成熟,所以魏延只好先加入韩玄手下。
不过不久后机会还是来了,关羽在收服黄忠的时候,正好魏延也在军中,所以他杀掉韩玄成功献城,自己也顺势加入了刘备手下。不过真实的历史中,魏延却原是刘表手下的将领,在刘表战败后带着手下的残兵加入刘备手下。
不过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中,虽然刘备很喜爱这个手下,但魏延却一直和诸葛亮关系不大好。小说中硬生生给这个矛盾找了一个玄学的理由——魏延脑后有反骨,诸葛亮推测他日后必反。
在小说中的这个原因虽然优点奇葩,但多少让诸葛亮后来的行为有了合适的逻辑。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古迹多半是因为魏延的性格导致。魏延这个人虽然能力不俗,但为人过于自负,而且不懂得审时度势。如果眼中只有主公刘备,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的话,那么也就别怪诸葛亮给他穿小鞋了。
好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对魏延还是比较器重的,所以他的官职升迁的很快。刚入巴蜀之地的时候,魏延还是一个小小的牙将,等到占领汉中之后,他就被提拔为镇远将军,而且兼任汉中太守,镇守这个刘备集团的后方战略重心地区长达十余年。刘备称帝以后,虽然没有进入五虎将的行列,但也成了略逊一筹的镇北将军。以魏延的性格对此事自然颇有微词,不过刘备在世还是可以镇住他的。可是刘备死后,魏延的锋芒就更加显露出来。
其实魏延对诸葛亮的态度,也和其他的蜀将不同。他并不是以一种崇拜的眼光看这位丞相,甚至连完全信任也做不到。这一点从他和诸葛亮在北伐策略上的分歧,就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自认为算无遗策,所以他倾向于求稳,攻魏国所必救之地,在牵扯中获得优势;而魏延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请求自带一万兵,出奇招走小路直取长安,如果计谋成功,则攻防之势立刻逆转,蜀国就会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甚至有可能一战毕其功。
不过这个策略被诸葛亮否决了,而且他的理由居然是太过冒险。经过了这件事,魏延看出诸葛亮的军事水平的缺陷,也彻底对蜀国的北伐失去了信心。有能力的人多半自负,但魏延的问题在于他不善于隐藏自己的能力,更不会隐藏自己的不满。聪明的诸葛亮自然看出了魏延言行中透露出的不敬,所以从此开始计划自己死后如何制衡他的权力了。
于是诸葛亮提拔了另一位臣子——杨仪,这个人也是个人才,而且他最大的优点是和魏延不和。这两个人不但在朝中屡次冲突,甚至每次见面也都是以争吵结束。这个时候诸葛亮和费祎等人会进行劝解,虽然杨仪并不能代替魏延的地位,可是他的存在,也成为了对魏延的一种掣肘,而且关于魏延,诸葛亮还给杨仪安排了一个后手——彻底解决自己死后,魏延对整个蜀国的威胁。当然考虑到可能会动手的情况,诸葛亮还安排了马岱作为杨仪的帮手。
六出祁山的诸葛亮,终于还是倒在了北伐的路上,五丈原诸葛亮离世,意味着蜀汉失去了最大的功勋之臣。小说中为了放大杀掉魏延的合理性,所以加入了诸葛亮七星灯续命,被魏延无意中破坏而失败的情节。即使没说魏延是罪魁祸首,至少把他包装成了间接导致诸葛亮死亡的凶手。
于是魏延顺理成章的在诸葛亮死后野心膨胀,领军反叛,这个时候诸葛亮留下的后手生效,杨仪领军与魏延对峙,而且激他大喊“谁敢杀我”,最后被旁边潜伏多时的马岱一刀砍死。
正史里面的魏延虽然性格不好,但却为蜀国立下许多功劳,无论是在收服南蛮,还是在北伐中,都有过亮眼表现。而诸葛亮虽然对魏延不是很信任,但也完全没有想过杀掉他。
魏延虽然对诸葛亮不满,但对于蜀国还是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死后,蜀国士气已丧,杨仪和马岱按照诸葛亮的遗嘱,缓缓退兵。可是魏延这个时候却反对退兵,更不愿担任断后的职责。魏延带兵赶到杨仪面前与他对质,可是因为他违反丞相遗命在先,所以兵士们纷纷逃走。魏延想逃的时候,才被马岱追上杀死。
因为杨仪和他的矛盾,所以魏延死后,谋反的罪名被推到了他的头上,魏延的后人也被杀戮殆尽。不过后人对魏延的评价还是客观的,不但为他立碑造祠,还雕了一个石像跪在墓前。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但其实按照历史记载,更可能是杨仪或者马岱。毕竟因为矛盾杀死他并诬陷的正是杨仪。
与很多平庸却得了善终的文臣武将相比,或许魏延出色的能力配上桀骜的性格反而害了他。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