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把诸葛亮的智谋塑造得很完美,这个故事至今也仍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的可以“借”吗?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征孙权,十月,曹操屯兵于长江北岸,接受庞统所献的连环计,曹操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
位于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虽有长江天险固守,仍是兵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曹操实行火攻。但是当时处于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而且处于逆风位置的孙刘联军如果用火攻,只会烧毁了自家战船。

网络配图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也让周瑜发起愁来,这时,诸葛亮提议:“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诸葛亮与周瑜约定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凭天借到东风,果然在约定的时间,东风起,孔明用计让老将黄盖假作投降,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就是《三国演义》对孔明借东风的描写,那么又该如何解开 “借风”之谜呢?
研究证明,所谓的借东风其实只是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灵活运用。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十一月二十日这个日子来借风呢?古代中国对气象的研究也颇为深入,历来就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记录。
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
诸葛亮知道的道理,曹操肯定也懂这个道理。“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但是,曹操忽略了一个问题:“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是对一段时间期间内气候情况的判断,却忘了考虑冬至这天的特殊性。

网络配图
冬至这一天的气候与前段时间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很明显,诸葛亮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此外,孔明家住赤壁不远,对当地风云也了如指掌。因此,他能准确无误地预报出这一天天气的变化。东南风起是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的结论。
那么,诸葛亮拨兵驻坛用意又何在呢?赤壁之战大破曹军之后,刘备派诸葛亮与孙权争要荆州,诸葛亮就提出:“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
这也就解释了诸葛亮故弄玄虚的目的了,孔明就是要贪天之功,假借东风,成为日后取得荆州的借口。
诸葛亮另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驻坛施法的机会摆脱周瑜的控制,迅速回到自己军中,调兵遣将,与周瑜争夺曹操失地。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孔明随周瑜刚出兵时,他就告诉刘备说:“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也就是让刘备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派赵云驾船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他,所以当周瑜派兵来捉诸葛亮之时,诸葛亮已经回到了刘营。

网络配图
也有观点认为,诸葛亮借东风是使用了奇门遁甲之术。奇门遁甲是一种古老的排兵布阵的方式,带有极强的方位学理论和攻击性。
奇门遁甲之术融入了周易、天文、地理、历法、军事、气象、政治、经济等大量知识,是一种高明的预测术。
诸葛亮掌握了这种高深的预测术,预测出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必然要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状况。因此,诸葛亮“借”到东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对天文气象的深入研究。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战略决战。作为袁绍麾下与颜良齐名的猛将,文丑在延津之战中遭遇关羽,仅三回合便心生怯意,最终被赤兔马追上斩杀。这场战...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10-24 曹魏江山易主之谜:三代君主为何未除司马懿?公元249年,70岁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仅用5天时间便夺取曹魏军政大权。这场政变背后,是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对司马懿的“容忍”与“依赖”。当历史尘埃落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10-24 隐忍者的棋局:司马懿为何押注看似平庸的曹丕?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立世子的抉择成为改变三国格局的关键节点。在曹植以《铜雀台赋》惊艳文坛、曹彰以武勇镇守边疆的背景下,资质平平的曹丕却最终胜出。这场继...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10-24 乱世棋局中的身份博弈:袁绍礼遇刘备的深层逻辑在汉末群雄逐鹿的棋局中,刘备从公孙瓒麾下的平原相,到成为袁绍倾心礼遇的座上宾,这一身份跃迁的背后,实则是政治资本、战略价值与人格魅力的三重共振。袁绍以&...
袁绍 刘备 2025-10-24 简雍与孙乾:刘备创业初期的隐形支柱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诸葛亮、庞统等谋士的光芒如星辰般璀璨,但刘备创业初期的艰难岁月里,简雍与孙乾这两位看似低调的谋士,却以务实的外交智慧与忠诚的辅佐,成为刘...
诸葛亮 刘备 2025-10-24 曹操的困局:实力冠绝天下,为何难圆统一之梦?东汉末年,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智慧与“青州军”的军事根基,逐步统一北方,成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诸侯。然而,这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终其一生未能完...
曹操怎么死的 2025-10-24 绵竹之殇:诸葛瞻失败的五大深层原因公元263年冬,蜀汉政权迎来最后一场生死较量——绵竹之战。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领的御林军与邓艾率领的魏军精锐在成都平原展开决战,最终以蜀军全军覆没、诸葛瞻父子战死...
诸葛亮 2025-10-24 戏言成真:荀攸爱妾改嫁背后的三国人情与时代风貌建安十九年(214年),曹魏谋士荀攸随曹操征讨孙权途中病逝,留下年幼子女与一位名为阿骛的爱妾。令人意外的是,其挚友钟繇并未让阿骛守节,反而亲自为她寻觅新夫,促成...
曹操怎么死的 荀攸 2025-10-24 唇枪舌剑背后的历史真相:王朗之死与三国演义的文学重构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中,诸葛亮以“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的犀利言辞,将曹魏司徒王朗骂得气绝身亡。这一场景因其戏剧张力与道德寓意,成为民间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然...
诸葛亮 2025-10-24 黄盖:东吴铁壁的智勇传奇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大地崛起一位以严明治军、智勇双全著称的名将——黄盖。这位字公覆的零陵泉陵人,凭借“姿貌严毅,善于养众”的特质,在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公...
孙权 孙策 2025-10-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