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有出现一则比较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人说我们古代神话里面的大禹治水其实并不是治理的黄河,而是治理的远在埃及的尼罗河,这距离差不多要远了半个地球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谁说呢?那么他这样说肯定是有依据的,那么依据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说大禹治水治的是尼罗河的教授是: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孙卫东教授。他的依据就是依据-山海经来的哦。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有位孙卫东教授,做同位素地球化学,是该领域权威,也是中国科学院矿物和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主任、GCA及《地球化学》副主编。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听过的这四个字,解释起来却没那么简单。不信小解这就抛出三个问题,看大家是否能够回答得出:其一,舜帝为什么选中大禹来治水?其二,大禹是如何“治”水的?其三,大禹治的是哪里的“水”、是哪一条河呢?
目前,前两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一,舜帝之所以选择大禹,是因为大禹的父亲鲧(gǔn)是上一任的治水领袖,因此大禹治水又叫“鲧禹治水”,大禹是接过了父亲的衣钵;二,大禹勇于创新,改围拦堵截为合理疏导,成功控制住了水患。现在只剩第三个问题尚未定论,学术界亦是争论不休。对此,中科院教授孙卫东发表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观点。
传说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那么他治理的“水”应该位于夏朝境内。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卫东表示,夏朝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但因为找不到实际的考古证据,所以一直不被承认,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夏朝根本不在中国。
孙卫东说,公元前15世纪,在希克索斯人的统治被推翻之后,“夏朝”结束了,一部分古埃及人选择东渡,为古中国带来了青铜文明,这就是后来的商朝。也就是说,孙教授认为中国人心目中神秘的夏朝,其实就是位于非洲东北端的古埃及。那么,大禹治的“水”对应到古埃及,那就是尼罗河。
据此,孙教授提出了几点证据。第一点,文物证据,孙卫东对商代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检测,发现与古埃及青铜文物的特征十分相似,而与中国本土产地的矿石符合度比较低。第二点,由希克索斯人建立的埃及第十五王朝,他们掌握的冶金、航海以及战车制造技术,都与商代记载十分吻合。
第三点,《国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孙卫东认为黄河的支流伊水和洛水流量小、流域窄,不至于因为泛滥而摧毁夏朝,但尼罗河在古埃及时期暴虐无常,灾害频发,其影响力足以毁灭一个农耕文明。第四点,《山海经》、《史记》的记载与描述,两本古籍都记载了夏朝有一条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
《山海经》载:“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意思是说,河自东北方而出,向北流去,中间流入了渤海,又从渤海流了出来,随后继续向北,进入了大禹疏导的积石山。将这段描述放在中国地理图志上看,是找不到具体对应的,但如果把它对应到尼罗河,则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尼罗河就是一条由南向北流淌的河,在经过了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之后,它从西边注入了非洲第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然后维多利亚湖又流出了尼罗河,继续向北奔去。孙卫东认为,《山海经》所记载的“渤海”其实就是维多利亚湖,古人是将一望无际的湖泊误认作为了海。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学者提出了“华夏西来”之说,再加上孙教授这么一解释,好像一切都很合理。但是,有很多学者却完全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他这是在侮辱和抹黑华夏文明,并质疑他是怎么当上中科院教授的?
反对者认为,孙卫东的话不严谨,中国目前并不是没有找到夏朝的考古实物,而是没有办法将找到的实物勘代到夏朝身上。其次,孙卫东通过引用古籍来佐证考古,本身科学性就不强。另外,孙卫东的其他证据和逻辑也有较大漏洞。
小解认为,孙教授是一个坚定的华夏西来论的信徒,他的“大禹治水”之尼罗河观点是基于“夏朝即古埃及”之观点而来,其论证也是模棱两可,让人觉得好玩又有点可笑。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夏朝的谜团一定可以解开,到那时孙教授或许会更睿智一些。
在中国上古神话与历史交织的叙事中,“三皇”始终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符号。然而,作为“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的有巢氏,其功绩——发明巢居、推动人类...
有巢氏 2025-08-20 娥皇:从帝俊之妻到帝舜之妃的神话迁徙在中国上古神话与历史文献的交织中,娥皇的身份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她既是《山海经》中帝俊的妻子,又是《列女传》中帝舜的正妃,这种看似矛盾的记载,实则折射出上古...
娥皇 帝俊 2025-07-23 皋陶的正确读音:从历史迷雾到权威定音在中国上古神话与历史交织的叙事中,"皋陶"作为司法始祖与"上古四圣"之一,其名字的读音长...
皋陶 2025-07-23 夸父为什么不读四声:从语言规范到文化符号的解码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夸父”一词的正确读音为kuā fù,其中“夸”读一声(阴平),而非四声。这一读音规范不仅源于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则,更与古代神话的文化内涵紧密相...
夸父 2025-07-21 月神常羲与帝俊:上古神话中的日月秩序缔造者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月神常羲与天帝帝俊的传说犹如交织的星轨,既承载着先民对宇宙秩序的原始认知,又折射出华夏文明对时间法则的深刻探索。这对神祇夫妻以&q...
常羲 帝俊 2025-07-17 世界上有没有精卫鸟?神话与现实的边界解析"精卫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形象,其故事源自《山海经》,千百年来被传颂为坚韧不拔的象征。然而,这一充满诗意的传说是否对应...
精卫 2025-07-04 立花道雪的结局:雷神之怒与武家之魂的终章在日本战国史的璀璨星河中,立花道雪的名字如同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这位被誉为“雷神”“军神”的九州大名,其生涯终结于天正九年(1585年)的病榻之上,但他的死亡方...
雷神 2025-07-02 三皇五帝时代:神话传说中的母系社会残影与文明转型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叙事中,“三皇五帝”始终笼罩着神话与史实的双重迷雾。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尧舜禅让,这些传说不仅承载着先民对文明开端的想象,更隐含着早期社会形态的密...
燧人氏 2025-06-30 瑶姬:从神话仙子到文化符号的多元身份解构瑶姬,这个在中国神话与文学中若隐若现的名字,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文化密码。从巫山云雨的传说源头,到后世文人笔下的意象重构,她的身份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要解开瑶姬的身...
瑶姬 2025-06-11 常羲与羲和:上古月神与日神的孪生镜像在《山海经》的幽深篇章中,常羲与羲和的名字如日月双璧,共同镶嵌在华夏文明的原始信仰体系中。这对上古神祇虽分掌日月,却在神话母题、职能象征及文化隐喻层面形成精妙互...
羲和 常羲 2025-06-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