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宰相”与“丞相”到底有什么区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喜欢看古装剧的同学,应该能经常听到两个比较相似的官位称呼。比如宰相刘罗锅,宰相狄仁杰和丞相诸葛亮。
那宰相与丞相到底有何区别?二者谁的权力更大?
古人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将入相,作为职权顶点,一直是无数古代官员一生追逐的梦想。许多古装剧里,能成为丞相和宰相的人,无一不是皇帝身边的亲信爱将。
《史记·秦本纪》曾记载:“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这段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关丞相书面记载。
关于宰相一词,最早出自《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后世通常把管仲当作宰相的代表人物。
具体到官职权力时,丞相和宰相基本可以看成是历朝历代最高行政长官,具体职位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称呼。比如春秋战国时期,齐、楚、魏各个诸侯国的相国,便是大家通常所指的宰相。
战国末年,秦国一统天下,秦始皇嬴政任命李斯为丞相,帮助自己管理一些行政事务。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始皇嬴政第五次东巡暴毙,赵高与胡亥迫不及待地拉拢李斯。
公元前207年,秦朝正式覆灭,随即进入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称帝,定都长安,建立西汉政权。
汉朝初期,采用的是秦始皇所制定的左右丞相制度。据史书记载,汉初丞相是全国最高行政官员,面见皇帝时都是“坐而论道”。大街上,皇帝与丞相车辆相遇,双方都要走下来互相行礼。
丞相还有独立的管事机构,名叫相府。一般全国各地的奏折,先由丞相和相府人员进行统筹阅读。制定好具体方案,最后再由皇帝负责批准。
皇帝不能直接绕过丞相下达命令,如果丞相不同意皇帝宣布的诏令,他有权直接驳回,然后重新由相府商议,再由皇帝做定夺。
汉朝初年,这种相府制度虽可以帮助皇帝分忧解难。却从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皇上处理国家大事时的决断能力。直至汉武帝刘彻即位,这位踌躇满志,且雄心勃勃的皇帝,直接架空了丞相与相府制度。
汉武帝刘彻设立内朝制度,提高三公九卿的存在感,丞相就被列入三公之一。每逢大事之前,刘彻先与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人商量完,再由尚书令负责传话,“请”丞相批准。
所以在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丞相权力被稀释。皇帝先制定各种事务章程,再给丞相进行审阅批准。(汉哀帝时期,改丞相为大司马。)
当然了,整个封建历史上,并没有几个像汉武帝刘彻这样有如此魄力和雄心壮志的皇帝。汉武帝刘彻驾崩后,丞相职权也被一分为三,单独设置司马、司空、司徒,与御史大夫和太尉等职,以此分化丞相权力。
大家要注意,无论是司马、司空、司徒,还是御史大夫,这几个官职互不统属。根据这些官员所处不同机构,司马、司空、司徒又被统称为“三公”,每个人手中权力只有此前丞相的1/3。
东汉末年,曹操一家独大,他挟持汉献帝刘协以令天下诸侯。曹操曾废除三公制度恢复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就因为丞相的法定权力要比普通三公大得多,因此在各种史书或古装剧中,曹操经常被称为“曹丞相”。
就连蜀国第二任皇帝刘禅,也效仿过曹操。刘禅等到诸葛亮去世,他就废除了丞相官职,让蒋琬、费祎分别担任大司马和大将军,互相牵制。
因为刘备临终前,将整个蜀国交于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就是蜀国的丞相,后主刘禅只是个“精神象征”。也难怪刘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各怀心思,导致蜀国被魏国消灭。
在这之后,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丞相这个职位被摒弃不用。(东晋与北朝初年,曾有过一段丞相执政时期,不过这个时期都很短暂)
唐承隋制,唐朝继续沿用三省六部制度,中书、尚书、门下三省最高长官,同为宰相(三省有4个宰相,尚书省有左右仆射),与汉朝的三公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唐太宗李世民与唐高宗李治的先后驾崩,女皇武则天登基。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改门下省为鸾台,中书为凤阁,同凤阁鸾台,三省最高长官又改为凤阁鸾台平章事。
狄仁杰就曾担任过这个官职,他与唐朝开国功臣李靖一样,同为宰相。(唐玄宗曾设过左右丞相,但玄宗之后又恢复旧制)
到了宋代,宰相职权被进一步分化。不仅同平章事是宰相,就连参政知事,枢密院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再加上宋朝官吏体制臃肿,赵家皇帝过分重文抑武,就更加没有丞相与宰相这种集中大量权力的官职。
宋孝宗赵昚时期,才将尚书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丞相。这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实际提高左右丞相的权力。
宋朝灭亡,随之而来的便是元明清三朝。元朝是由蒙古人统治,其官僚制度与体系机构。相较于宋、唐时期又有很大不同。元朝承袭中原文化,常设丞相一职,位居一品。
元朝灭亡,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初年,李善长曾担任过丞相一职。由于朱元璋过分疑神疑鬼,加上为皇太孙朱允炆扫清障碍,于是他连宰相、丞相制度一并废除,继续沿用三省六部制。(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职位,保留其他机构。)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设立内阁制,内阁最高长官成为全国行政一把手。诸如解缙、杨荣、张居正,都曾担任过明朝内阁首辅,首辅就相当于宰相。
公元1644年,明朝正式覆灭,女真族入关建立清朝。清朝初期,沿用明朝制度。后来清朝虽然没有沿用三省六部制,但爱新觉罗家族却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大臣便相当于宰相。
和珅、阿桂都曾当过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清早期是南书房和三殿三阁大学士议政决策,康熙时是尚书房大臣,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宰相与丞相在中国古代权力非常大,甚至大到连皇帝都十分忌惮。因此,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会分化相权,加强君权。
因此,宰相与丞相并没有具体代指某一种官职。汉朝之后,任何辅佐君王并掌握较高权力的官员,都可以称之为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丞相一定就是宰相。
丞相是历朝历代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宰相是对最高行政长官的一种泛称。不同的朝代,职能不同,称呼不同,职权也不一样。所以大家不要弄混淆了,不然容易闹笑话!
至于说宰相和丞相哪个官职的权力较大?
丞相一职最低也是从二品,更多的是一品重臣。反观宰相的正式官名有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军机大臣、总理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其官位也有一品至从四品。
如此说来,丞相官职应该要比宰相更大。大家常常把丞相与宰相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代表的含义并不一样。
参考资料:
[1]《丞相名称背后的权力演变》,领导文萃,2020,(12)
[2]《丞相与宰相》,作者郭红光,《初中生学习指导》2019年28期
[3]“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吗,《高中生》2016年28期
[4]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作者李荣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4-01-30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