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时代后期的蜀汉与东吴挑大梁的人,蜀汉非诸葛亮莫属,东吴非陆逊莫属。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被合称为前四史,不论是史学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历来被视为良史。《三国志》全篇只有8人单独列传,其中6人都是一国之君,只有两个大臣,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陆逊。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诸葛亮,但是相比之下,陆逊的“知名度”却要小得多。提起陆逊,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击败刘备,其他的好像就没有了。那么,陆逊到底凭什么,和诸葛亮一样能够在《三国志》里单独列传呢?我们需要从陆逊一生的功绩中来寻找答案。
陆逊出身江东大族,是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之一,汉代以治经学为传家之学,所以陆逊其实是一个书生或者说儒生。但就是这个“书生”将军,他的战绩却让人不得不佩服:
袭取荆州
袭取荆州的主角当然是孙权和吕蒙,但是陆逊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关羽毕竟是一代名将,虽然有骄傲自大的毛病,但绝不是一个顾头不顾腚的愣头青,关羽在对曹魏发动樊城战役的时候,对大后方还是很重视的。孙权和吕蒙密谋对付关羽的关键一手就是换将:让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代替吕蒙。
陆逊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上任后就言辞卑下地给关公写了一封信,“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就差跪舔了。关羽起了大意之心,抽调了不少留守部队投入樊城战役,在自己身后留下了偌大的破绽。
“关云长大意失荆州”是广为流传的说法,关羽作为一名宿将、老将为何会“大意”,就是受了陆逊的迷惑。袭取荆州的战役在吕蒙和陆逊的共同指挥下如期发动,吕蒙白衣渡江,巧占荆州;陆逊指挥的吴军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袭取荆州、擒杀关羽,陆逊功不可没。
夷陵之战
关羽被杀,荆州被夺,这是刘备万万不能接受的,所以在两年后。公元221年,称帝后仅仅3个月,刘备举国伐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命他选众将以拒刘备。陆逊这次还是示敌以弱,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全线后撤,诱敌深入,将数百里狭长的峡谷山地拱手相让,迫使蜀军摆出一字长蛇阵,“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蜀汉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陆逊瞅准时机,火烧蜀军连营几百里,蜀军大溃,刘备仅以身免,逃回永安(白帝),第二年就在悔恨、羞愤当中病逝。
石亭之战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
石亭之战,是最不为人所熟知的一场大战,魏吴双方动用了接近20万的兵力。而且在石亭之战第二年,公元229年孙权终于称帝,要知道曹丕在220年称帝,刘备221年称帝,孙权却一直等到这次大战后结束才称帝。夷陵之战陆逊击败蜀国,石亭之战击败魏国,终于让孙权走上了帝王的宝座。
陆逊杰出的政治才能是被忽视的另一方面,他是少有的文能安邦武可定国的全才。相较之下,吕蒙与周瑜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鲁肃则长于民政而短于军事,都不及陆逊全面。陆逊治国理念的核心乃是劝农固本,惜养民力,在人才的选拔上要求重视品德,选拔忠良。顾雍死后,陆逊接任丞相,完成了由“出将”到“入相”的角色转换,人生价值得到了一次质的提升。
出则带剑为将,入则执笔为相!陆逊203年应召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在接下来长达43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东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19年谋取荆州之后的27年里,更是成为吴国的中流砥柱。先取荆州,之后夷陵破刘备,石亭败曹休。229年更是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辅佐太子,并掌管荆州及豫章三郡事务,主持吴军国大事。
金圣叹曾评价陆逊乃三国第一人!陆逊前后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陆逊对于吴国的重要性和所做出的贡献,完全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诸葛亮之于蜀汉,陆逊之于东吴,都是无可替代的。或许这就是《三国志》为他两人单独列传的原因。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