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诸葛亮与庞统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与庞统,谁对刘备帮助最大?为何诸葛亮会看着刘备打败仗?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蜀国刘备手下有两位非常重要的谋士,如果不是这几位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可能刘备最终都没有办法建立蜀国,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庞统。
当时还有传闻“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得天下”因为刘备爱惜人才礼贤下士将卧龙凤雏都收编至自己麾下,虽然最终结局没有那么圆满,但是他们几人依旧为刘备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说这二人谁为刘备,为蜀国做的事情更多,那一定是诸葛亮,但我更觉得倘若没有庞统为刘备赴死,刘备不可能那么快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但是诸葛亮后期为蜀国做的事情依然十分重要。
诸葛亮为蜀国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而庞统却是为刘备打下了一大片江山,如果没有他们二人前期为刘备事先士卒可能都不会有蜀国的存在。
庞统在三国出场的时间并不久,算算时间仅仅在数年的时间就被杀害,庞统曾去过曹操,孙权的地盘,但是没有受到重用,而刘备正好庞统的伯乐,看出来他是一匹千里马。
为了帮助诸葛亮拿下西川,他甘愿赴死,也因为这样刘备有了名义去攻打西川,也为后续可以称帝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刘备出兵最看重的就是名义,而庞统死后,他就有了名义去攻打西川,其实在很早之前,诸葛亮跟随刘备以后,荆州刘表去世以后向曹操投降,诸葛亮当时就曾提出建议,让刘备趁机拿下荆州,这样就有了快速发展势力的机会,但是刘备却觉得名不正言不顺这样做不行,这也导致刘备败走长坂坡。
三国中刘备一直都是以忠厚闻名,对于名义不顺的事情他是一定不会做的,倘若曹操当初处于这样的情况,那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拿下荆州,可能这也是刘备与曹操的区别。
正是由于刘备太看重这些外在因素,这样就使得刘备在初期一直在打败仗甚至都没有落脚的地方,就像当初刘备收留吕布一样,本来刘备在徐州发展的好好的,最后却被吕布将徐州夺走,也导致刘备无处可去到了荆州,这种情况就算诸葛亮在场也就没有办法改变。
刘备这种思想,在不管是历史中还是我们现在都是非常好的优良美德,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刘备当时处于的位置确实很尴尬的局面。
曹操学的礼法比起刘备来说更是多惶不让,按照当初曹操还在朝廷中当官的设定来说,曹操更应该是刘备这个样子,而刘备才应该是曹操的样子才对。
但是事实却反了过来,曹操做事根本不考虑名誉,也不考虑世人怎么去评判,反而是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得去做,这样也跟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时刘备到处打败仗,已经没办法发展自己的势力,但依旧在意外界对他的评价,依旧守着保守的思想,这也导致他只能是从一个失败变成另一个失败,这样的情况一直直到庞统跟随刘备以后,这样的局面也被庞统给彻底改变。
当初刘备准备进攻西川,倘若能攻下西川,那么刘备也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根据地,不然刘备迟早会走上覆灭的道路,但是攻打西川的路途中,刘备又想到了自己师出无名,这样就算打下西川恐怕会被人说失信于天下人。
如果这时在刘备身边的谋士是诸葛亮,那么估计经历过荆州的事情,想必诸葛亮并不会多言,但是他身边的是庞统,庞统一直劝刘备,甚至都跟刘备急了,但是刘备依然过不了心里那关。
庞统看到后急了,当时记载庞统曾对刘备:“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
意思大概就是,倘若一直用过去的方式去攻打天下,那必然会面临失败,然后又向刘备举了好多的例子,这样刘备还是觉得不合适,一路上都心事重重,于是庞统看到之后,就对刘备说:主公想一个师出有名的名义,那我就给你一个。
就这样庞统死在了落凤坡,而刘备这时也有了攻下西川的名义,西蜀的战略布局从此时才真正开始。
倘若没有庞统甘愿赴死,刘备不会去主动攻下西川,更不会有之后的发展,所以对于刘备来说,庞统才是真正影响到刘备的人,虽然他仅仅跟随刘备四年,但却让他成功打下了西川,为了后面的发展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再说诸葛亮,曾经刘备准备发动夷陵之战,当时赵云都极力劝阻,但是在刘备身边的诸葛亮却什么话都没说,只是说了必须让法正活下来,这是为什么?
个人看法,诸葛亮一直都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对于刘备做的决定,就算很多人劝刘备不要这么做,但这时诸葛亮想的事情却是怎么将损失降到最低。
再者说当时诸葛亮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一直处理的都是内政的事情,就是帮刘备管理打下的地盘,也让百姓可以忠心于刘备,所以刘备负责打仗占领地盘,诸葛亮管理好内政。
刘备从来没有管过诸葛亮如何治理内政,也没有插手过,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怎么插手刘备出兵的事情呢。
所以这种情况下,倘若庞统在刘备身边他一定会想办法改变刘备,但是如果不是诸葛亮能够管理好内政,每次都将刘备的损失降到最低,那可能蜀汉早就内忧外患了。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