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上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出身士族大家,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生平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而且此人“雄才伟略”,史书上曾这样评价“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足见对其的认可,晋朝的建立更是与此人密不可分。
那他是如何上位的呢?想知道原因,请往下看。
家世背景
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直到公元251年才去世,活了73岁,一生侍奉过四位皇帝,司马懿的家族从秦朝时就是名门望族。
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为汉安帝时期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呈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更是位居要职,担任洛阳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市长)。
上位过程
司马懿曾两次被曹操邀请出来任职,第一次以假装生病的理由给拒绝了,第二次是曹操硬逼着他出来就职的。
有读者可能有疑问,为什么司马懿不肯辅助曹操呢?
这就体现出了他的老谋深算,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曹操在北方的势力还不够稳定,此时北方依然有袁绍的势力存在,最后谁能问鼎中原还不能确定。
并且司马懿的哥哥此时已经在曹操手下任职,秉承着“鸡蛋不能都放到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他肯定要等等看,等到第二次邀请他的时候,局势以然明朗,他拒绝曹操只不过是为了做作样子。
司马懿的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活,他一直都在想着怎么取得曹操的信任,而曹操到死都不相信他,他认为司马懿既有"雄豪志"又有"狼顾相",心中一直对他有所提防。
曹操曾告诉曹丕:"司马懿不是作人臣的人,你以后要防备他",
或许因为曹操的这份猜疑,司马懿在曹操死前一直既低调做人,又低调做事,没有什么作为。
他表面上很低调,背后却一直韬光养晦,于是他选择把宝押到曹丕身上,全力支持曹丕。
在曹丕、曹植争夺皇位的时候,司马懿一直为曹丕出谋划策,并帮助即位后的曹丕迅速稳定局面。在曹操死后,司马懿终于迎来了事业的上升期,没用几年就成为了内僚第一重臣,成为了曹丕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
司马家虽世代为官,但此时在朝中并无太大根基。
于是掌权后的司马懿,开始在慢慢培养自己的班底,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给儿子们安排的结婚对象,都是曹魏政权中最有权势家族的女儿。
当时的世族大家,彼此交游、婚配,依附乡情和血缘,编织起紧密联系的政治人际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儿子越多,亲家越多,关系网越强大。
刚好司马懿的儿子够多,足足有九个儿子,这还不算完,他的长子司马师,先是娶了拥有军权的夏侯家女儿,捞到好处后就让其离婚,然后再娶经学世家羊氏的女儿。
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强强联合,在这些政治家的眼里
联姻只有过是自己爬升的工具而已,也因此让司马家牢牢固定在权力中心,司马家逐渐成为曹魏最有权势的政治家庭。
后面更是依靠自家的长寿基因,熬死了曹丕,曹丕仅仅当了六年的皇帝就驾崩了。
他临死时对司马懿委以重任,任命他和陈群、曹休、曹真为辅政大臣。
四个大臣相互制衡,避免一家独大。但司马家的长寿基因再次成为他的致命法宝,陈群、曹休两个人都被熬死了。
曹丕临死前,曾天真地告诉太子曹睿"放心了用,这都是我千挑万选的,肯定没错",曹睿很听爸爸的话,全然不曾怀疑司马懿的忠心。于是在曹睿去世时,继续委托司马懿和曹爽辅佐幼帝曹芳。
曹爽本人也是野心勃勃,曹芳登基后,他暗中和何晏等心腹勾结,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但论政治谋略还是司马懿更胜一筹,要不人们常说,“姜还是老的辣”。
司马懿此时选择了隐忍,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先是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次年,曹爽心腹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军)、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准备发动政变。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带着他的兄弟及其心腹们一同前往。
这就给司马懿创造了机会,他先是亲自带领兵士险而又险地闯过曹爽府邸,进而占领武库;司马师、司马孚带领死士成功占领司马门;司马昭顺利请到了皇太后懿旨;高柔和王观也成功接管了曹爽、曹羲在洛阳城中的军营。
然后司马懿和太尉蒋济等屯兵于洛水浮桥,等待天子归来。同时派遣说客去劝降曹爽,指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愿意臣服就永保其荣华富贵。也不知道曹爽哪根筋搭错了,居然信以为真,结果可想而知,被灭了个三族。
完成上位
自此司马懿开始独揽大权,并在此后为曹魏建立赫赫军功。
而曹操家的人却是有命挣钱,而无福消受!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当年诸葛亮的频频北伐,曹睿才打破惯例,把关中地区的专制权力,移交给司马懿,冥冥之中这就是“缘分”吧。
这时候的司马懿在朝中势力可谓是如日中天,并且也是屡立战功,威望达到了顶峰,熬死三代主子,逐渐完成了上位,并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小编认为,司马懿能成功上位除了能力超群外,他的长寿基因更是功不可没!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司马睿:乱世中开国的困局与悲歌公元276年,司马睿诞生于洛阳的司马氏宗族府邸。作为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便与西晋的兴衰紧密相连。十五岁袭封琅邪王时,八王...
司马懿 司马睿 2025-09-29 高平陵之变:曹爽交出兵权,真是因为怕死吗?公元249年,一场改变曹魏政权走向的政变在高平陵爆发。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机,发动政变,控制京都,最终曹爽交出兵权,导致曹魏大权尽落入司马氏手...
司马懿 2025-09-29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