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雍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雍正皇帝在康熙末年的夺储斗争中胜出,顺利登基上位后,采取了许多手段,对过去与自己为敌的兄弟们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报复。
例如与雍正最为针锋相对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不仅在狱中被幽囚至死,还遭雍正冠以污名,逐出宗室谱牒,可谓是杀人诛心。就连和雍正一母所出的十四阿哥胤祯,也被雍正圈禁了十多年,直到后来被乾隆释放,才恢复了人身自由。
在这众多曾经参与夺嫡的兄弟中,对雍正威胁最小的,当属雍正的三哥——诚亲王胤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三阿哥虽然是康熙生前考虑的候选继承人之一,但他并没有主动争夺太子之位,甚至在原太子被废时,还多次出面维护太子。同时胤祉也没有刻意去交结权臣,在朝中没有太多党羽,背后的支持力量不强。
虽然胤祉从未显露出对太子之位的野心,但也因为一些客观的理由,仍然让多疑的雍正感受到了威胁。
第一点,由于大阿哥和皇太子内斗,在康熙废黜太子后,老大和老二都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希望,那么作为老三的胤祉便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无论的康熙交代办理日常事务还是参加祭祀典礼,处处都压过作为老四的雍正一头。
第二点,胤祉本人很有才华,且善于投康熙所好。康熙幼年时受传教士汤若望教导,对天文物理等学科很有研究,也非常重视,胤祉则专门延揽宾客,自己也苦心钻研,编写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律历渊源》,曾得到康熙的高度赞赏,这也是胤祉让其他兄弟非常眼红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基于上述理由,尽管胤祉在夺嫡失败之后,一直低调谨慎行事,但雍正对这位三哥却十分记仇,始终对其持不信任的态度。雍正八年(1730年),以怡亲王胤祥的去世为导火索,雍正对三阿哥的积怨彻底爆发,亲手酿造了又一起手足相残的闹剧。
根据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训,宗室子弟即便犯错,亦不可伤其性命,所以雍正要打击报复胤祉,最多只能像对待另外几位兄弟一样,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囚禁。然而正如前面讲到,多年以来胤祉一直循规蹈矩,雍正上位后,胤祉更是自摒于政治之外,在家专心做学问,别说大逆,就是小错都很少犯。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将胤祉入罪呢?我们只能说,雍正不愧是罗织罪名的顶尖高手,他在上谕中对胤祉的指控,亲自向大家演示了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道谕旨,收录在了清代文献《上谕旗务议覆》中。
按常理而言,皇帝要将臣子问罪,需要分条列出其所犯的罪状,而且越是靠前的罪状,其严重程度越高。然而,雍正在上谕中给胤祉列的第一条罪状,却是这样的:“诚亲王允祉,自幼即为皇考之所厌贱,养育于外,年至六岁,尚不能言。每见皇考,辄惊怖啼哭。其接待兄弟,皆刻薄寡恩。诸兄弟皆深知其人而鄙弃之。其待朝臣,则倨傲无礼。其待所属,则需索无厌。此亦中外所共知者。”
雍正想说胤祉大逆不道,在谕旨开头就应该说清楚胤祉所犯最严重的罪行是什么,结果雍正上来却说胤祉小时候很笨,6岁还不会说话,还喜欢哭鼻子。三阿哥怎么说也是雍正的哥哥,胤祉6岁时,雍正自己才4岁多,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哥哥小时候受不受康熙喜欢?况且就算胤祉小时候真的很笨又爱哭,那又怎么能算得上一条罪状呢?难道天底下喜欢哭的小孩,都有天生原罪?
此外胤祉如何对待兄弟、朝臣、下属,都是来自雍正的主观臆断,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从这第一条罪名,可以看出雍正给三阿哥论罪的这道谕旨非常儿戏,大家看到这句话,应该也已经可以想到,这根本不是一场讲究是非对错的公正审判,而纯粹是雍正利用皇帝权威对胤祉的打击和欺压。
雍正给胤祉罗织的第二个奇怪罪名,是指责胤祉对康熙不孝:“皇考圣躬违和之时,朕侍奉汤药,五内焦劳,而允祉不但无忧戚之容,而且有欣幸冀望之意,为子臣所不忍言者。其天良尽泯,一至于此。”
康熙临终前后皇室内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至今仍有许多历史中尘封的谜团。在康熙病重时,雍正到底有没有侍奉汤药,我们不得而知,但雍正说自己当时“五内焦劳”,却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假如雍正像他自夸的那么孝顺,因为父亲的重病而心急如焚,又哪里会有空去注意其他兄弟脸上表情是开心还是伤心,而且还记了那么久,过了将近十年还翻出这本旧账呢?可见这条罪名,也完全是雍正对胤祉的诛心之论。
除此之外,胤祉在继承皇位无望后,选择远离政治,这在雍正眼中,居然也成了一条罪名:“数年以来,允祉进见,朕必赐坐,以朕勤政忧民之心告之。伊从未许朕一是字,且并未尝一点首也。但以闲居散适之乐,娓娓陈述,欲以歆动朕怠逸之心,荒废政事,以遂其私愿。”
雍正皇帝勤政爱民,这一点我们都不否认,但在这里对胤祉的指责,却明显很没有道理。雍正是君,胤祉是臣,臣子不妄议君主的作为,是很正常的事情,雍正却说哥哥从来没夸奖过自己,所以也算一条罪名。
而后半句关于胤祉闲居逸乐,本来就显示了胤祉无心与雍正争权。而胤祉与雍正谈论文学游乐等比较轻松的话题,也是因为雍正自己说工作太忙,想让弟弟从繁忙的政务中得到一些休息和娱乐而已。胤祉对雍正一番好心,却被雍正说成是想引诱他荒废政务,可见雍正为了给胤祉定罪,已经丧失了理智和逻辑,强词夺理,颠倒黑白。
雍正在谕旨中东拉西扯,翻遍了旧账,到最后才讲出了这次清算胤祉的真正原因。其导火索,为怡亲王胤祥之死。
我们知道,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的死党,在为其夺位的过程中出了很大力气,所以雍正对待这个弟弟与其他兄弟不同,不仅将他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还特别恩准其名字无需避讳,不用改胤为允。因此对胤祥之死,雍正十分悲痛。
然而康熙膝下子嗣众多,而且九子夺嫡时各成一派,兄弟之间自然有亲疏之别,对胤祉而言,与胤祥之间没有与他和雍正一样深厚的感情。在胤祥的葬礼中,许多大臣都为了拍雍正的马屁,都哭得如丧考妣,而胤祉却没有表现得特别悲痛。结果这却被有心之人告到雍正面前,雍正本来已对胤祉存有不满,便借此机会打击胤祉,罗列罪名削去胤祉王爵,并将他囚禁在景山。
胤祉的命运亦同其他几位得罪过雍正的兄弟一样,在被剥夺自由的囚牢里,走完了生命中最后的两年时光。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后宫中,嫔妃的宠爱往往与权力、子嗣、家族背景紧密交织。康熙帝作为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后宫中德妃乌雅氏与宜妃郭络罗氏的宠爱之争,既是个体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宜妃 2025-09-19 田文镜:历史天平上的复杂官声在清朝雍正年间,田文镜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官员。他以铁腕手段推行改革,在整饬吏治、推行新政方面成效显著,却也因行事严苛而饱受诟病。要评判田文镜究竟是“好官”还是“坏...
雍正如何继位的 田文 2025-09-18 奏折制度:清代皇权运作的精密齿轮奏折制度作为清代特有的官文书体系,自康熙年间萌芽至乾隆年间定型,贯穿整个清朝统治周期,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技术载体。这一制度通过“点对点”的保密通信机制,将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8 讷亲与甄嬛:宗亲纽带下的权力交织在清宫剧《甄嬛传》及其衍生作品中,甄嬛作为核心人物,其历史原型为清雍正帝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而讷亲,这位活跃于雍正、乾隆两朝的重臣,恰是钮祜禄氏家族的显赫成员。...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8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康熙末年,清朝看似延续“康乾盛世”的繁荣表象,实则暗藏危机。由于长期对外用兵、赈灾开支及官员贪腐,国库银两仅存800万两,财政濒临崩溃。地方官员为填补亏空,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1 叶天士医学著作:温病学派的奠基与临床智慧的结晶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雍正杀李绂为何又赦免:一场帝王心术的深度博弈在中国古代帝王权术中,雍正帝对李绂的“杀而复赦”堪称经典案例。这场看似矛盾的处置背后,实则是雍正为推行新政、平衡朝局、培养储君而精心设计的政治棋局。通过梳理历史...
雍正如何继位的 李绂 2025-09-08 吴伟业:明末清初的诗坛巨擘与时代见证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是一个跨越朝代的文化符号。他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卒于清康熙十年,一生历经明末动荡、清初易代,...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8 钮祜禄氏: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与满洲权贵的政治棋局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钮祜禄氏占据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她是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清朝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后宫之主。这位出身显赫的满洲贵女,在政治联姻的浪潮中登上...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5 胤祥与兆佳氏:乱世中的深情守望在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的政治漩涡中,十三阿哥胤祥与嫡福晋兆佳氏的爱情故事,宛如一朵绽放在权力荆棘中的白莲,以温婉坚韧的姿态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这段跨越半个世...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