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雍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雍正皇帝在康熙末年的夺储斗争中胜出,顺利登基上位后,采取了许多手段,对过去与自己为敌的兄弟们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报复。
例如与雍正最为针锋相对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不仅在狱中被幽囚至死,还遭雍正冠以污名,逐出宗室谱牒,可谓是杀人诛心。就连和雍正一母所出的十四阿哥胤祯,也被雍正圈禁了十多年,直到后来被乾隆释放,才恢复了人身自由。
在这众多曾经参与夺嫡的兄弟中,对雍正威胁最小的,当属雍正的三哥——诚亲王胤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三阿哥虽然是康熙生前考虑的候选继承人之一,但他并没有主动争夺太子之位,甚至在原太子被废时,还多次出面维护太子。同时胤祉也没有刻意去交结权臣,在朝中没有太多党羽,背后的支持力量不强。
虽然胤祉从未显露出对太子之位的野心,但也因为一些客观的理由,仍然让多疑的雍正感受到了威胁。
第一点,由于大阿哥和皇太子内斗,在康熙废黜太子后,老大和老二都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希望,那么作为老三的胤祉便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无论的康熙交代办理日常事务还是参加祭祀典礼,处处都压过作为老四的雍正一头。
第二点,胤祉本人很有才华,且善于投康熙所好。康熙幼年时受传教士汤若望教导,对天文物理等学科很有研究,也非常重视,胤祉则专门延揽宾客,自己也苦心钻研,编写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律历渊源》,曾得到康熙的高度赞赏,这也是胤祉让其他兄弟非常眼红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基于上述理由,尽管胤祉在夺嫡失败之后,一直低调谨慎行事,但雍正对这位三哥却十分记仇,始终对其持不信任的态度。雍正八年(1730年),以怡亲王胤祥的去世为导火索,雍正对三阿哥的积怨彻底爆发,亲手酿造了又一起手足相残的闹剧。
根据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训,宗室子弟即便犯错,亦不可伤其性命,所以雍正要打击报复胤祉,最多只能像对待另外几位兄弟一样,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囚禁。然而正如前面讲到,多年以来胤祉一直循规蹈矩,雍正上位后,胤祉更是自摒于政治之外,在家专心做学问,别说大逆,就是小错都很少犯。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将胤祉入罪呢?我们只能说,雍正不愧是罗织罪名的顶尖高手,他在上谕中对胤祉的指控,亲自向大家演示了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道谕旨,收录在了清代文献《上谕旗务议覆》中。
按常理而言,皇帝要将臣子问罪,需要分条列出其所犯的罪状,而且越是靠前的罪状,其严重程度越高。然而,雍正在上谕中给胤祉列的第一条罪状,却是这样的:“诚亲王允祉,自幼即为皇考之所厌贱,养育于外,年至六岁,尚不能言。每见皇考,辄惊怖啼哭。其接待兄弟,皆刻薄寡恩。诸兄弟皆深知其人而鄙弃之。其待朝臣,则倨傲无礼。其待所属,则需索无厌。此亦中外所共知者。”
雍正想说胤祉大逆不道,在谕旨开头就应该说清楚胤祉所犯最严重的罪行是什么,结果雍正上来却说胤祉小时候很笨,6岁还不会说话,还喜欢哭鼻子。三阿哥怎么说也是雍正的哥哥,胤祉6岁时,雍正自己才4岁多,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哥哥小时候受不受康熙喜欢?况且就算胤祉小时候真的很笨又爱哭,那又怎么能算得上一条罪状呢?难道天底下喜欢哭的小孩,都有天生原罪?
此外胤祉如何对待兄弟、朝臣、下属,都是来自雍正的主观臆断,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从这第一条罪名,可以看出雍正给三阿哥论罪的这道谕旨非常儿戏,大家看到这句话,应该也已经可以想到,这根本不是一场讲究是非对错的公正审判,而纯粹是雍正利用皇帝权威对胤祉的打击和欺压。
雍正给胤祉罗织的第二个奇怪罪名,是指责胤祉对康熙不孝:“皇考圣躬违和之时,朕侍奉汤药,五内焦劳,而允祉不但无忧戚之容,而且有欣幸冀望之意,为子臣所不忍言者。其天良尽泯,一至于此。”
康熙临终前后皇室内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至今仍有许多历史中尘封的谜团。在康熙病重时,雍正到底有没有侍奉汤药,我们不得而知,但雍正说自己当时“五内焦劳”,却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假如雍正像他自夸的那么孝顺,因为父亲的重病而心急如焚,又哪里会有空去注意其他兄弟脸上表情是开心还是伤心,而且还记了那么久,过了将近十年还翻出这本旧账呢?可见这条罪名,也完全是雍正对胤祉的诛心之论。
除此之外,胤祉在继承皇位无望后,选择远离政治,这在雍正眼中,居然也成了一条罪名:“数年以来,允祉进见,朕必赐坐,以朕勤政忧民之心告之。伊从未许朕一是字,且并未尝一点首也。但以闲居散适之乐,娓娓陈述,欲以歆动朕怠逸之心,荒废政事,以遂其私愿。”
雍正皇帝勤政爱民,这一点我们都不否认,但在这里对胤祉的指责,却明显很没有道理。雍正是君,胤祉是臣,臣子不妄议君主的作为,是很正常的事情,雍正却说哥哥从来没夸奖过自己,所以也算一条罪名。
而后半句关于胤祉闲居逸乐,本来就显示了胤祉无心与雍正争权。而胤祉与雍正谈论文学游乐等比较轻松的话题,也是因为雍正自己说工作太忙,想让弟弟从繁忙的政务中得到一些休息和娱乐而已。胤祉对雍正一番好心,却被雍正说成是想引诱他荒废政务,可见雍正为了给胤祉定罪,已经丧失了理智和逻辑,强词夺理,颠倒黑白。
雍正在谕旨中东拉西扯,翻遍了旧账,到最后才讲出了这次清算胤祉的真正原因。其导火索,为怡亲王胤祥之死。
我们知道,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的死党,在为其夺位的过程中出了很大力气,所以雍正对待这个弟弟与其他兄弟不同,不仅将他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还特别恩准其名字无需避讳,不用改胤为允。因此对胤祥之死,雍正十分悲痛。
然而康熙膝下子嗣众多,而且九子夺嫡时各成一派,兄弟之间自然有亲疏之别,对胤祉而言,与胤祥之间没有与他和雍正一样深厚的感情。在胤祥的葬礼中,许多大臣都为了拍雍正的马屁,都哭得如丧考妣,而胤祉却没有表现得特别悲痛。结果这却被有心之人告到雍正面前,雍正本来已对胤祉存有不满,便借此机会打击胤祉,罗列罪名削去胤祉王爵,并将他囚禁在景山。
胤祉的命运亦同其他几位得罪过雍正的兄弟一样,在被剥夺自由的囚牢里,走完了生命中最后的两年时光。
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的硝烟中,靖南王耿精忠的家族命运如同飘零的落叶,被卷入历史洪流。作为清朝初期最血腥的皇权清洗事件之一,耿精忠子女及其后裔的遭遇,既折射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4-30 年贵妃:雍正情感世界中的“白月光”在清朝宫廷的权力场与情感荒漠中,年贵妃(敦肃皇贵妃)如同一抹罕见的暖色,成为雍正皇帝一生中唯一被历史明确记载的“偏爱”。她的一生短暂却浓烈,与雍正的纠葛既裹挟着...
雍正如何继位的 敦肃皇贵妃 2025-04-28 玄烨与康熙:一位帝王的名号密码与历史镜像在紫禁城金銮殿的龙纹穹顶下,"玄烨"与"康熙"这两个称谓犹如双生镜像,共同折射出中国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玄烨 2025-04-27 乾隆为何对雍正心存芥蒂:权力传承与治国理念的碰撞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乾隆,这位清朝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他的父亲雍正却似乎并不那么亲近,甚至在某...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24 雍正改遗诏:真相究竟如何?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雍正皇帝的继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其中“雍正改遗诏”的说法更是流传甚广,成为众多历史爱好者、学者探讨的焦点。那么,雍正改遗诏这一说法究...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17 雍正除掉年羹尧真相: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在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案堪称轰动一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年羹尧,这位曾经位极人臣、威震西北的大将军,最终却落得个被赐自尽的悲惨下场。雍正为何要除掉年羹尧?这背后隐藏...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04-16 定妃与密妃:宫廷地位差异背后的多重因素探析在清朝后宫的历史长河中,定妃与密妃都是康熙帝的嫔妃,然而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却存在显著差异。一、入宫背景与家族支持定妃万琉哈氏,原为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
康熙的儿子们 定妃 2025-04-14 卫琳琅的历史原型:康熙良妃觉禅氏在热门小说及影视作品《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卫琳琅这一角色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身世坎坷、情感纠葛,与康熙皇帝、纳兰容若之间的爱恨情仇令人动容。而卫琳琅并...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容若 2025-04-10 胤禔是雍正吗?解析康熙朝皇长子与雍正帝的真实关系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康熙帝第五子(因前四子早夭而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而雍正帝(1678年12月13...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9 雍正为何不杀老十四:复杂局势下的权衡抉择在清朝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雍正与老十四胤禵这对同母兄弟的恩怨情仇,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雍正即位后,面对曾经在皇位争夺中激烈对抗的老十四,却并未将其处死...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