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人皆知。刘备“猥自枉屈”前往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深受感动,决定“遂许先帝以驱驰”,开创了一番大事业。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已经26岁了,在汉朝这个年纪出仕已经算是高龄了。
比如曹操20岁时就被举孝廉成为郎官,不久担任洛阳北部尉,袁绍20岁出任濮阳县长。
诸葛亮自幼与叔叔诸葛玄来到荆州居住。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就在隆中耕读。
诸葛玄曾是刘表的旧友,诸葛亮完全可以凭借这个关系出仕刘表,获得一官半职。
可诸葛亮为什么不出山辅佐刘表呢?
诸葛亮 / 图片来源 电视剧《新三国演义》2010版截图
在治理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依靠荆州豪族蒯家和蔡家,肃清荆州境内的群寇,人民悦服。他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为了自保,他遣使到许昌向汉献帝奉贡,远交袁绍为盟友,近招张绣为北藩,又纳刘备驻守新野。
全盛时刘表的势力极大,地盘南接五岭,北据汉川,据地数千里,兵力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楚,甚至派兵进入交州。
可以说在东汉末年刘表是排名位于袁绍、曹操之后的第三大势力。
诸葛亮不肯投靠刘表做官,难道是因为刘表没有对他“三顾茅庐”吗?
寒门下士,不受重视
在汉末讲究门第社会,诸葛亮作为一个外来的寒族士人,自然无法融入到荆州名门望族的圈子里,只能是荆州名士圈的边缘人。所以诸葛亮自嘲是“东方下士”。
而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人自然也瞧不起出身低微的诸葛亮。
因为出身寒门,所以他平时结交的好友也是与他身份地位相似的人。
比如徐庶。徐庶出身寒门,年少时好任侠击剑,早年为人报仇而杀人入狱。他的所作所为与那些饱读经学的名士大相径庭,当然也不为名士们所接纳。所以徐庶一直徘徊在荆州世族名士圈的边缘地带。
崔钧,字州平,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太尉崔烈之子。崔烈被董卓所杀,他逃到荆州避难。
孟建,字公威,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人,他也是因为躲避战乱而逃难到荆州的。
这样一些外地士人来到荆州,自然无法轻易融入荆州名士圈,只能在圈外徘徊,与同为外来士人的诸葛亮结为好友,一同游学。
为了融入荆州名士圈,诸葛亮家族多番努力,他的长姊嫁给襄阳望族蒯氏蒯祺,二姊嫁给荆州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庞统堂兄),自己更是娶了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而黄承彦则是荆州豪族蔡家的女婿。
以诸葛亮这种外来人士的身份,即使依仗岳父黄承彦的关系谋得一官半职,也不过是一个下层官员而已,根本得不到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与诸葛亮的志向相差太远,他根本不可能屈就去当一个下层小官。
而荆州牧刘表周围有才能的名士众多,如刘巴等人,他自然不可能三顾茅庐去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纪轻轻的外来寒族士人出山辅佐自己。
刘表仅满足于自保,没有进取天下的志向。
同时代的人对刘表的评价不高,甚至很轻视。
曹操: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
贾诩: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郭嘉:表,坐谈客耳
甘宁: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
荀攸: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
刘表 / 图片来源 电视剧《新三国演义》2010版截图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希望辅佐明主,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建功立业,扬名后世,而不是仅仅在一个满足自保的主公手下混口饭吃。
更何况荆州政事被蒯家把持,军事则是蔡家主导,刘表个人能决定的事很有限,而且刘表又没有太大的进取之心,一心只想着自保,所以诸葛亮即使投靠了刘表,也无法进入权力核心,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志向了。
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不肯投靠刘表的原因。因为他觉得刘表不能成大事,投靠他还不如继续躬耕于南阳,等待时机,等遇见了明主再出山。
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呢?
因为刘备是跟诸葛亮一样的“同病相怜”的外来人。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南下投靠荆州牧刘表。刘表盛情款待刘备,但却并未重用反而加以防范,只派他驻扎新野,成为自己的北部藩属客将,看守荆州的北大门。
刘备在北方征战二十年,结果身无寸土,势单力孤,“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被曹操赶到荆州新野,可谓丧家之犬。
他来到荆州新野,成为刘表的客将,荆州当地名士当然没有人愿意投靠他。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率军南下攻打荆州,刘备奉命北上迎敌。在新野北博望,刘备设伏兵大败曹军,让荆州转危为安。此战后,刘备在荆州声望日高,引起许多人的注意。
刘备在新野 /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三国演义》央视94版截图
而此时的刘备求贤若渴,作为北藩的刘备又与那些下士们处于同一境地,所以徐庶、诸葛亮这些被荆州名士们瞧不起的“下士”也抱着“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想法投靠刘备,以施展抱负。
因为他们投靠了刘表只能担任底层官员,而如果投靠刘备则被奉为“座上宾”,受到重用,担任要职。
不同于刘表满足于自保,刘备的志向是要匡扶汉室,这与诸葛亮的志向相一致。
刘备仁德之名誉满天下,本人又身经百战,手下还有一支军队,只是欠缺重要的谋士。所以等到刘备来访的时候,诸葛亮向他讲起《隆中对》,二人志同道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诸葛亮投靠刘备 / 图片来源 电视剧《回到三国》截图
正是因为诸葛亮对刘表、刘备和自己有清晰明了的判断,所以他才会舍弃看似势力强大的刘表,投靠势力弱小的刘备,最终鼎足三分成就一番功业。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