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郭嘉和卧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究竟有多厉害?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统一了四百余年的中原大地再一次战火纷飞,在这片动荡的乱世之中,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各展风采,三分天下,缔造了一曲又一曲明君贤臣的佳话。
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有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了,他有匡扶汉室之功,鬼神莫测之能,在刘备建立蜀国的过程中,他立下了不可忽视的汗马功劳。
在刘备死后,他也凭借着一己之力,硬生生将蜀汉续命数年,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极其之高。但是随着近年来三国文学的兴起,众人对于曹汉阵营的另一个人物郭嘉也开始极度追捧。
他的“十胜十败”、“遗计定辽东”等世纪都被三国迷翻了出来,甚至有人称赞他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在历史上,郭嘉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天纵奇才
如果说平常人的人生是乖乖走路的话,郭嘉的人生就是直接坐了火箭冲向宇宙,他本来出生于颍川阳翟的一个寒门之家,别误会,这里的寒门指的是落魄的士族。
所以郭嘉自小还是接受了相当全面的教育,天资聪颖的他很快就在文学方面大放异彩,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名士。
当时天下大乱,汉朝的这艘破船眼瞅着就要沉了,各地的名士们都在疯狂寻找自己心仪的大老板,希望能凭借着才能干一番明君贤臣的大事业,郭嘉也不例外。
但是这位后来的曹魏势力的首席谋臣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曹操,而是袁绍。这也不奇怪,当时曹操还是个籍籍无名之辈,袁绍却是四世三公之后实力雄厚,前途光明,正经人谁选曹操啊?
可郭家刚入了袁绍的阵营就知道自己被骗了,袁绍这个人看起来礼贤下士,但是他只是图个名声,事实上根本就是把名士当个牌子,遇到事儿根本就不听他们的建议,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简直就是个“照骗”。
发觉被骗的郭嘉干脆就不伺候了,直接挂印而去,回到老家继续养望,顺便观望一下各方势力的形势,免得下次找老板的时候再被骗。这一观望就是六年,公元196年,曹操的首席谋士戏志才去世,荀彧便向他推荐了好友郭嘉。
郭嘉和曹操的这次会面可谓是宾主皆欢,郭嘉出来之后就跟荀彧说自己这次可算是找对了人,曹操更绝,到处跟人家宣传自己找到了能够帮自己平定天下的贤才,君臣两人的互相吹捧相当油腻,但后来的事实发展居然真的如此。
计谋超群
郭嘉进入曹操的阵营不久,他的旧老板袁绍就因为曹操征讨张绣失败而写信过来嘲讽,曹操被气得偏头痛,同时也对自己能否打败袁绍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整个曹营的气氛瞬间一片低迷。
郭嘉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提出了史上有名的“十胜十败”之说。
他从军事、人心、大义等十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曹操一方的优势,有力地证明了“公有十胜,绍有十败”,还顺便给曹操势力制定了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和计划,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而归。
曹操发达了之后,刘备前来依附,谋士程昱认为他胸怀大志,还是尽早杀了为妙,郭嘉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刘备在民间的名声向来很好,贸然杀掉的话,很可能会引起民间势力的反弹,不过他也建议曹操还是尽早将刘备软禁起来,不要给他发展的空间。
可曹操实在是太过自信,大手一挥就和刘备勾肩搭背,以为自己能收服他,下场如何大家也就知道了,郭嘉的计策才是正确的。
曹操觉得自己丢了脸,找了个机会就打算去攻打刘备,当时大家当时都不赞成,只有郭嘉劝他尽快行事“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则必败无疑”,曹操听从了他的计策,果然大破刘备,差点把他的老底都给扒光了。
公园207年,曹操出击乌桓,郭嘉认为兵贵神速,远来之军唯有出其不意方能取得胜利,于是为曹军制定了一则速战速决的计策,曹操遵循他的计划,带着一支轻骑从敌军背后进击,结果一战而胜。
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战争案例,郭嘉作为这个计划的主要制定者,自然得到了无数的赞誉。可惜的是,在这一次战争的回程途上,郭嘉因为身体虚弱、水土不服而英年早逝,年仅39岁。
除了计谋超群之外,郭嘉还是个大预言家,孙策雄踞江都的时候,谁都觉得他会是曹操日后的心腹大患,可郭嘉却说说这个人有勇无谋,迟早会死于刺客之手。
结果孙策还真的被刺客干掉了,这种神机妙算也给郭嘉添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对他的早逝越发的惋惜。
两相对比
或许正是因为郭嘉的早逝让人对他可能会有创造的未来越发惋惜,才会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传闻,毕竟他们都是一样的计谋超群,君臣相得。可事实上,这两个人根本就不属于同一方面的人才,更不是一个级别的人。
从活跃时间来说,郭嘉是典型的少年得志,不到30岁就成了曹操手底下的首席谋臣,诸葛亮却是大器晚成,他出山辅佐刘备的时候,郭嘉已经英年早逝,一命呜呼了,两人根本就没交过手,所以很难进行比较。
从擅长领域来说,郭嘉他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干得一直是出谋划策的活,诸葛亮在搞出谋划策的同时,还兼任着刘备集团的后勤大管家,把偌大一个蜀汉打理的井井有条。
所以在这一方面,郭嘉还是略逊一筹的,毕竟双料人才在哪都高人一等。
从政治成就来说,两人也不是一个级别的,郭嘉的主要活跃时期是曹操的创业前期,他以谋略帮助曹操打下了一片天下,治理的事儿却没插手。
诸葛亮真正大放异彩是在刘备托孤白帝城之后,他六出祁山,以一己之力扛下了整个蜀汉的安危,政治成就明显更高一筹。
人间最不能想象的事就是“如果”,因为这代表着无限的可能。
郭嘉的才能随着他的早逝和他一起埋入尘土,所以后世的人才因遗憾而猜测“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事实上,这两个完全不在一个领域的人很难去进行真正的对比,实在是让人遗憾。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忠魂未泯,礼制难容:诸葛亮身后立庙争议背后的历史逻辑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最后一份奏表:“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这位五十四岁的丞相至死仍在践行“不...
诸葛亮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魏延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局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中,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头颅被杨仪践踏于地。这场震惊朝野的"谋反案",实则是诸葛亮临终布局引发的...
诸葛亮 2025-09-29 诸葛亮轮椅之谜:历史传说与战略智慧的交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羽扇纶巾,四轮车行”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一独特的战场姿态,既引发了后世对其身体状况的猜测,也暗藏着深刻的军事心理学与战略威慑意图。通过...
诸葛亮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街亭之失:诸葛亮未亲守的战略抉择与战场应对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首次北伐,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亲率主力出祁山直取陇右。此时,街亭作为连接关中与陇右的咽喉要道,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诸葛...
赵云 诸葛亮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