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位大将,而马谡在街亭的那场战役就是出自张郃之手。但张郃曾经也与张飞有过交手,最终也是张飞打败了,但是为什么即便如此,张郃在诸葛亮的心中已然是一个非常忌惮的对象呢?诸葛亮为什么那么怕张郃,张郃究竟是有多厉害的一个人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张郃既然是职业军人,那么就会有胜有败。而张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句话: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曹操平定汉中后即撤军还洛(洛阳),张郃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继续领军攻占了巴东郡和巴西郡。在巴西郡的宕渠遇到了前来阻击的张飞。张郃被张飞引诱到八濛山狭窄的山路上,遭到张飞突袭,溃不成军,最后仅以身免,带领几名随从逃回南郑。这是张郃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但是张郃很快便还了回来。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南安、安定、天水三郡皆叛,响应蜀军。曹叡紧急派张郃前去阻击,而诸葛亮派马谡前去守街亭。马谡违抗诸葛亮军令,在山上扎营。张郃断了蜀军的水源,致使蜀军军心涣散,随后被击溃。而诸葛亮也因为失街亭而匆忙撤军,张郃成功平叛三郡叛乱。此一战诸葛亮及上下蜀军都见识到了张郃的厉害,而蜀中百姓听到张郃的名字也都为之害怕,张郃可以说一战成名,一举摆脱了当年兵败张飞的耻辱。
张郃因为击败诸葛亮之蜀军而被曹叡所倚重,曹叡加赏张郃丰邑一千户,加上之前的四千三百户,张郃丰邑达到五千多户。后诸葛亮率兵围攻陈仓,曹叡又想起来张郃,立即派快马接来张郃,让其去支援陈仓守军,并为他亲自送行。曹叡问张郃:将军要快呀,否则诸葛亮就要攻陷陈仓关了。而此时的张郃对军事已经了然于胸,他自信的对曹叡说:陈仓虽小,但易守难攻。而诸葛亮率大军必然缺粮,屈指算来,十日之后诸葛亮必定会因为粮尽而撤军。后来事情果然如同张郃预料的那样,尽管张郃日夜兼程,但是没等张郃到达陈仓,诸葛亮就因为粮尽而撤军了。
张郃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这是事实。刘备和诸葛亮对张郃比较忌惮(称为“恐惧”并不妥当),也是事实。而且这两方面在《三国演义》中和《三国志》中基本是统一的。
表面上看似乎有点矛盾,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刘备和诸葛亮很忌惮张郃,是因为张郃乃是当时一等一的名将,是蜀汉集团的大敌。而张郃于巴东之战中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说明张飞也是一等一的名将,而且在那次大战中,天时、地利、人和加上本人军事才能的综合发挥,超过了张郃。这两点本身就并不相互排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综合评价的话,张郃与张飞都是河北的名将,一个是蜀汉骨干将领,一个是曹魏五子良将。而且两人的年龄也差不太多。张郃早期在韩馥、袁绍手下当官,资历应该比张飞更老,但张飞的军事天赋可能比张郃更强。
论军事实力和勇猛作战的精神,张飞大概比张郃略胜半俦。再加上两人交锋的那一次战争,是张郃从汉中出发,深入三巴,而张飞则是处于防御作战,本身具有内线的优势。巴蜀那种地方,山路崎岖,在战争中攻守双方是处于很不对等态势的,以刘备这样的枭雄,打刘璋这样的废材,也花了整整三年,还战死了军师庞统。那么,张郃率领疲惫的中原士兵,从汉中翻越蜀道进攻巴中,遭遇军事才能在自己之上的张飞,大败亏输也不奇怪了。但我们还是必须说,这种惨败未必能反应张飞和张郃的真正实力对比,其中也可能有些运气成分在内。 被张飞打败,并不能说明张郃就才能平庸。
而张郃面对刘备、诸葛亮的时候,格局又有所不同。张郃对抗刘备是在汉中之战,对抗诸葛亮则是在蜀汉北伐之战。这两次战争中,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处于攻势,而张郃则是处于守势。一个实力超群的名将张郃,率领曹魏集团的优势兵力,又处于防守这个有利位置上,当然会给蜀汉军队带来极大的威胁。无论蜀汉统帅是刘备还是诸葛亮,或者换成关羽、张飞,他们都不会轻视张郃的。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原本下达的诏命是让张郃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后来,曹魏又改派“曹丕四友”之一的司马懿来统领张郃、郭淮、费曜等人去迎击诸葛亮。
诸葛亮多次求战,司马懿都固营自守,虽然司马懿不与诸葛亮交战,却不断的率军跟着诸葛亮的军队。张郃反对道:“敌人远来迎战我军,请战不得。对我军来说,是利在不战,做长久对峙才是好办法。而且,我们的祁山要塞已经知道大军距离他们不远,按照人情道理,他们会自发地固守要塞,所以,我们大军可以停止前进,屯驻于此,分出奇兵,绕击敌人的后方。我们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只前进而不敢交战,您这种前进避战的做法只会坐失民望。”司马懿不从,继续前进避战,果然引发了将士们的不满。
诸葛亮退还祁山。司马懿令张郃追击。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张郃不得已,遂领兵追击。蜀军在木门谷乘高布伏,弓弩乱发。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张郃阵亡。
朝廷赐给张郃的谥号为壮侯,他的儿子张雄继承了他的爵位。张郃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明帝分给他食邑,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赐给他的小儿子关内侯的爵位。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汉献帝颁布诏书,以"功德极天际地"为由晋封曹操为魏王。这一看似寻常的册封仪式,实则是曹操权...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5 借荆州:孙权的战略棋局与利益权衡三国鼎立前夕,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冲,成为曹、孙、刘三方争夺的焦点。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借荆州”为名实际控制南郡、武陵、零陵等地,而孙权虽表面“出借”,实则...
孙权 刘备 2025-09-25 高平陵之变:蒋济为何会被活活气死?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政变在高平陵悄然上演。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同魏帝曹芳祭拜明帝陵墓之机,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史称“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权...
司马懿 2025-09-25 荀彧与司马懿:东汉末年智谋双璧的巅峰对决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群雄逐鹿中原。在这场历史大变局中,荀彧与司马懿作为曹魏阵营的两大智囊,以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与谋略风格,在史册上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前者以...
荀彧 司马懿 2025-09-25 腹中鳞甲:成语典故与陈震的传奇人生“腹中鳞甲”出自《三国志·蜀志·陈震传》,是诸葛亮在弹劾李严时使用的成语,其核心语义以“鳞甲”比喻人内心狡诈多变的特质,指代那些表面平和却暗藏算计的险恶居心。这...
诸葛亮 2025-09-25 刘备前期的“困局”:并非昏招频出,而是时势与格局的双重桎梏在三国历史的叙事中,刘备的形象常被简化为“三顾茅庐”前的落魄诸侯与得诸葛亮后的雄主。这种对比虽凸显了诸葛亮的战略价值,却也掩盖了刘备早期创业的真实困境——他并非...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5 诸葛亮七星灯借命被魏延打翻:魏延是故意的吗?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诸葛亮七星灯借命被魏延打翻的情节,犹如一颗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猜测与讨论。这一事件不仅关乎诸葛亮个人...
诸葛亮 2025-09-25 魏延胆敢扑灭诸葛亮的七星灯:魏延的胆子到底有多大?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诸葛亮七星灯借命被魏延扑灭的情节,犹如一颗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一事件不仅关乎诸葛亮个人的命运,更牵扯到蜀汉政权的内部...
诸葛亮 2025-09-25 历史回响:诸葛亮与刘备的相遇——年龄背后的时代抉择公元207年的隆中草庐,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对话在27岁的诸葛亮与47岁的刘备之间展开。这场被后世称为“三顾茅庐”的相遇,不仅奠定了蜀汉政权三十八年的基业,更成为...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5 知难而进:诸葛亮北伐的深层逻辑与历史必然性公元228年至234年,诸葛亮五次率军穿越秦岭山脉,以“兴复汉室”为旗号对曹魏发动北伐。这场持续七年的军事行动,在《三国志》中仅留下“凡五丈原之役,亮分兵屯田,...
诸葛亮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